遵循“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基調,中醫藥產業加速從傳統經驗醫學向現代化、標準化邁進。進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指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不斷形成政策接力。
近日,中醫藥服務頭部企業固生堂宣佈與華爲合作,恰爲行業提供了一大創新實踐案例。雙方聚焦中醫藥大模型研發、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複合型人才培養、行業生態共建四大核心領域,大力推動中醫藥智慧化升級。
另外,此前公司還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並聘任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鬆出任公司人工智能高級顧問,積極探索“中醫+AI”在智能化診療、個性化服務等能力上的強化。
更值得關注的是,此前固生堂交出一份營收突破30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超30%的2024年業績答卷。財報發佈次日,公司股價開盤一度衝高10%,同時近三個月內更獲中金公司等多家機構密集覆蓋並集體維持“買入”評級,印證市場對其“質效雙升”路徑的認可。
營收規模創新高,盈利質量再提升
基於戰略不斷升級、業務版圖持續擴張,以及AI技術的賦能,固生堂持續鞏固在基層中醫服務領域的龍頭地位。
核心財務指標的全線飄紅,足以印證其戰略成效。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收入30.22億元,同比增長30.1%,再創新高。收入高增的背後,是線下醫療機構網絡的加速擴張,以及各板塊的協同,從而帶動客戶體驗和市場覆蓋率的提升。按業務分佈劃分來看,公司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收入佔比98.9%,達29.88億元,同比增長30.6%,成爲核心增長引擎。
(數據來源:公司資料)
在收入規模擴張的同時,公司盈利質量的提升更顯戰略定力,實現營收增速與利潤增幅的同頻共振。
通過數字化運營、AI輔助決策系統優化資源配置,公司年內實現費用端顯著改善,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分別降至11.3%和4.6%。這一系列降本增效舉措,推動關鍵盈利指標走強,2024年公司毛利率穩守30.8%高位;經調整淨利潤(剔除股份支付等非現金因素)達4億元,同比增長31.4%,若不考慮匯兌損益則同比增長39.8%,調整後淨利率爲13.2%。
(數據來源:公司資料)
當然,充裕現金流爲固生堂的戰略推進持續注入底氣。2024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4.54億元,自由現金流同比增長64.2%至2.37億元,現金儲備12億元,爲業務擴展提供充足彈藥。
另外,在保持全年80次、合計3.12億元股份回購力度的同時,公司擬派發每股0.41港元末期股息,總計分紅金額9751萬港元,疊加中期分紅後全年派息達1.19億元,佔賬面淨利潤38.7%,調整後淨資產收益率提升至17.1%,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的誠意可見一斑。
縱觀這份成績單,固生堂不僅延續了營收高增長的成長慣性,更通過生態協同和精細化運營實現了盈利質量的全面提升。
深化“全國化+國際化”,服務網絡加速擴張
業績高增的背後,是固生堂深化全國佈局、開拓國際市場雙線戰略下,基層醫療服務網絡的深度拓展與模式創新能力的持續強化。
在國內市場,公司以“自建+併購”模式新增21家門店,其中包括4家自建以及17家併購門店,總門店數達79家,新進入長沙、徐州、常熟等5城,共覆蓋國內20個城市及新加坡。其中,併購寧波固元堂、杭州永春堂等區域品牌快速切入新市場。這種策略不僅實現了地理範圍的擴張,更展現出成熟的整合能力,印證了標準化運營體系的可複製性。
這種高效的規模化擴張與用戶粘性形成良性循環。
財報顯示,全年客戶就診人次達541萬,同比增長25.9%,年度末累計客戶數442.6萬人,67.1%的回頭率印證服務品質,能夠廣泛覆蓋全年齡段人羣,驗證多元化需求承接能力。同時,會員體系成效顯著,年內會員收入同比增長32%,就診次均消費提升至559元,凸顯出其在廣域覆蓋的同時仍能保持服務深度。
在夯實線下網絡的基礎上,固生堂通過院內製劑打通產業鏈的創新嘗試正在開闢新的增長路徑。
2024年截至今年2月,公司新增6款製劑,使得產品庫擴容至13款,包括崗桔清咽顆粒、香桃顆粒、參芪固本膏、健脾益氣散結顆粒、引血歸經膏、烏梅桂花合劑等,覆蓋男科婦科、耳鼻喉、皮膚、脾胃、腫瘤五大高需求領域。
尤爲值得一提的是,在廣州的試點銷售中,數百萬銷售額里25歲以下用戶貢獻超60%的業績,這一現象不僅打破了中醫藥傳統客羣畫像,更揭示了年輕羣體對現代化劑型的強需求。這種消費趨勢的捕捉能力,疊加即將通過互聯網醫院實現的全國銷售渠道,使得院內製劑有望從區域補充升級爲全國性戰略產品。
而國際化佈局則標誌着固生堂從區域深耕向全球價值鏈攀升的關鍵轉折,新加坡寶中堂的收購標誌着公司國際化首站落地,成爲模式輸出的試驗田,爲東南亞擴張奠定基礎。
以新加坡爲起點,公司計劃未來三年內進軍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市場,中長期則瞄準中東、歐美地區。依託於國內已驗證的發展模式、院內製劑產品及數字化能力,公司初期以鍼灸推拿等標準化服務建立口碑,同步輸出AI輔助診療系統解決當地中醫內科資源短缺問題,不斷夯實出海核心競爭力。
目前,公司正在計劃將通過互聯網醫院處方流轉、跨區域調劑加速放量,探索院內製劑在新加坡的新藥轉化,有望構建從研發到服務的閉環,或將能夠成爲新的增長點。
這種分階段、差異化的全球拓展路徑,既規避了文化差異風險,又爲中醫藥服務全球化探索出可持續範式。
從國內整合到海外模式輸出,固生堂的擴張路徑呈現出清晰的戰略遞進。首先通過區域自建及併購夯實國內基本盤,再以院內製劑提升單客戶價值,最終將積累的運營能力轉化爲全球化競爭優勢。通過本土規模化沉澱標準化能力,再將這些能力轉化爲跨境複製“工具包”的發展戰略,或將成爲中醫藥服務企業國際化的標杆範式。
生態升級:從名醫到AI賦能的護城河深化
在夯實服務網絡與產品創新的同時,固生堂通過名醫資源體系化和AI技術場景化的雙重引擎,推動中醫服務生態的立體化升級,不斷打開業績增長空間。
一方面,作爲中醫藥服務的核心壁壘,醫生資源的深度運營始終是企業的戰略重心。固生堂持續加強與公立醫院及中醫藥大學開展合作,充分激發醫聯體潛力,推動優質醫師資源有序下沉到基層,以滿足更廣泛人羣的醫療健康需求。
2024年,公司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8家機構新增醫聯體合作,累計28家合作單位構建起覆蓋全國的醫療資源網絡,並持續強化自有醫生梯隊。全年新增42個名醫工作室,43名醫生實現職稱晉升(含5位副主任醫師),形成國醫大師帶教、中青年骨幹執業、基層醫師跟診的完整人才培育體系,極大地保障了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有序流動。
另一方面,在近年AI技術的融合應用趨勢下,固生堂將積澱十年的海量高質量醫療資源轉化爲AI訓練的核心資產,構建“數字中醫”新範式,全方位的賦能業務服務效率。
通過訓練名醫AI分身,公司實現基層醫生辨證效率的倍增,不斷提升客戶留存率和每名用戶平均收入。未來還計劃將藉助數字化及AI技術持續探索如家庭醫生服務等新會員服務模式,以優勢服務吸引及服務更多新會員。
據內部測試數據顯示,目前固生堂的部分中醫AI分身僅通過一個月訓練便能達到名老中醫70%以上的治療能力,預計在兩個月的時間和數據積累下有望達到90%以上。
同時,公司也正在籌備推出智能硬件設備及AI醫生助手,構建AI輔助診斷疊加遠程會診的服務體系。這一技術佈局不僅在國內推動服務標準化進程,更成爲解決海外中醫內科資源短缺的關鍵抓手。
這種醫療生態的升級已獲得資本市場認可。在今年高盛FICC與股票部門發佈的《中國AI醫療指數》報告中,固生堂憑藉其在AI領域的超前佈局和創新實踐,成功入選該榜單。
其遴選邏輯恰恰印證了公司的獨特價值,當許多AI醫療企業仍在技術驗證階段時,固生堂已實現從資源積累到技術賦能的生態升級,不僅強化了現有業務的增長動能,更爲中醫服務打開家庭健康管理、跨境醫療等新興市場空間,展現出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融合創新的獨特發展路徑。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結語
固生堂2024年的業績答卷,既是中國中醫藥產業現代化進程的縮影,也是企業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通過業務生態協同、國際化戰略推進、AI技術賦能與產業鏈創新,公司不僅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量質齊升,更在年輕化用戶拓展、服務模式升級等維度打破行業傳統邊界,展現出中醫藥服務的時代活力。
當前,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消費需求多元升級、技術革命加速滲透,中醫藥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中,兼具規模效應與盈利彈性的固生堂,價值重估或許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