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個寬基指數能像A500這樣,集萬千名譽於一身:
新“國九條”首個寬基指數、史上最快破千億的寬基指數、A500ETF基金髮行首日就售罄,“日光基”重出江湖!
並且,A500還在繼續創造新的輝煌記錄!
11月12日,10只跟蹤A500的ETF規模首破千億,距其上市僅21個交易日,刷新歷史最快過千億紀錄,截至昨日(11月13日),最新規模增長至1076億元。
11月13日,首批20只中證A500場外指數基金中,已有19只基金公吿成立,合計募集規模突破760億元。
11月14日,據不完全統計,以A500ETF基金為首的第二批中證A500ETF募集規模為145億元。
目前,掛鈎A500指數的相關基金產品規模逼近2000億元,A500新一代“超級寬基”的地位不容置疑。
A500,何以得到全市場的萬千寵愛?
01
A500,業績更優的核“新”寬基
説一千道一萬,業績才是真正的底氣。
從過往業績看,A500指數超越同期上證指數、滬深300、中證800等指數的表現。
截至11月12日,A500指數全收益自基日(2004年12月31日)以來累計升幅386.24%,滬深300指數同期上升308.57%。
A500強於滬深300,僅因為前者的新質生產力含量更高嗎?
A500的成分股覆蓋全部35箇中證二級行業的龍頭股,高配工業、通信服務、信息技術等成長板塊,新質生產力含量佔比55%,相比滬深300指數,低配非銀金融、銀行等傳統行業。
除了行業覆蓋更全、更均衡外,儘管兩者相同的成分股高達234只,A500憑藉指數編制的獨特優勢,跳出了“唯市值論”的侷限。
以寧德時代為例,該股在2021年12月13日才正式成為滬深300的成分股,彼時寧德時代市值達1.5萬億。
但按照A500的指數編制方式,寧德時代被納入成分股的時間會比滬深300更早,這也是為何A500歷史業績會比滬深300更強。
來源:華夏基金
如今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A500的編制順勢而為,兼顧傳統與新質生產力,更準確反映中國經濟的轉型。
02
A500指數強勢“吸金”
Wind數據顯示,ETF資金持續湧入A500。
10月15日-11月12日,股票ETF淨流出1117億元的情況下,首批跟蹤A500的ETF上市以來“吸金”772.6億元,跟蹤滬深300的ETF同期淨流出456.44億元。
雖然首批A500的ETF表現亮眼,但第二批裏的“明星”依然閃耀。
備受全市場關注的“日光基”——A500ETF基金(512050)將於11月15日(明天)正式上市!
A500ETF基金(512050)是名副其實的爆款基金,僅用一日就率先完成20億的頂格發行目標,打破了此前同類產品創造的四日“售罄”紀錄。
截至11月6日,A500ETF基金(512050)持有人户數為1.69萬户,確認比例為86.64%,其中個人投資者持佔比高達83.18%,足以見得市場對基金管理人華夏基金實力的認可。
買ETF,選龍頭。從成立境內第一個ETF——華夏上證50ETF開始,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裏,華夏基金旗下權益ETF年均管理規模連續19年行業第一;在ETF產品佈局和創新方面,華夏基金始終走在行業前列,積累了豐富的指數基金管理經驗。
03
價值投資深入人心,A股開啟新時代
A500指數基金髮行的火爆,反映在活躍行情之下,投資者高度熱衷借道ETF參與A股投資。
從長期視角來看,政策正從兩個方面來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一方面通過鼓勵回購增持、修改長週期考核機制等措施,來增強股市內在穩定性。另一方面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目前我國養老金、保險資金的權益投資平均佔比僅為12%和10%,遠低於國際水平約50%的水平。
這或許是央行推出兩項新金融工具的深意所在。中信證券認為,這兩項工具落地至少在明年為A股帶來4000~5000億的增量資金。
進一步來看,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都指向績優藍籌方向。
作為險資探索耐心資本投資的500億試點基金——鴻鵠基金,目前已知投資動向同樣是績優藍籌。
可以看到,“長錢長投”、“耐心資本”政策的推動下,以高股息、績優藍籌等為代表的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
在價值投資理念的傳播下,也就不難理解以A500ETF基金(512050)為代表的基金髮行為何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
數據顯示,A500指數成分股的平均市值約為1100億元,與滬深300指數均屬於“千億級陣營”。
A500指數的股息率為2.69%,居可比指數前列。同時,A500指數還涵蓋部分中小市值股票,覆蓋各行業的龍頭股,與新興產業密切相關。
這兩年以來,ETF已經逐步成為影響定價A股的重要力量。股票ETF今年淨流入超1萬億元,三季度被動基金持有A股規模首次超過主動基金。
這次中證A500的火熱出圈,更是ETF發展的里程碑。隨着國內指數ETF的更新迭代,寬基指數的成熟發展,指數基金有望為A股貢獻積極的長期力量。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風險提示:
上述內容僅反映當前市場情況,今後可能發生改變,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購買任何基金產品前請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等法律文件,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