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工信部發布《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意見稿提出,到2027年新型儲能製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將基本匹配,預計將培育出3-5家千億元以上規模的生態主導型企業。這些企業將具備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長壽命、經濟可行的新型儲能產品供給能力,以滿足電力、工業、能源、交通、建築、通信、農業等多領域的應用需求。
業內人士指出,行動方案的出台旨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新型儲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能源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能。
意見稿提出,面向中短時、長時電能存儲等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需求,加快新型儲能本體技術多元化發展,提升新型儲能產品及技術安全的可靠性、經濟可行性和能量轉化效率。
第一,加快鋰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成熟技術迭代升級,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
第二,推動鈉電池、液流電池等工程化和應用技術攻關。發展壓縮空氣等長時儲能技術,加快提升技術經濟性和系統能量轉換效率。
第三,適度超前佈局氫儲能等超長時儲能技術,鼓勵結合應用需求探索開發多類型混合儲能技術,支持新體系電池、儲熱儲冷等前瞻技術基礎研究。
在實施示範應用場景拓展行動方面,一是推進電源和電網側儲能應用。積極鼓勵火電合理配置新型儲能,探索開展新型儲能配合調峯、調頻等多場景應用。拓展風光儲氫等新能源應用場景,打通綠電-綠氫-綠氨/綠醇產業鏈,推動多能互補高效利用。針對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富集且本地消納能力較低的地區,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加快推進共享儲能,提升儲能對電力系統的輔助服務能力。加快在土地資源緊張或偏遠地區推廣替代型儲能,加強變電站、應急電源等設施設備建設,增強電網保障能力。
二是拓展用户側儲能多元應用。面向數據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業園區、工商業企業、公路服務區等對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要求高和用電量大的用户,推動配置新型儲能。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園區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積極推進新型儲能技術產品在工業領域應用。依託“光儲充換檢”綜合性充換電站建設,充分發揮新型儲能在車網互動等新模式中的支撐作用。推動“光伏+儲能”系統在城市照明、交通信號、農業農村、公共廣播、“智慧車棚”等公共基礎設施融合應用,鼓勵構建微型離網儲能系統,以及發展個性化、定製化家用儲能產品。
新型儲能,主要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儲熱、儲冷、儲氫技術等。這些技術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佔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
近年來,全球儲能市場經歷了顯著的增長。報吿顯示,2022年全球新增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的裝機容量達到歷史高位,2023年全球儲能市場新增投運的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更是創下新高,達到了52吉瓦(GW),同比增長接近70%。
同時,中國儲能市場同樣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在新型儲能技術領域。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國已建成投運的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相較於2023年底增長超過了40%。預計到2030年,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超過3億千瓦。
政策方面,我國也陸續出台相關文件,支持新型儲能發展。
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中,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進其中。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促進新型儲能併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強調,進一步規範新型儲能併網管理,持續完善新型儲能調度機制,保障新型儲能合理高效利用,有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在政策推動和技術創新的雙重作用下,儲能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期。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市規劃了“十四五”時期新型儲能的裝機目標,總規模超9000萬千瓦。鋰離子電池儲能電芯以280Ah為主流,並向更大容量、更長壽命、更高安全方面邁進。同時,全釩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突破。
申港證券指出,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及“雙碳目標”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發電將逐步轉變為裝機主體和電量主體,而其中風電和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隨機性、波動性勢必需要儲能系統協調運行,來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儲能系統建設仍有望保持高景氣。
概念股一覽:
派能科技:行業領先的儲能電池系統提供商,專注於磷酸鐵鋰電芯、模組及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易事特:在儲能領域基於掌握的微電網關鍵核心技術,已研製開發出了全系列儲能變流器產品、雙向直流變換器產品、儲能電站能量管理系統等核心關鍵產品。
華自科技:專注於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為能源、環保、工控、水利等領域用户提供核心軟硬件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是多能物聯技術領航企業。
國電南瑞:以能源電力智能化為核心,提供能源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是我國能源電力及工業控制領域卓越的IT企業和電力智能化領軍企業。
長園集團:長園深瑞繼保自動化有限公司推出的PRS-3000儲能監控及能量管理系統,實現了實時監控、診斷預警、全景分析、高級控制功能,滿足電網運行監視全面化、安全分析智能化、調整控制前瞻化、全景分析動態化的需求。
中恒電氣:杭州中恒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數字能源公司,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提供智慧綜合能源服務,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碳中和。
陽光電源:專注於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以及風能變流器等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及市場銷售。在儲能系統方面,處於行業的前沿位置,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確保了產品的穩定性能和廣泛的應用範圍。
九州集團:公司擁有超級電池和儲能系統集成技術,目前處於樣板工程和試運行階段,將根據政策的變化適時推進發電側的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