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新政以來,A股經歷了一輪快速拉昇後,從普升階段進入分化調整階段,市場整體波動性保持高位運行,在此背景下,新股市場表現尤為亮眼,不少新股當日便能實現翻倍,乃至升超十倍。
10月29日,科創板又迎來一隻新股--拉普拉斯(688726.SH)。
據公開信息,拉普拉斯發行價為17.58元,發行市盈率19.87倍,低於參考行業市盈率25.57倍。上市當日,拉普拉斯開盤價為100元,升幅超過460%。
作為科創板新貴,拉普拉斯以技術見長,屬於當下市場鍾愛的科技創新類企業,良好的市場表現符合預期。
一、高成長業績,凸顯高質量基本面
一般而言,越是波動性高的市場,越要追求確定性,這意味着公司基本面的重要性隨之提升,而業績很大程度上是對基本面的高度概括。
根據公司招股書披露,2021年到2023年,拉普拉斯營業收入分別為1.04億元、12.66億元、29.6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35.13%;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57億元、1.18億元、4.11億元,盈利能力顯著增長。
據公司公吿,拉普拉斯預計2024年1-9月營業收入為36億元至43.9億元,同比增長147.41%至201.70%;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4億元至5.3億元,較同比增長285.20%至363.99%。
拉普拉斯能夠在行業近年競爭環境加劇的背景下實現逆勢增長,且始終保持着高成長性,殊為不易。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拉普拉斯的成長性都有足夠看點。
首先,拉普拉斯目前仍然有百億級訂單在手,足夠為未來兩年業績保駕護航。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在手訂單金額112.96億元。
其次,拉長時間維度來看,光伏產業的路線選擇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拉普拉斯產品覆蓋TOPCon、XBC多種新型高效光伏電池片技術路線,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滿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雖然路線之爭未到終局,最終怎樣的路線才是行業的終極解決方案尚不能論斷,但拉普拉斯的多手準備,能夠保證自己擁有一直留在賽場上的資格,這也是在一個持續進化的行業裏能具備確定性的關鍵。
二、光伏行業仍大有可為,切入半導體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作為重要綠色能源之一,光伏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遠期增長空間仍舊很大。
根據IRENA預測,未來可再生能源將佔整體能源消耗量的50%,其中光伏發電將佔總電力需求的 25%。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的《全球能源行業 2050 淨零排放路線圖》統計數據,2030 年之前全球太陽能光伏每年新增裝機630GW。
但龐大市場同樣引來眾多參與者,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無需贅述,而拉普拉斯能夠從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突圍而出,很大程度上在於對產業趨勢的深刻把握,某種程度上,這與拉普拉斯的“科學基因”密不可分。
公司創始人林佳繼,既是拉普拉斯的掌舵者,也是公司的“一號技術員”。其先後就讀於廈門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並於2008年獲得了南洋理工的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SERIS)進行研究工作,2017年正式開始了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身份轉變,擔任拉普拉斯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科學家創業總是把技術放在首位,拉普拉斯同樣如此。2020年至2023年,公司每年研發費用從2731.78萬元大幅增至2.32億元,複合增長率超過100%。
對於技術的深度把握,是拉普拉斯能夠抓住光伏從P型到N型的路線變革紅利的基礎。2017年,拉普拉斯率先實現將N型電池片工藝中的核心工藝硼擴散設備和LPCVD設備落地量產,提供了成熟、可靠的製備隧穿氧化層及摻雜多晶硅層解決方案,解決了行業技術轉型升級的核心技術痛點。
此外,為了追求降本增效這個光伏行業的永恒主題,拉普拉斯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持續迭代產品,助力下游企業先後10餘次打破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
拉普拉斯對於科研的重視,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據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披露,擬將於包括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設立深圳市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此舉有利於產學研深度融合,對於拉普拉斯等以技術見長的企業而言,可以進一步鞏固核心優勢。
技術優勢讓拉普拉斯不僅在光伏領域持續深耕、建立護城河,還給予了其更多可能性。比如,拉普拉斯正在逐步佈局半導體分立器件設備領域,這也是公司對於產業變革趨勢深度把握的再次演繹。
在如今科技競爭成為國家競爭核心的背景下,國產半導體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中,以第三代半導體為代表的半導體分立器件景氣度持續上升。
順應這一趨勢,拉普拉斯研製開發出可應用於相應領域的氧化、退火、鍍膜及封裝等一系列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並完成了對比亞迪、基本半導體等下游領先企業的導入。
對於技術的痴迷和探索,成就瞭如今的拉普拉斯。
三、結語
在高波動性的市場環境中,拉普拉斯憑藉其堅實的業績基礎和清晰的成長路徑,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和市場的肯定。公司不僅在光伏領域持續突破技術極限,還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展現出了充足潛力,無疑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動力。
一個兼具確定性和成長性的科技新貴,在這場以科技為主的行情中,最終能獲得怎樣的評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