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硅谷版“霸道總裁”,扭轉AMD生死局的女人,如何煉就開掛人生

10年前有這樣一家公司,虧錢缺人、賣樓還債,6年曆任4個CEO,3年市值跌去95%,股價跌至2美元以下,公司瀕臨退市和破產的邊緣。

假設當時的你有一萬美元,會買這家公司的股票嗎?大概率不會。然而,如果買了,今天的你已經賺得盆滿缽滿。這隻徘徊在2美元的股票於2016年初開始爆發,並於2021年11月一度衝破164美元,不到6年大升80倍。

這家絕境反擊逆風翻盤的公司叫AMD(超威半導體公司),而帶領公司衝破囹圄大殺四方的女人叫蘇姿豐。

蘇姿豐(Lisa Su),美籍華裔,AKA“半導體女王”,江湖人稱“蘇媽”,AMD歷史上首位女掌門,“半導體諾貝爾獎”首位女性獲得者,拜登政府的科技智囊團成員,全球最會賺錢的女CEO。

幹練的花白短髮,簡單的T恤配外套,左手戴着腕錶和大鑽戒,還有標誌性親和的笑容——這位芯圈宅男心中的神級人物,只要一出場B站AMD產品發佈會,彈幕全在刷女神。

這個月初,蘇媽剛過完54歲生日。時空倒回到1969年11月7日,蘇姿豐出生在中國台灣省台南市的一個高知家庭。在她出生的半年前,時任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銷售部門主任的傑裏·桑德斯(Jerry Sanders)離開東家,並在美國創立了超威半導體公司。自此,命運和際遇的齒輪開始轉動,彼時身在大洋彼岸兩端的蘇姿豐和AMD,誰也未曾料到,在若干年之後,一個將救對方於水火,一個將促對方成傳奇。

蘇姿豐的父母均來自台南的大家族,父親蘇春槐是個學霸,在蘇姿豐3歲時,蘇爸以全額獎學金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錄取攻讀數統博士,於是舉家漂洋過海移民美國定居。

同年,9歲的英偉達創辦人、“AI教父”黃仁勛也與家人遷往美國。巧合的是,黃仁勛的母親是蘇姿豐母親的姑姑,所以英偉達和AMD兩家企業之間的競爭後來又被戲稱為表舅與表甥女之間的戰爭,儘管黃仁勛才大蘇姿豐6歲。

01鋒芒初現

蘇姿豐跟父親一樣,也是妥妥的學霸。初中跳級,高中獲得西屋科學天才獎(又稱“少年諾貝爾獎”)。未滿17歲就被麻省理工學院(MIT)錄取,本碩博連讀,24歲拿下麻省理工電機工程博士。而選擇電氣工程,是因為她聽説這是最難的專業。

説來也巧,她表舅黃仁勛唸的也是這個專業,也去AMD幹過2年,在蘇媽讀大學前一年離開AMD,蘇媽博士畢業前一年創立英偉達。確認過專業,是有點遠親的人。

説回蘇媽,她大一就已經在實驗室裏負責測試硅晶片,是第一批研究絕緣體上硅(SOI)技術的研究人員之一。這項技術通過在絕緣材料層上構建晶體管來提高效率,被用來提高芯片的性能或降低其功耗,一舉突破當時芯片發展瓶頸。這也使蘇姿豐還沒畢業就在業內享有一定的名氣。

今天,麻省理工有一棟大樓是用蘇姿豐的名字命名——號稱“Lisa T. Su大樓”,這是MIT用來表彰其在科研領域的傑出貢獻。以一位華人校友的名字命名一座樓,此舉在科技聖殿的MIT史上尚屬首次。

蘇姿豐也給母校捐贈了奈米實驗室,她表示:“麻省理工學院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能夠影響下一代學生和研究人員,我感到非常榮幸。學習、實踐是無可替代的,我希望MIT.nano能夠在未來培養出最優秀、最聰明的技術專家和創新者。”

本碩博階段的SOI硅技術研究奠定了蘇姿豐畢業後想要投身半導體事業的決心,但就算她當初沒有選擇MIT,出色的鋼琴造詣也使蘇姿豐拿到了世界頂尖水準、有“音樂界哈佛”之稱的茱莉亞音樂學院的Offer。只不過在蘇爸的建議下,音樂成了她的愛好,MIT的研究成就了她的事業。

畢業後的她人生繼續開掛,先是在位於達拉斯的德州儀器公司擔任半導體制程與元件中心的技術專員。一年後去了紐約的IBM公司研發部門,利用SOI技術研發銅晶片的製程工藝,之後升任IBM研發部門主管。

30歲時,她被任命為IBM CEO郭士納的特別助理,親眼見證大廈將傾大象起舞,瀕臨死亡的IBM被郭士納從死神手中救回,而這段經歷也為後來蘇姿豐重振AMD挽狂瀾於既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CEO特助是IBM頗具特色的接班人培育方式,可以實際參與公司重大決策。彼時,外行空降的郭士納需要技術專家給他技術指導,而蘇姿豐也在郭士納的調教下習得領導與談判技巧。之後,IBM撥給她一筆經費用以創立遊戲機芯片部門,蘇不失眾望贏得索尼、微軟和任天堂等大客户,被譽為“視頻遊戲技術女王”。郭士納曾這樣評價蘇姿豐:“她不按常規行事,她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打破常規。”

蘇姿豐技術過硬且擅長談判,在業內名聲大噪。2007年,在IBM工作了12年的她被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高薪挖走,擔任首席技術官。期內又搞定了兩個超大客户——讓亞馬遜和索尼都採用了飛思卡爾的處理器,不僅推出了熱門閲讀器kindle使用的微型處理器,還協助公司完成了首次公開募股。很快,蘇被提拔為高級副總裁兼網絡與多媒體部門總經理,扎入核心管理。

在飛思卡爾幹了5年後,事業如日中天的蘇姿豐來到每況愈下瀕死垂危的AMD,這個舉動令人費解,卻很“蘇姿豐”。

畢竟,彼時CPU的老二AMD,正因幾年前砸鍋賣鐵湊齊54億美元收購GPU老二ATI而負債累累連年虧損。收購後的AMD不得不面對1打2的局面,一邊是CPU龍頭英特爾,一邊是GPU龍頭英偉達,腹背受敵節節敗退。——然而,就在這樣風雨飄搖中,蘇姿豐臨危受命毅然加入AMD,從此硝煙四起封狼居胥。

02力挽狂瀾

2012年,蘇姿豐空降AMD擔任首席運營官,帶公司殺入微軟和索尼的遊戲機市場,升任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業務總經理等職務。兩年後,年僅45歲的蘇姿豐被任命為AMD第五任CEO,也是該公司首位女性CEO。至此,同年誕生的一人一司,跨越近半個世紀,終於正式牽手。AMD的扳機被扣響,命運悄然轉變。

正如開篇介紹,她接手時,公司CPU市場份額腰斬,1/4的員工被裁,CEO六年曆任4位,管理混亂人心渙散,賬户上還揹負着22億美元的債務,不得不賣樓續命,股價跌至2美元以下,公司瀕臨退市和破產的邊緣。

英特爾的CEO柯再奇曾公開表示:“這家公司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我們可以把它從競爭對手的列表裏移除,換成高通吧。”

還有調侃AMD山寨的——據説英特爾的人每次遇到超威的同行就問:“你們新的處理器什麼時候才能做出來?等你們做出來了,我們才有新的活兒要幹。”

也不怪英特爾嘲諷,在收購ATI之前,巔峯時期的AMD曾跑到英特爾IDF開發者大會上,資助飛行表演隊在別人的主場上空寫下 AMD“Turion 64”的宣傳字樣。如此公開挑釁,也難怪人家咬牙切齒地酸上幾句。

不過,商戰不是嘴仗,還得用硬實力説話。

蘇姿豐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飛往貝弗利山莊,拜訪AMD的創始人、已經退休12年的傑裏·桑德斯。一番誠懇的交談後,桑德斯深受感動但拒絕了出山邀約,他吿訴蘇姿豐:“現在AMD是你的了,這支團隊也是你的。”

桑德斯的話讓蘇姿豐備受鼓舞,回來後在一次全體會議上,蘇姿豐對士氣低落的員工們喊話:“我相信我們可以打造出最好的產品。”隨即,AMD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是蘇姿豐為AMD量身定製的改革路線。她要求AMD將高性能計算和圖形技術專注於遊戲、數據中心和沉浸式平台這三大增長市場,策略上三管齊下:簡化公司、加深客户信任、創造偉大的產品。

第一,簡化公司。全球範圍員工人數削減7%,節約經營成本,用處不大的部門全部砍掉。簡化研發流程,將資源和技術優先投入到能夠提升盈利能力、推動持續增長的重點領域——Zen微處理器架構,全新的X86處理器核心。

第二,加深客户信任。蘇姿豐曾冒着冰雹開車四個多小時去説服現任慧與公司CEO安東尼奧•內裏。內裏後來回憶:“我對AMD的上一代產品不再抱有幻想,但她向我展示了她對做事的信念。”蘇姿豐還會用谷歌翻譯瀏覽電商平台的用户對AMD產品的評價,也會親臨一線、親自參加項目驗收。這些工作方法幫助她有效找到客户需求與市場痛點,贏得信任和資金。

第三,創造偉大的產品。蘇姿豐將最大的賭注押在個人電腦CPU的新架構Zen上,縮減其他開支力保Zen的研發。研發費用被曝大約是4000-5000萬美元每年,對於捉襟見肘的AMD算是搭上了老命,成王敗寇在此一舉。Zen的研發歷時4年,用了累計超200萬個工時才得以問世。在此期間,AMD的股價繼續下跌,蘇姿豐也為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唯有加緊研發才能早日上岸。

2017年3月,平地驚雷一聲響,炸翻了芯片圈同行。AMD基於全新Zen架構的首款PC處理器鋭龍(Ryzen)在全球各地上架,性能大幅提升,與當時的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站在同一水平線,獲得用户一片叫好。

Ryzen發佈當天,中國網友們紛紛跑去調戲“牙膏廠”英特爾的中國官方微博。

AMD沒落的十年裏,英特爾尷尬地被網友取了個“擠牙膏”的外號。主要是吐槽它在2008年推出酷睿i系以後,一直到2017年長達9年時間,更新了7代,CPU頻率、核心數、線程等每次都只增加一點點,每一代比上代同頻提升3%-5%,牙膏擠得無比精準。

用户在吐槽的同時,也只能一邊苦“牙膏廠”久矣,一邊盼着AMD的ZEN架構早點出來。這也給了以高性價比著稱的“農企”AMD扳回一局的機會。

在蘇媽的領導下,AMD捲土重來,相繼推出基於Zen架構的鋭龍(Ryzen)系列PC芯片、霄龍(EPYC)系列服務器芯片以及鐳龍(Radeon) GPU芯片,每次發佈都引發網上一片“AMD yes!”其中,高性能顯卡鐳龍 Radeon RX Vega受到遊戲愛好者的歡迎,用户數量是前一代產品的10倍。宵龍EPYC7000系列高性能數據中心處理器的策略是在每個價格點上都擁有更好的性能,因此拿下了百度、思科、騰訊雲等大客户。

2017年Q3,超威淨利潤為7100萬美元,蟄伏十年,終於扭虧為盈。

2017年的財報上,蘇姿豐表示:“2017年是AMD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我們重新塑造了產品組合,實現了25%的年收入增長,擴大了毛利率,實現了全年盈利。”我們對2018年更加興奮,因為我們將推出下一波高性能產品,並繼續將AMD定位為科技行業中首屈一指的長期增長公司之一。”

ZEN架構的橫空出世,打了英特爾一個措手不及。作為應對,英特爾2017年連續發佈兩代產品(年初的七代酷睿以及第三季度的八代酷睿)。要知道,以往牙膏廠都是1至1.5年才更新一代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相比前一代,性能大幅提升了40%,可見其技術是有,就看想不想擠。

英特爾不再“擠牙膏”而推出酷睿i9的同時,AMD乘勝追擊發佈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二代予以迴應。

類似於華為的“遙遙領先”,“AMD,YES!”也是用户和網民對AMD處理器的新變化真誠的讚揚和肯定。這種讚美高峯在2018年,彼時英特爾爆發了由於產能不足導致的缺貨升價等問題,而AMD二代鋭龍系列憑藉其良好的實用口碑迅速侵蝕了英特爾的部分市場。

另外,AMD作為唯一一家同時做CPU和GPU的廠家,可以把二者做在一個芯片上,這樣就能將筆記本電腦做得更輕薄。超威處理器因此受到華為的青睞,2018年6月,華為發佈了首款與超威處理器合作的筆記本電腦。

2019年時,英特爾失去了蘋果這一大客户,生產延遲陷入困境。蘇媽抓住時機帶領AMD成功拿下聯想、索尼、谷歌等一系列大客户,讓AMD重回巔峯時期。

去年情人節(2月14日),在英偉達收購ARM官宣失敗後不久,AMD宣佈以350億美元的價格通過全股票協議正式“牽手”FPGA第一大廠賽靈思,成為AMD史上最大的收購。同月,AMD市值首超英特爾,“千年老二”終於逆襲。

據説,AMD市值超過英偉達當天,86歲的桑德斯欣喜若狂,他説:“我給我認識的所有人都打了電話!我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安迪·格魯夫不在身邊,不然我可以説‘我趕上你了!’ ” (格魯夫是英特爾的傳奇人物前CEO,於2016年去世。他和桑德斯都曾在仙童半導體工作,前者精通技術,後者負責銷售)。

03下一個十年

用5個字總結自己在AMD的經歷,蘇媽表示:“不斷地打仗。”

確實,這邊處理器市場上,英特爾已不足為懼,那邊的顯卡賽道,英偉達也隱隱感覺到一絲不安。

當年AMD將移動GPU業務賣給高通,英特爾把移動通訊芯片業務賣給Marvell,雙雙錯失智能手機的黃金十年。相比之下,英偉達提早佈局高端遊戲卡市場,抓住後來風靡全球的“吃雞”熱潮,又因虛擬幣挖礦和自動駕駛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今年5月24日,英偉達重磅公佈亮眼的一季報,次日股價聞訊大升超24%,市值一夜反超特斯拉,升出了1個AMD、將近2個英特爾。9月8日,黃仁勛獲評《時代》週刊全球AI領袖。

即便如此,正如今天的英特爾已無法再輕視昔日被自己嘲笑的對手AMD,1.2萬億市值的英偉達面對僅佔自己1/6市值的AMD,亦不敢大意。過去十年AMD的驚豔表現足以讓投資者重新審視這家充滿創造力和可能性的公司。

今年6月,AMD在其新品發佈會中推出重磅新品,用於訓練大模型的ADM最先進GPU Instinct MI300。AMD稱MI300X提供的HBM密度最高是英偉達AI芯片H100的2.4倍,其HBM帶寬最高是H100的1.6倍。這意味着,AMD的芯片可以運行比英偉達芯片更大的模型。

11月初,在Q3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公司稱MI300處理器將在未來幾周內開始發貨,在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場上與Nvidia的產品展開競爭。該芯片已收到大量早期訂單,其中包括來自大型雲計算客户的訂單。AMD預計第四季度MI300芯片的收入將達到4億美元,高於此前8月份給出的3億美元預測。此外,AMD首次向投資者給出了MI300芯片2024年銷售額的預測,將達到20億美元。

面對AMD的猛力強攻,英偉達11月13日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AI)芯片H200,旨在培訓和部署各種人工智能模型。新的H200芯片是當前用於訓練最先進大語言模型H100芯片的升級產品,集成了141GB的內存,更加擅長進行“推理”。在用於推理或生成問題答案時,性能較H100提高60%至90%。

顯然,新一輪AI芯片的賽道上已瀰漫着濃濃的火藥味,這兩家遠房舅甥的麾下公司正你追我趕不逞多讓地咬死較量。

蘇媽曾在接受《財富》採訪時表示:“在公司的歷史上,我們一直是第二,我認為必須改變這一點。”

毫無疑問,AMD正在逐漸掙脱“千年老二”的標籤。我們永遠可以期待蘇媽,期待在新的時代浪潮下,她能引領已載入硅谷變革史冊的AMD繼續走出無與倫比的傳奇。

明年將是蘇姿豐接手AMD首席執行官的第十年,當初蘇媽上任時只有8000名員工,如今已增長至25000人。對於下個十年,她表示將繼續推動更多科技發展:“在我內心深處,依然是個工程師。”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