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升,滬指升0.12%,深成指升0.35%,創業板指升0.80%。滬深兩市成交額8387億元,北向資金淨賣出3.9億元。
明星基金經理最新動向曝光,“四冠王”加倉鋰電池隔膜龍頭。
1
跌超80%!“四冠王”加倉
恩捷股份今年股價跌幅55%,明星基金經理、“公募四冠王”趙詣越跌越買。
因回購股份事項,恩捷股份近日披露了最新的前十名股東和前十名無限售條件股東的最新持股情況。
從最新股東明細看,三季度趙詣旗下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加倉114.27萬股,持股數量增至1102.77萬股恩捷股份,位列第九大流通股東。
(來源:恩捷股份公吿)
此外,今年上半年趙詣參與了恩捷股份的定增,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當前持有170.84萬股的限售股。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趙詣合計持有恩捷股份的股份數量達1273.6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1.30%。按三季度末收盤價59.90元/股算,趙詣合計持有恩捷股份的市值達7.63億元,是其第二大重倉股。
恩捷股份涵蓋“新能源”和“包裝”兩大業務體系,以及“膜類產品”“包裝印刷產品”“紙製品包裝”三大產品板塊,服務於全球大型鋰電池生產企業、捲煙生產企業、食品飲料生產企業、塑料包裝企業、印刷企業等。該公司核心業務是濕法隔膜,已進入全球主流電池廠商供應鏈,也是濕法隔膜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
在新能源行業整體下跌背景下,恩捷股份走勢屬實拉垮。股價在2021年9月升至318元/股,創下歷史新高後,開啟漫長的下跌之路。恩捷股份10月9日盤中跌至58.33元/股,創下新低,距離2年前的高點足足縮水了80%,最新總市值為577億元。
2
“日光基”一年浮虧20%
2020年,趙詣管理的4只農銀匯理基金產品包攬全市場公募基金業績前4名,彼時32歲的趙詣迎來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成為行業有史以來第一位“四冠王”。
1988年出生的趙詣,初中畢業入選全國理科實驗班,2005年獲得保送進入清華本碩連讀,2012年機械自動化專業畢業後進入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任機械行業分析師。
趙詣看了一年半的中小盤、機械方向後,2014年進入農銀匯理先後擔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2017年3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第一次管產品,管理了農銀匯理研究精選,2019年8月接管新能源,2020年斬獲“四冠王”。
在農銀匯理基金期間,趙詣管理過5只產品,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產品,合計規模超150億元,2019年8月-2022年3月期間任職回報為326%。
趙詣一直深耕新能源賽道,2020年3季度以來,寧德時代是他的頭號重倉股。在2020年末,其重倉股為寧德時代、贛鋒鋰業、振華科技、隆基綠能等。
2022年3月離開農銀匯理,趙詣跳槽到泉果基金。2022年10月中旬,趙詣發行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首日便募集了近85億,僅僅兩天完成100億的募集規模。
隨後趙詣繼續押注新能源,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75.8%的倉位集中在製造業。2022年10月18日成立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最新淨值0.8,重倉股包括寧德時代、恩捷股份、立訊精密等。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在泉果旭源三年持有的2季報中,對於新能源,趙詣表示仍然看好。他表示,隨着近期上游原材料價格的觸底,下游的終端的需求和補庫的需求都開始提升,中間各環節的開工率也開始逐月環比提升,而頭部公司在這輪降價週期中也經受住了很好的壓力測試,考慮到產業鏈公司股價出現大幅調整,估值處於歷史底部的情況下,趙詣對於新能源行業的公司越來越樂觀。但趙詣也提醒投資者,後續行業公司間的分化會非常明顯,更需要精選個股。
貼着新能源標籤走出來的“四冠王”趙詣説,不光讓持有人“賺過錢”,更讓他們“賺到錢”。萬物皆週期,沒有隻升不跌的資產。新能源是黎明前的黑暗?還是信仰真的變了?
3
高端消費大跳水?奢侈品巨頭業績低於預期
當地時間10月10日週二,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公佈第三季度業績。
營業收入199.6億歐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211.4億歐元。該數字明顯低於分析師們11.2%的增速預期,而今年前兩個季度的同比增速均達到17%。
無論是名牌葡萄酒、高端服飾,或是奢侈手袋,全球消費者對高奢商品的追求均出現降温,有錢人也開始變得“拘謹”。
業績公佈後,LVMH美股盤中跳水,最近6個月股價累計跌幅近19%。LVMH已把歐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王座讓給了減肥藥龍頭諾和諾德。
數據顯示,三季度LVMH在美國的有機銷售增長僅為2%,亞洲(除日本之外)和歐洲都出現明顯的增速跳水。
此前伯恩斯坦一份報吿發現,今年巴黎奢侈品購物中心蒙田大道客流量低於去年水平,大部分門店的客流量不及預期。
中國市場方面,各大頭部奢侈品牌門店大排長龍的盛況在疫情後並未能得到延續。Raymond James分析師Rick Patel發現,中國消費者在疫情後的表現顯得更加謹慎。
除了經濟因素,高淨值年輕人擁抱本土國貨對奢侈品的消費也帶來了影響。同時,許多年輕人越來越理性務實,消費觀念的變化也衝擊着高端消費品市場。
中國黃金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554.88噸,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16.37%,其中黃金首飾同比增長近15%至368.26噸。
不少黃金珠寶門店更是“大排長龍”,年輕人買金慾望正肉眼可見增加。在年輕消費羣體看來,黃金首飾在富裕時可供佩戴,在資金緊張時又能隨時變現,甚至在行情好時可以獲得收益,因此被一些年輕人視為“穩賺不賠”的消費。
受全球經濟放緩和通脹加劇影響,自3月底以來,包括LVMH、愛馬仕、開雲集團和Burberry在內的歐洲十大奢侈品巨頭,市值已縮水約1750億美元,為有紀錄以來最差的季度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