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房地產的黃金時代成為過去,與之一損俱損的建材行業也不可避免跟着進入了洗牌階段,近幾年,大量的建材企業被淘汰退出,剩下的雖然倖存但也依然面對業務發展的困境。
比如鋼結構這種專門承接基建工程的行業,屬於典型的產品和服務形式嚴重同質的低門檻、高競爭的領域,更是面臨市場僧多肉少的局面。
3月14日,地方性的鋼結構企業百甲科技(835857)登陸北交所,開票價與招股發行價持平,但當天變跌破發行價,收跌至3.65元,並隨後一路震盪下行至最低3.04元位置,破發程度一度達24%。反映出雖然該企業盤子較小且估值數值看並未高估,但依然難獲得市場的認可。
這背後,除了整個鋼結構行業的前景難獲得市場的積極認可外,也與該公司本身的一些因素有關。
資料顯示,百甲科技公司2006年成立,總部位於江蘇徐州,主營業務為重型鋼結構、輕型鋼結構、鋼網架、非標設備等鋼結構製品的製造和加工,裝配式鋼結構建築配套的PC構件和輕質高強新型內、外牆板的製造和加工,以及為客户提供工業鋼結構建築、裝配式鋼結構建築研發、設計、加工、安裝一體化解決方案。
由於公司地處徐州,所以業務範圍主要在華東、華北一帶,近年來業務也有逐漸向其他地區拓展,甚至包括也把業務拓展到了境外。此外,該公司2021年下半年還進入到了光伏建築一體化領域,試圖跨界蹭上光伏賽道。
然而貼再多的標籤,如果沒有實際的業務推進和業績實現,還是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可。
同時,鋼構建築算是低利潤率的重資產行業,儘管建築行業的營收規模普遍較大,但行業的淨利率普遍都在個位數以下。
所以這就需要企業有有持續足夠的業務規模才能實現規模化效益,但由此也對現金流的健康有一定要求,一旦應收款出現延期或出現較大壞賬,那麼就有可能對利潤業績帶來嚴重衝擊。
從經營層面看,近年來該公司營收增速緩慢甚至出現下滑,2021、2022年營收增長率分別為5.16%、-1.23%。同時應收賬款佔總資產比例持續走高,應收賬款週轉天數持續走高,2022年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219.90天,此外,2021、2022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連續為負,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4,833.35萬元,同比下降239.11%,導致公司營運資金週轉壓力較大,更不利於業務的進一步拓展。
雖然公司的營收規模相比多年前有不少增長,但整體規模依然長期處於10億元以下,難以呈現如其他賽道行業的高成長性,同時從利潤情況看,近幾年的利潤規模依然維持在2015年以來的水平附近,也沒有任何明顯增長。
從行業的競爭看,當前具有鋼結構業務的上市公司很多,甚至以之為主營的也並不少,行業龍頭如鴻路鋼構(002541),公司總市值達200億,其2022年度營收也高達198.48億元,淨利潤為11.63億元。還有精工鋼構、韓笑鋼構等企業,營收規模也達百億規模。
相對來説,百甲科技的業務規模僅有不到10億的體量,產能為6.4萬噸,雖然IPO募投項目預計會新增6.5萬噸產能,但相對鴻路鋼構產能高達480萬噸,杭蕭鋼構產能的121萬噸及在建產能45萬噸;精工鋼構產能72萬噸及在建產能20萬噸,其競爭實力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同時,根據媒體的報道,百甲科技過往曾經多次受到過行政處罰和監管措施,比如:
2021年4月,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導致一名作業人員死亡,被信陽市平橋區應急管理局處以罰款20萬元。
2021年7月,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導致一名作業人員死亡,被賀蘭縣應急管理局處以罰款25萬元。
2016年向寧夏統計局提供虛假主營業務收入數據,被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處以警吿,並罰款12萬元的行政處罰。
2021年,百甲科技因資金佔用、重大會計差錯事項、重大訴訟披露不及時、實際控制人股權被司法凍結未及時披露、違規對外擔保等公司治理違規、信息披露違規,先後多次被採取口頭警示、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資料來自億渡數據)
其中,尤其在2021年資金佔用、重大會計差錯、違規擔保、先後被多次採取監管措施等方面,距離其上市時間不算遠期。
再加上其所處行業的發展困境,自身的競爭實力相對同行差距較大等因素,或是綜合導致市場對其難以認可的原因。
從客觀評價看,如果單從百甲科技公司的整體營收、自身的競爭實力和行業發展中趨勢來看,如果其一直以這樣的狀態發展,長期依然會面臨業務發展難以實現大突破的困境。
當前國內宏觀大環境和房地產黑鐵時代下,裝配式建築行業僧多肉少,內卷嚴重,出海探尋“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或者跨境轉型至光伏領域,都不失為值得思考的發展方向,但在公司綜合實力仍很孱弱的條件下,想要實現真正的突破,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以及更多的時間。
任重道遠,希望百甲科技通過登陸資本市場獲得重要的融資發展紅利,去打破自身發展桎梏,成長為一家優秀的“小巨人”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