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ChatGPT掀全球資本狂潮:它製造的泡沫,和驚豔一樣多
uSMART盈立智投 02-07 14:51

2月6日,深陷倒閉傳聞的奢侈品電商平臺寺庫,宣佈將ChatGPT與奢侈品業務結合,美股盤前暴漲120%;A股市場,Wind數據顯示,上週ChatGPT指數漲幅達到30.18%。2022年預虧損1.4億的漢王科技,春節後已經迎來了它的第六個漲停…

自ChatGPT橫空出世,短短兩個月用戶數量突破1億,再次火爆全網。微軟、谷歌、Meta等全球科技巨頭加速佈局,引發國內資本市場追捧和從業者的熱議。

據《深網》瞭解,諸多AI和NFT相關從業者正計劃在AIGC(生成式AI)賽道創業,目前他們已開始在一級市場尋求資金。多位一級市場投資經理告訴《深網》,目前機構內部都在研究ChatGPT,對AIGC賽道的關注大幅提高。一家投硬科技機構的創始合夥人告訴《深網》,“我們已經在投AIGC賽道的項目了。”

2022年被稱爲AIGC元年。藉着ChatGPT的東風,AIGC再次被資本置於聚光燈下。紅杉資本預測,ChatGPT這類生成式AI工具,讓機器開始大規模涉足知識類和創造性工作,未來預計能夠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比爾·蓋茨此前評價ChatGPT稱,這種人工智能技術出現的重大歷史意義,不亞於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的誕生。

“當下ChatGPT太火了,它被一衆科技大佬所加持,似乎已經成爲一種信仰,不可證僞。”一位AI領域的創業者對《深網》感慨。

程序員用ChatGPT“殺死”了程序員——ChatGPT對IT、教育、金融、創作等諸多職業領域的衝擊當下正被廣泛討論,但資本市場和學術界的這種狂熱,逐漸偏離理性。

隨着用戶激增和收費預期臨近,普通用戶登陸ChatGPT已變得愈發艱難。事實上,無論是成本難題和商業化前景、生成內容的有效性和真實價值,還是自身學習成長機制,ChatGPT都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一位AI創業者對《深網》表示,創業這麼多年,對風口還是很警惕,“ChatGPT製造泡沫的速度,和它的火爆一樣快。”

失落微軟重拾榮光,谷歌倉促應戰

2022年11月30日,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在推特公佈推出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瑞銀報告稱ChatGPT的用戶增長速度,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大概只能在夢裏實現。瑞銀表示, TikTok花了九個月的時間才達到1億月活,而Instagram則花了兩年半才達到這一數據。

近日,在微軟宣佈投資100億美元與ChatGPT母公司OpenAI合作後,谷歌火速投資了OpenAI競爭對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Anthropic。2月4日,谷歌旗下雲計算部門Google Cloud宣佈,其與Anthropic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據報道,爲了這次合作,谷歌向Anthropic投資了約3億-4億美元,獲得了該公司10%的股份,這筆融資將使Anthropic投後估值增至近50億美元。Anthropic 被要求從谷歌購買雲計算資源。

Anthropic成立於2021年,其聯合創始人Dario Amodei曾經擔任OpenAI研究副總裁。該公司致力於大型生成模型與通用語音助手的研發,併成功開發了一款名爲Claude的智能聊天機器人,可與ChatGPT媲美,但目前尚未公開發布,仍處於封測階段。

知情人士透露,不同於微軟將OpenAI的技術整合到自己的許多服務中,谷歌僅把Anthropic當做AI競賽的技術供應商。

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2月2日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谷歌將很快在其搜索引擎中添加先進的人工智能功能。他表示,將在“未來幾周和幾個月”發佈大型語言模型。

爲了應對來自ChatGPT的競爭,谷歌正在測試一款類似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學徒巴德”(Apprentice Bard),該產品基於谷歌對話模型LaMDA(Language Model for Dialogue Applications)),可以向其提問並獲得類似ChatGPT的詳細答案。

其實自ChatGPT 上線以來,谷歌就承受壓力,桑達爾·皮查伊已經參加了圍繞谷歌人工智能戰略的幾次會議,商討如何應對ChatGPT對公司搜索引擎的威脅。

谷歌的老對手微軟,在搜索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落伍,如今正希望憑藉ChatGPT重拾往日榮光。

微軟2019年10月向OpenAI投資了10億美元,微軟與 OpenAI 已經深度綁定。ChatGPT 上週已經加入到微軟的Teams 產品中,還可以在 Outlook 上幫人寫電子郵件。

在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該公司計劃將OpenAI的人工智能工具,例如ChatGPT整合到該公司旗下所有產品中,並作爲平臺提供給其他企業使用。

薩蒂亞•納德拉表示,微軟將迅速推進OpenAI工具的商業化進程,未來每一款微軟產品都會包含一些AI功能。此外,微軟還要將其納入必應搜索引擎系統,以及將ChatGPT整合到Office辦公套件全家桶裏,比如Word、PowerPoint等。

“公衆體驗的ChatGPT版本只是一個技術預覽Demo(演示),真正有可能顛覆的,是微軟將其整合到Office和Bing(必應)等產品中去。”一位AI領域的資深從業者告訴《深網》。

剛剛過去的週末,微軟Bing悄然上新,集成ChatGPT的新版Bing曾短暫上線。Bing能否在搜索領域借ChatGPT扳回一局,業界拭目以待。

早在ChatGPT發佈的前三個月,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就已經發布了它的聊天機器人Blenderbot。但Meta首席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雅恩勒昆(Yann LeCun)表示,與ChatGPT上線五天裏就有100多萬用戶不同,Meta 的Blenderbot讓人覺得很無聊。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Cook)在2月3日財報電話會議上也表示,AI 是蘋果佈局的重點。

ChatGPT的大熱最近也使得國內的百度成爲關注焦點,據報道,百度將在3月推出與ChatGPT類似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服務,最初版本將嵌入百度搜索服務中,允許用戶獲得對話式的搜索結果。

百度今日對外確認,該項目名字確定爲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三月份完成內測後將面向公衆開放。受此消息影響,百度港股開盤後拉昇15%。

ChatGPT帶火了AIGC賽道

2023年初,一級市場已經在慢慢升溫了,ChatGPT的爆火,不僅帶火了AIGC賽道,也使得AI賽道再次煥發生機。

過去一年,全球一級市場經歷了寒冬。2022年上半年AIGC賽道融資事件寥寥無幾:1月,超參數科技宣佈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紅杉中國領投,老股東五源資本、高榕資本跟投;與此同時,IDEAL IDOL完成了種子輪融資;2月,瀾舟科技完成了近億元的Pre-A輪融資。

下半年國內AIGC賽道明顯熱鬧起來。7月,數字力場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9月,智譜AI宣佈獲得數億元B輪融資;10月,慧夜科技完成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TIAMAT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和標貝科技完成數千萬B輪融資;11月,小冰公司宣佈完成10億元新融資、同伴客數據獲得數千萬戰略融資;12月,聆心智能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FancyTech獲得了A輪融資。

紅杉資本、高瓴資本、聯想創投、順爲資本、啓明創投和連星資本等投資機構在AIGC領域都有所佈局。投資機構賽道式佈局投資的現象已經很少見,2022年也被稱爲AIGC元年。

據調研機構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22年有110筆創投交易和AIGC概念有關,投資金額超過26億美元。

2022年投資機構對生成式AI投資金額超過26.54億美元
2022年投資機構對生成式AI投資金額超過26.54億美元

據CB Insights統計,ChatGPT概念領域目前約有250家初創公司,其中51%融資進度在A輪或天使輪。2022年,ChatGPT和生成式 AI(AIGC)領域吸金超過26億美元,共誕生出6家獨角獸,估值最高的就是290億美元的OpenAI。

去年10月19日,主打文字生成的AIGC公司Jasper.ai宣佈完成1.25億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達到15億美元。10月18日StabilityAI宣佈獲得1.01億美元,公司宣佈會繼續研發用於生成圖片、語言、音頻、視頻和3D的AI生成模型,投後估值達10億美元。

毋庸置疑,投資機構紛紛看好ChatGPT和AIGC賽道的商業前景。紅杉資本給出預測,未來預計能夠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ChatGPT概念不僅僅在一級市場被投資機構追捧,全球的二級市場,AIGC領域也同樣火爆。

BuzzFeed (BZFD)宣佈將使用OpenAI軟件製作測試題和個性化內容,過去的一週該公司股價上漲了一倍多;C3.ai (AI)是一家爲大型企業開發分析軟件工具的企業軟件公司,過去一個月該公司股價上漲了87%左右。C3.ai宣佈計劃爲包括ChatGPT在內的企業軟件應用推出一項新的自然語言搜索服務。

截至2月3日,去年底以來wind人工智能指數累計漲幅超20%,2月1日,該指數單日漲幅更是超8%。國泰金牛創新成長基金經理孫家旭表示,“AI有可能成爲新一輪的科技主線,戰略地位意義重大,邊際變化會引起產業和資金的重點關注,像之前的AlphaGo引起的投資熱潮,ChatGPT也滿足了大家在業績真空期的一些想象空間。”

相關概念股例如賽爲智能、海天瑞聲、雲從科技、初靈信息和漢王科技等,上週股價漲幅都達到60%或70%。

部分企業大股東開始減持獲利,據統計,智能自控一週內包括仲佩亞、杜學軍、吳畏、孫明東、沈劍飛在內的5名董監高輪番減持,合計套現金額近7000萬元。

爭議與泡沫

業內人士評價,ChatGPT之於AI產業,就像是iPhone 4的誕生之於移動互聯網。新時代的來臨,第一個被顛覆的就是谷歌。但ChatGPT會取代搜索引擎嗎?業界還存在巨大爭議。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ChatGPT優化了問題與答案生成間的匹配精準度,用戶體驗遠好於傳統搜索引擎,但背後系列短板阻礙了其中短期對傳統搜索引擎的可能取代。

“一是受制於模型訓練方式,數據難以實時更新;二是單次搜索成本過於高昂,測算生成一條信息的成本在1.3美分左右,是目前傳統搜索引擎的3到4倍;三是統計學模型產生的內容真假混雜,用戶難以辨別。”中信證券研報提到。

首先,ChatGPT的成本高昂。據悉,API調用是OpenAI商業模式之一,圖片調用1次價格爲0.016~0.02美元,語言模型調用爲1K tokens(約750詞)0.0004~0.02美元。隨着使用規模變大,這些計算成本可能將飆升至數百萬美元。

有分析稱,ChatGPT每回復一次,OpenAI 的投入爲1美分。而在去年12月,山姆·阿爾特曼曾在推特上回應馬斯克關於成本的問題,“ChatGPT每次的對話大概花費在幾美分。”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2022年,OpenAI公司淨虧損總額爲5.45億美元。

小冰CEO李笛告訴《深網》:“小冰框架當前所支撐的對話交互量,一天就達到14個人類一輩子的對話交互量。若使用ChatGPT的方法,每天成本將高達3億元,一年成本將超過1000億元。對於產品化而言,即使再將成本下降10倍,這個商業模式也是無法成立的,因爲這個成本與人類比沒有優勢。”

2月5日,財通證發佈《ChatGPT實測:提高外在美,增強內在自信——醫療美容革命》一文,文中稱,爲測試ChatGPT能否用於研究報告撰寫,採用ChatGPT撰寫了一篇醫美行業研究報告。

財通證券指出,從結果來看,ChatGPT在文字表意、標題撰寫等方面均具有較高水平,但採用該種直接生成+翻譯模式形成的報告仍具有以下問題:在標點和術語方面存在明顯錯誤;其次,無法得知引用數據來源及可靠性;此外,部分複雜語句翻譯後表意不清晰。

第二,ChatGPT目前並非知識獲取的通路。

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表示,ChatGPT在技術和商業方面、道德倫理和法規層面,仍面臨問題和挑戰。

李志飛認爲,“比如ChatGPT,其本身並非基於真正的基礎數據庫及知識結構,無法實時更新,且沒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規則,所以對很多問題會無中生有,虛構或編造答案。技術層面,ChatGPT還有很多改進優化的地方。ChatGPT目前仍只是‘玩具’,距離成爲真正的‘工具’,還需進一步探索商業化路徑。”

“在大量的測試後我們發現,雖然ChatGPT回答問題的準確性有所提高,但如果提出的問題較爲模糊或者本身包含部分錯誤信息在內,模型有可能以‘一本正經’的語氣生成完全錯誤甚至憑空捏造的回答。真假答案的混雜會讓用戶在需要對專業性問題尋求答案時產生嚴重的困擾,這也是目前語言類大模型普遍存在的問題。”中信證券研報提到。

在李笛看來,“ChatGPT不是在追求提供準確的知識,更像是某種類型的行爲模式優化系統”,不是一個認真的知識系統。

第三,ChatGPT存在作弊和作假等弊端。

英國《自然》雜誌宣佈不再支持 AI 工具列爲作者的論文。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郭英劍撰文表示,“雖然幾年前人們已經在談 AI 時代的到來,但當ChatGPT如海嘯般迎面砸來時,學術界基本上還是屬於倉促應戰。”他指出,是否禁止ChatGPT真的成了人們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此外,Meta 首席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楊立昆(Yann LeCun)表示,就底層技術而言,ChatGPT 並沒有特別的創新。之所以被公衆被視爲“革命性產品”,Yann LeCun 認爲主要是在產品層面設計得很好、組合得很好。他認爲,ChatGPT對現實的把握非常膚淺。

近期,楊立昆在一次小型媒體和高管線上聚會中表示,“ 與其他實驗室相比,OpenAI 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進步。Transformer 是谷歌的發明,這類語言項目的工作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GPT中的“T”(Transformer),是OpenAI在谷歌的Transformer語言模型框架的基礎上構建的。

即便如此,衆多機構仍看好ChatGPT及其AIGC賽道的未來。

“正如移動設備通過GPS、攝像頭和網絡連接等新功能釋放了新類型的應用程序一樣,我們預計這些大型模型將激發 AIGC 應用程序的新浪潮。就像十年前移動互聯網被一些殺手級應用打開了市場一樣,AIGC 的殺手級應用程序也會出現,比賽開始了。”紅杉美國兩位合夥人Songya Huang和Pat Grady在去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這樣預判。

一位AI領域創業者表示,“關於ChatGPT現在太多泡沫了,國內估計今年上半年會雨後春筍冒出一堆做ChatGPT的相似產品,這些人去年可能是做AIGC的,前幾年可能還是幣圈的。”

過往,5G、自動駕駛、元宇宙,都曾被資本追捧。時至今日,5G 的超級應用還未誕生,自動駕駛還在 L4 級(高度自動駕駛) 上探索,而元宇宙曾經耀眼的光環已經有些黯淡。比爾·蓋茨稱,“ChatGPT 讓我們窺見了未來”,但這個未來到底還有多遠?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