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大幅放緩!特斯拉2022在華營收佔比下降,美國仍是最大市場
2022年,電動巨頭特斯拉在華營收增速大幅放緩。
美東時間週二(1月31日),特斯拉遞交給美國證監會的10-K文件顯示,2022年特斯拉總營收為814.62億美元,同比增加51%。
其中,中國市場實現營收181.45億美元,佔比22.27%;美國仍舊是特斯拉最大的市場,實現營收405.53億美元,佔比高達49.78%;其他市場實現營收227.64億美元,佔比為27.75%。
從佔比來看,中國市場營收佔比有所下降,2021年中國市場營收佔比約為26%,2020年為21%。
從增速來看,美國市場同比增幅最大,2022年營收相較於2021年的239.73億美元增加69.09%。中國市場營收則較2021年的138.44億美元同比增加31.07%。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前兩年超過100%的增速,已經大幅放緩。

來源:SEC官網
而中國市場增速大幅下滑背後,一方面或是因為去年疫情因素影響,另一方面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特斯拉麪臨着眾多對手的競爭。
據數據顯示,2022年特斯拉共生產1369611輛汽車,交付1313851輛汽車;2022年資本支出為71.6億美元,2021年為64.8億美元。
文件還披露,2022年投資比特幣為特斯拉造成減值損失2.04億美元,以及比特幣兑換為法定貨幣帶來收益6400萬美元。
特斯拉稱,與任何投資一樣,根據特斯拉管理法幣現金和現金等價物賬户的方式,可能會根據業務需求以及公司對市場和環境條件的看法,隨時增持或減持數字資產。根據適用的會計規則,數字資產被視為無限期無形資產。
在文件中,特斯拉還預計,公司2024年和2025年的資本支出將在70億美元至90億美元之間,高於今年的60億美元至80億美元。由於明年將量產Semi電動卡車,並提高4680電池產量,預計2024年的資本支出將大幅增加。
另外部分支出將用於內華達州工廠的擴建工程。
特斯拉數此前曾宣佈,將投資36億美元在內華達州的現有生產基地附近建設兩家新工廠,生產4680電池和Semi電動卡車。其中的4680電池工廠,每年可生產足夠200萬輛輕型汽車使用的電池。
2022年,特斯拉經歷了甚是波折的一年。
為應對需求下降和股價的下滑,特斯拉大幅下調了部分車型的價格,試圖利用其強勁的利潤率和生產規模打價格戰,以抵禦日益激烈的競爭。
比如在美國市場最暢銷的幾款Model Y系列SUV的價格下調了近20%,還將其最便宜的車型Model 3的基礎價格降低了約6%。
對此馬斯克稱,降價後需求激增;高管們也表示,降價的目的是讓特斯拉售價更親民,並使一些車型有資格獲得聯邦政府的電動汽車税收抵免。美國投資研究機構Bernstein表示,特斯拉2022年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促銷降價,意味着特斯拉可能存在需求問題。
雖然去年特斯拉股價經歷了一輪劇烈震盪,但全年財報數據表現不俗,在1月份的財報電話會上,特斯拉CEO馬斯克曾表示:
“在各個層面上,這都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

馬斯克認為,特斯拉的管理團隊最關注營業利潤率是多少。2017年~2022年,特斯拉的營業利潤率從大約-14%提高到17%。
2022年,特斯拉除汽車業務外,諸如儲能業務的重要性和營收佔比出現了明顯提升;備受關注的軟件業務也在昭示着特斯拉未來的盈利能力。
在馬斯克的構想中,可持續綠色未來的三大支柱分別為電動汽車、太陽能/風能、固定儲能。目前,Megapack(特斯拉最大的固定式儲能系統)產能增幅已經超越了汽車產能增幅。
由此看,特斯拉不僅僅是一家電動汽車公司,未來或將是最會賺錢的新能源企業。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