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誰錯過了春節檔的最強復甦?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斑馬消費 ;作者:陳碧婷

75億票房、觀影人次1.44億次,雖然這算不上最強春節檔,但絕對是電影業穩步復甦的開始。

《流浪地球2》先聲奪人,《滿江紅》唯快不破,《熊出沒》悄悄崛起;另一面,4000萬粉絲的王一博拉不動《無名》,《深海》國漫神話難再續,《中國乒乓》則直接跑路了……

殘酷的春節檔競賽,沒有永遠的贏家。今年,誰收益?誰踏空?誰又走在了出局的邊緣?

春節檔復甦

春節假期,你看了幾部電影?是《滿江紅》、《流浪地球2》,還是《無名》、《深海》或《熊出沒》?

在外因和內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電影市場終於收穫了期待已久的復甦。

2023年春節檔,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七,也就是1月22日-28日,中國電影總票房75.03億元,同比增長14.9%;位列影史第二,僅次於2021年春節檔的85.72億元。

其中,《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上映7天票房分別為29.26億元和23.93億元,佔據了總票房的七成,呈現出“雙雄爭霸”的格局。

電影市場太需要這場勝利了。局面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防疫政策調整引發報復性的消費熱潮之外,電影行業,也拿出了最大的誠意。

今年的賀歲檔,作品質量過硬。不僅有壓箱底的《流浪地球2》,張藝謀也趕工推出了《滿江紅》,這部電影2022年初立項、6月開拍、8月殺青,2022年12月底突然宣佈定檔大年初一,意外撐起了春節檔;就算是票房不及預期的《無名》和《深海》,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六部主力電影,哪一部都算不上爛片。

同時,與前幾年懸疑片扎堆、戰爭片爭相上春節檔不同,今年過年期間的電影,類型非常豐富,懸疑、喜劇、科幻、國漫、動畫片,極大地滿足了各類人羣的觀影需求。

當然,更重要的是,電影行業本着休養生息的策略,電影票定價頗為友好。

此前幾年,因為票補退潮、運營成本上升、影院因營業時間減少等原因,電影票價呈現出了連年上漲的趨勢。

2018年春節檔,平均票價為39.71元,次年大幅上漲至44.63元,直接影響了大家的觀影熱情,7天春節假期觀影人次直接少了1600萬。

之後,春節檔電影票價持續穩步上漲,2021年-2022年分別為48.43元和52.28元,基本每年都要貴4塊錢左右。

2023年春節檔,這一趨勢有所緩和,平均票價52.10元,較2022年同期略微下降,吸引更多人走進電影院。

鑑於春節檔對整個賀歲檔及全年票房的拉動,預計2023年中國電影行業將迎來穩步復甦,加速電影市場迴歸正向循環。

誰是大贏家?

如果你稍微留意下,就能在春節檔上映的各大電影的片頭,看到中影的LOGO。今年春節檔最大的贏家,非中國電影(600977.SH)莫屬。

該公司董祕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春節檔7部主要影片均由該公司出品或發行,其中《流浪地球2》由公司主出品、主發行,《滿江紅》《無名》《熊出沒·伴我“熊芯”》《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為公司參與出品並聯合發行,《深海》《交換人生》為公司參與發行。

中影旗下三大院線,綜合實力絲毫不遜色於萬達電影(002739.SZ),同時它也是頭部電影投資與發行公司,還掌控了電影引進的半壁江山。

因為這層身份,中影還成為中國電影行業的黃埔軍校,博納影業掌舵人於冬、唐德影視(300426.SZ)創始人吳洪亮等人,都從這裏起步。

不出意外,《滿江紅》將成為今年春節檔乃至賀歲檔的票房冠軍,這部電影的主投主控方將成為僅次於中影的大贏家。

2015年,電影投資人董平、項紹琨,聯合導演甯浩和徐崢,創立歡喜傳媒(01003.HK),到港股借殼上市,隨後陸續綁定張藝謀、王家衞、陳可辛、賈樟柯、顧長衞等導演。

雖然這種綁定核心生產力的套路並未如華誼兄弟、唐德影視那樣在資本市場引發追捧,但這些年,歡喜傳媒實打實地推出了不少電影佳作,包括《瘋狂的外星人》、《後來的我們》等。苦等數年,交了不少學費,終於等來了《滿江紅》。

不過,今年春節檔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可能不是投入巨大的中國電影,也不是押寶張藝謀的歡喜傳媒,而是《熊出沒》背後的華強方特。

最近10年的賀歲檔,流水的各類大片,鐵打的熊出沒。

從2013年的《熊出沒·過年》開始,這個IP每年都要推出自己的賀歲檔電影,至今已有11部。而且,票房都還不錯,2017年-2022年的5部作品,票房均在5億元以上。

今年上映的《熊出沒·伴我“熊芯”》,春節7天票房7.76億元,僅次於《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貓眼專業版1月29日預測其總票房將達到13.21億元,或將繼續拉高這個系列電影的票房預期值。

電影運作的極度穩定性和極致性價比之外,華強方特的IP運作也頗為成熟,除了各類授權,最大的亮點便是方特主題樂園。

要問哪一家中國企業有機會成為真正的中國版迪士尼,應該沒有誰比華強方特更有基礎。

踏空者的囧境

當大家春節假期在電影院享受快樂時光時,電影市場,正在上演一場沒有硝煙的殘酷戰爭。無數人花費數年的努力,幾天甚至是幾個小時就能得出結果。除了極少數的勝利者,其他人都是炮灰。

博納影業曾經是春節檔的常勝將軍,2018年的《紅海行動》、2019年的《飛馳人生》、2021年的《長津湖》和2022年的《水門橋》,幫助公司在影視行業逆週期取得驕人的成績,在2022年成功登陸A股市場。

但是,當觀眾對博納影業依仗的兩棵搖錢樹——順應時代潮流的大國題材和擁抱年輕人的韓寒系列感到審美疲勞之後,公司在2023年春節檔推出了一道精緻小菜,《無名》。

儘管有流量明星王一博助陣,這部極度風格化的反類型商業片,在票房層面還是毫無意外地撲街了。

《長津湖》系列之後,博納影業(001330.SZ)的多部作品表現不及預期,導致去年前三季度業績下降。對於冬而言,成功回A並非終點,挑戰才剛剛開始。

光線傳媒(300251.SZ)曾經也是票房榜首的常客,近年更是憑藉《哪吒》、《姜子牙》等作品成為國漫崛起的扛旗者。

但是,今年春節檔的《深海》,上映7天票房僅3.74億元,預測票房不足8億元,票房傳奇沒能再續。

如果説博納影業和光線傳媒只是踏空,萬達電影通過參投和院線業務算是參與了賀歲檔盛宴,那麼,華誼兄弟和北京文化,則是徹徹底底地躺平了。

華誼兄弟(300027.SZ)早年與馮小剛合作,開創了中國賀歲電影。可《手機2》引發的一系列衝擊,讓這個本就千瘡百孔的影視帝國,陷入業務困頓和流動性危機。

這幾年,公司掌舵人都在忙着找錢,努力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而賴以生存的電影業務,幾近停擺。曾經的“民營電影第一股”,想要復甦並正常運轉起來,還有非常大的困難,需要相當長的週期。

相較而言,北京文化(000802.SZ)算是新崛起的電影巨頭。因投中《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你好,李煥英》等作品,被稱為“爆款收割機”。

通過票房成功在資本市場割完一輪又一輪韭菜之後,北京文化因內訌而分崩離析,核心人物宋歌等紛紛出走。

之後,這家公司在業務上幾無建樹,連號稱投資10個億的封神系列,2017年立項、跳票至今,前途未卜。

總之,五大民營電影公司,成功的路徑大同小異,踏空的原因各不相同。最終,電影還是輸給了資本。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