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投資永遠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今年以來,全球市場動盪,多數巨頭面臨鉅額虧損。然而,世界著名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卻通過做空歐洲企業而賺得盆滿缽滿。
這樣的歡喜卻並沒持續多長時間,本來落袋為安的橋水又再度帶着大手筆空單殺進歐洲股市,這次,橋水卻栽了......
1、橋水貪婪,終於栽了...
早在今年4月,橋水基金便運用一籃子信用衍生品做空了歐美公司債。6月中披露的遞交監管方文件顯示,橋水基金已押注逾57億美元做空歐股,成為歐洲市場最大的空頭。
一週後的6月下旬,橋水基金的歐股空倉規模擴大到105億美元,做空的歐洲公司數量從一週前的18家升至28家。
得益於市場波動加劇,Pure Alpha II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32%的高回報率。
作為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管理着約1500億美元資金,並且在做空歐洲公司方面有着豐富經驗。橋水曾在2020年建立了140億美元的歐股空頭頭寸,在更早的2018年,該對沖基金對歐洲公司的做空規模高達220億美元。
經驗十足的橋水基金在8月選擇選擇平倉了絕大部分對歐股的空頭頭寸,從6月份的105億美元大幅削減至8.45億美元。
8月中旬後歐洲股市再一次大地震,短短5個交易日內,泛歐斯托克600指數跌去了6.08%。
彼時,橋水基金聯合首席投資官Greg Jensen警吿稱,隨着美聯儲加速量化緊縮(QT),金融市場將出現大幅下滑。Jensen在接受採訪時預測:“總的來説,美股和美債等資產市場將下跌20%-25%。並且未來6到12個月,歐元區經濟將收縮4%。
8月31日,歐盟統計局公佈的初步統計報吿顯示,歐元區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升9.1%,為歐元區成立20多年來最高的通脹率。同時該數值還高於市場預期的9%,較7月的8.9%增加了0.2個百分點。
居高不下的通脹以及震盪的股市,導致橋水在9月又再次迅速加倉做空歐股。9月泛歐斯托克600指數再度跌去6.57%。
10月7日達利歐卸任時,橋水基金旗艦產品Pure Alpha基金表現正高歌猛進,截至10月,該基金年內的漲幅超過22%,原本有望創下該只基金2010年以來的最佳年度表現,當年Pure Alpha的漲幅約為27%。
但自10月開始,歐股開始摸底反彈,泛歐斯托克600指數自10月14日觸底379.72點階段性低點後,開啟一路反彈行情,截至12月2日,漲幅達13.29%。德國ETF、法國CAC40ETF也在急劇反彈。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和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Pure Alpha基金也開始大幅回吐年內收益,四季度跌幅達13.2%,該基金年內漲幅收窄至6%。
2、市場偏弱時期,央企凸顯防禦價值
近期易會滿主席關於“打造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表態引發熱議,央企估值重塑話題點燃市場情緒,多隻“中字頭”股票表現活躍,而這類股票中大多都藴含着國企改革、改革紅利的概念。
回顧過去8年以來的國企改革路線圖,並結合國企改革相關指數走勢來看,國企改革概念在2014年以來有着3輪比較明顯超額收益階段,一是2015年頂層文件出台前的概念醖釀階段,二是2016-2017年的國企混改試點階段,三是2021年以來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階段。
過去的經驗來看,國企改革相關概念股的超額收益基本出現在慢牛(2016-2017、2021)或熊市時期(2015年6月後、2018年、2022年),而在牛市時期國企改革概念則彈性較弱。
一方面在於引進戰略投資者、資產併購重組及整合上市易發生在市場相對偏弱時期,這一階段大型國企可通過較低成本的併購重組,同時市場法資產價值評估也使得混改入股價格也相對偏低,因此國有企業更易在這一時期通過一系列改革與重組提升公司價值。
另一方面在於市場偏弱時期行業輪動速度加快,市場缺乏明顯的行業主線時,包含較多行業成分的主題概念投資往往表現亮眼,特別是央企往往具備逆週期以及高股息屬性,易在市場存在不確定性與分歧時凸顯防禦價值。
國海證券表示:中字頭指數此輪比較明顯的超額收益階段持續時間不斷增長,代表着國企改革由炒“概念”向投“價值”的過渡。
3、黑馬基金今年漲近32%
主動型基金中也有許多關於“國企改革”“改革紅利”的產品,但各只產品發展情況並不相同,僅以今年表現情況看,業績的兩極分化頗為明顯。
2022年在這一陣營中表現居首的是黑馬基金英大國企改革,最新數據顯示,該基金今年以來累計漲幅31.91%,在同類的728只基金中排在第一位。
在三季報中,黑馬英大國企改革的基金經理指出:“三季度,基金管理的主要策略是自下而上篩選國企改革主題下因資本週期底部擴張推動企業盈利出現較大好轉的品種、短期政策對沖受益品種以及疫後經濟修復受益的品種等。對於上游能源材料品種的配置繼續保持關注,並逐步增加中下游業績改善、價值低估的優勢品種的佈局。”
從被動基金產品來看,今年以來平均跌幅為-10.63%,跑贏上證指數(-13.29%)。
其中11月表現最佳的華夏恆生中國企業ETF,近期基金份額大起大落。10月內基金份額增長2.37億份,隨後的時間裏,又再度減少1.31億份。
中信證券認為:當前A股的市場環境中,部分質地優良、股息率高、且估值較低的央企成為資金防禦配置首選;展望未來,通過擁抱雙碳帶來業務轉型和資產注入、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突破的央企龍頭有望得到估值重塑。
國海證券表示:當前在經濟壓力大,政策和改革預期強的背景下,階段性從主題角度考慮中字頭指數。推薦關注兩個維度,一是中字頭指數的核心基建領域,為今明兩年穩增長的支撐項,二是2022年5月國資委出台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中提及的科技創新與ESG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