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聯想集團TechWorld成功舉辦,楊元慶分享對未來科技發展四大展望
【2022年11月9日,北京】11月9日,第八屆聯想創新科技大會(Lenovo Tech World 2022)開幕。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大會主論壇中做了題為《智能,賦能變革》的開場演講。
楊元慶表示,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科技為世界發展不斷注入暖流——科技不僅能夠持續帶來更多確定性,提升創造力,並且能夠彌合數字鴻溝,助力國家產業升級、經濟增長和社會福祉提升。
“這一切,正是包括聯想在內的科技企業所要承擔的使命。”楊元慶表示,聯想始終致力於以科技推動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克服人類所面臨的最重大挑戰。
楊元慶還在演講中重點分享了對未來科技發展的四大展望。
第一個展望,未來的工作將不再侷限於物理空間的範圍,而是演變成為一個虛實交融的世界。楊元慶舉例表示,曾幾何時,“上班”意味着前往一個特定的去處,與他人面對面交流協作。現在,藉助不同的設備,運用不同的技術,工作場景可以實現遠程與現場、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相交融,但體驗與面對面相比並沒有打折扣。傳統工作空間的邊界和侷限正在消失,最終,所謂的工作場所將不再是一個或多個特定的物理空間,而是“境隨所欲”的工作體驗。
會上,他還宣佈,聯想即將推出全新的元宇宙網際展示空間——“想世界”。
第二個展望,支撐無處不在虛實交融的未來世界的,是從計算設備到計算能力的持續演進。
在計算設備層面,楊元慶指出,未來的計算設備會不斷演化,更加強大——不僅會有更強的算力,更快的數據傳輸,更大的存儲容量,還具備自適應智能、安全可靠的保障、節能環保等特質,當然更少不了全新的產品形態。
在計算力層面,他提出了“普慧算力”的全新主張。楊元慶指出,隨着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對於計算的需求如雨後春筍,“單兵作戰”的設備以及本地化的數據中心,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隨時隨地的計算需求,“端-邊-雲-網”的新算力基礎架構應運而生。用户手中的端,覆蓋廣泛的雲,還有更加靠近數據產生處的邊,加上傳輸數據的高速網絡,為用户提供無處不在的“普慧”算力。同時,算力的服務模式也與時俱進,更加靈活。
第三個展望,各行各業從傳統信息化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楊元慶提出,今天的IT行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從過去由終端、服務器、數據中心和ERP、CRM等應用所組成的傳統信息化,進入到由“端-邊-雲-網-智”新IT技術架構所支撐的數字化、智能化階段。
他表示,聯想集團不僅是數智化轉型的實踐者,並且是賦能者。一方面,聯想集團不遺餘力地推進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從打造集團的數字底座,建設大數據平台、聯想大腦等技術中台;到“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智能運營和模式創新,全方位支持業務增長與能力建設;另一方面,聯想將自身轉型過程中的所學所知沉澱出一套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方法論,總結出了一套“智能化轉型框架”和“企業智能化成熟度模型”,為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可參考的系統框架和路徑。
現在,作為數智化轉型的“新IT”全要素服務商,在水平方向,聯想已經在“端-邊-雲-網-智”各個層面都積累了解決方案,包括智能空間解決方案、元宇宙解決方案、邊緣計算解決方案、混合多雲解決方案,以及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等等。“我們把它們比作積木,有了它們,就可以為各行各業搭建各自不同的數字化、智能化大廈,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楊元慶比喻稱。在垂直方向,針對政府、教育、電信、金融、醫療、製造等多行業客户智能化轉型的需要,聯想正運用各項“積木”搭建相應的解決方案,並且提供從轉型諮詢到方案設計,再到實施部署和持續運維在內的全週期服務,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
第四個展望,是科技的意義不僅包括提高生產力、創造經濟價值,還包括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締造社會價值。楊元慶表示,在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給人類帶來更多挑戰的今天,科技必定要承擔這一使命——它不僅重要,而且緊急。聯想責無旁貸,當仁不讓。
為此,聯想集團已經制定了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並且正在與“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緊密合作以獲得專業核准。此外,從研發、製造、包裝、物流到服務等各個環節,聯想過去連續多年一直堅持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會上,楊元慶還發布了聯想第一款經過碳中和認證的筆記本電腦Yoga Slim 9i。此外,他還透露聯想9月剛剛啟用的天津工廠正在進行相關的零碳認證,並且聯想正在全程參與國內首個ICT行業零碳工廠標準的制定。
“科技是聯想的信念,創新是聯想的承諾。”楊元慶堅定地説。最後,他呼籲用智能為變革賦能,共建美好未來。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