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夜讀 | 中國最被低估的海邊城市
uSMART盈立智投 11-02 20:33

作者:黃加寶

來源:九行Travel

 

導讀

汕頭,老藝術家一直想寫這個城市,由於它過於深邃遲遲不敢動筆。五六年前,我還在這裏生活過一段時間,直到最近去了一趟才發現,汕頭真的變了。

從汕頭站出來打上的士,司機用非常標準的普通話跟我們嘮嗑,從小公園到東海岸,研究哪裏的生醃、甜湯和牛肉火鍋最好吃。泥濘不堪的馬路變得寬敞筆直,長滿青苔的老房變得整潔有序,海風拂面而過,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在告訴我,這便是最好的小城生活。

很神奇,當你靠近汕頭這座城市時,像有一股漩渦吸引着你,美麗而深邃。

因地處韓江出海口,汕頭的陸地生成時間並不長,但它卻在極短暫的數百年間把一套極濃鬱、自成體系、生命力旺盛的潮汕文化推上了巔峯,這也是汕頭最吸引人的地方。走在汕頭街上,你很容易會遇到拗口的古音字:“鱟(hòu)粿”“礐(què)石大橋”“鮀(tuó)浦”,有些詞彙連《新華字典》都表示無能爲力,怕是要翻《康熙字典》才行。

肩負着最古遠的語言,有大海和連廣東人都拜服的美食,汕頭,豈不妙哉。

汕頭,因海而生

自誕生起,汕頭就離不開與海的糾纏。古時,在海岸線的進退遊戲中,這裏還是一片被海水淹沒的海灣。韓江流經大山、淌過平原,在出海口沉積形成高地,謂之“沙隴”,沙隴脊起處名“汕”,瀕海開端處稱爲“沙汕頭”,汕頭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從汕頭的地圖上看,也明顯看出它與大海深深綁定。一條內海灣,把汕頭分成南北兩半,北面囊括了我們熟悉的金平區、龍湖區、澄海區和南澳島,至於南面,則是濠江區、潮陽區和潮南區。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瀕臨南海,就這樣,汕頭成了中國大陸唯一一座擁有內海灣的城市。

汕頭的海域面積是陸地的2倍,擁有大小島嶼82個,最大的一個是老藝術家之前寫過的還有媽嶼島、德洲島等,在這樣多江多海的城市,交通出行便成了頭等大事。

在汕頭,人們還保留着輪渡出行的習慣。如果說珠海的1元公交過於迷人,那麼汕頭的1元輪渡纔是yyds。從廣場輪渡出發,往返金平區和濠江區,看一場內海上的日落。比起嶄新的大橋,輪渡似乎已經成了汕頭人的一種情懷。

汕頭人依舊保持輪渡出行習慣。

而汕頭的跨海大橋則逐漸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主角。礐石大橋、海灣大橋、金潮大橋三座跨海大橋在內海灣中崛起,接過輪渡的棒,連接起兩岸居民的生活。除此之外,汕頭還在緊鑼密鼓地籌建跨海隧道,滿足人們的日常出行需求。

不過,相信你還記得這座廣東第二長(僅次於港珠澳大橋)的跨海大橋——南澳大橋,這條橋連接了市區和南澳島,實現一腳油門就到島上。

汕頭的老城,還是集中在西邊小公園一帶。古時船隻順韓江、榕江而下,又靠近出海口,便在這一帶形成鬧市。如今這裏還保留了民國時期“四永一昇平”的格局,以中山紀念亭爲核心,呈扇狀放射性分佈,永興街、永泰街、永和街、永安街、昇平路串起了汕頭人過往的崢嶸歲月,這是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羣,規模遠超廣州“上下九”。

逛汕頭老城,最好的方式或許就是騎共享電動車。從小公園附近的西堤公園出發,沿着海濱路自西向東,吹着鹹鹹的海風,或去趕一場日落輪渡,或到人民廣場吃碗豆花,或鑽進市區小巷覓食,最愜意的小城生活逐漸浮現。

不過,汕頭人的野心不會侷限在老城。一路向東,你會發現嶄新的高樓、大橋、體育館在汕頭的東海岸崛起,城市中心從百年前的西邊轉移到如今的東邊,“東海岸公園”“東海岸夜市”“汕大東校區”成功取代老城區成爲本地人掛在嘴邊的熱詞,汕頭的面貌真的變了。

但變的是城市面貌,不變的是因港而興。東海岸新城直面外海,港口優勢明顯。2021年,汕頭全年港口吞吐量4138萬噸,同比增長23.5%。

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汕頭人早明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的重要性。不知不覺中,汕頭已經把“紡織業”和“玩具業”幹成了“全國第一”:全球近七成的玩具產於汕頭,同時,汕頭承擔了全國80%的家居服、40%的女性內衣以及35%的面輔料產品生產,每年銷往全球的內衣家居服多達10億件。

另外,汕頭還堅持“三新兩特一大”的產業發展之路,除了紡織業和玩具業這“兩特”,還有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這“三新”和大健康產業。

有港有產業,雄獅汕頭怕是要覺醒了。

汕頭的迷人,在於文化

作爲海洋城市,汕頭的陸地生成要比潮州、揭陽更晚一些。直到宋末元初,纔在海濱高地上形成漁村,較大的一個稱爲“廈嶺”。但老天爺賞飯,從不論早晚,只論地緣。

清嘉慶年間,“紅頭船貿易”從河道日漸淤塞的澄海樟林港轉移到汕頭港,汕頭的好日子要來了。這裏港灣平靜,適合船隻停泊,又地處三江出海口,可直達潮汕、興梅、贛南、閩西等腹地,在開埠之前,已初顯繁榮。

英國人約翰·斯佳茲在《旅華十二年》一書中寫到:“1856年初,我發現它(汕頭)逐漸發展成爲一個貿易場所,沿河兩岸涌現出新的建築,又有地被開墾,有一百多艘大船停泊在那裏。”

開埠前的汕頭,已初顯繁華。

直到1860年開埠後,汕頭港的繁榮到底是更上一層樓了。正所謂“舟車雲集,商旅輻輳,內則惠梅二州、贛南七縣、閩南八縣資爲挹注,外則握南洋貿易之樞紐”,外資、洋行、舶來文化開始進入汕頭,汕頭地區也開始出現了西式洋房、鐵路、報刊、紡織廠等近現代產物,這一繁榮景象,在上世紀30年代達到巔峯,小公園便是最好的見證。

彼時,汕頭約有大小商行、店鋪3000多家,其中“四永一昇平”就佔了三分之一,當時全市最高(共7層)的南生貿易公司也在小公園拔地而起,裝上了汕頭市第一部電梯,成爲粵東最繁華的地標。在小公園一帶,大米、雜糧、藥材、棉布、菸絲、茶葉、抽紗、菜脯等各色貨物在此流轉,人山人海。1933年,汕頭就已經成了商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七、港口貨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廣州的廣東第二大城市。

汕頭小公園,厚重的歷史感。

小公園一帶的騎樓規模非常大。

同一時期,在南洋的潮汕人也混得風生水起。靠海的汕頭人自小便極富冒險精神,南下經商自然不在話下,在清朝時更是經歷了兩次移民大潮,在東南亞一帶奠定了無可匹敵的商業地位。

在上世紀30年代,潮商幾乎壟斷了整個泰國的碾米業,汕頭澄海人陳慈黌是當時最大的火礱霸主(沒錯,就是他家),在小公園擁有200多家店面。汕頭人在南洋的活躍,又反哺回汕頭的發展:1908年至1935年期間,僑匯年平均數額達到驚人的38萬大洋,無數華僑回鄉投資、建廠、起屋。

汕頭的華僑味十分濃鬱。

靠海的地緣性格、經濟的迅速騰飛和長期的東西方文明交流,造就了粵東地區集中原文化、閩粵文化和舶來文化於一體、堅不可摧的潮汕文化。

汕頭自古便是移民城市,最初的先民由中原人、閩人和粵人組成,所以區別於粵語,汕頭話是閩語的一個分支,又因山高水遠保留了很多中原的古漢字、古字音,走到汕頭街上,總會碰上那麼一兩個你無法念出來的古字,他們把小孩喊作“阿奴”(南北朝),把粥叫成“糜”(西晉),難怪作家王朔曾笑稱:“秦始皇講一口潮汕話。”

汕頭的語言系統非常古遠。

不同於潮州、揭陽,汕頭話是自開埠以後才正式形成的,所以糅合了潮汕各地方言特色,發音較爲中性,清亮乾脆,但不同區域的發音還各不相同,比如澄海、潮陽等地就與市區方言有所差別。

靠海和擅經商的特點又導致汕頭人的信仰和宗族概念特別強烈。他們信媽祖,建於1369年的媽祖廟和老媽宮都在訴說着她在這片大地的悠長曆史。在潮汕地區,你會發現各路神仙特別多,他們喜歡拜神,也很懂造神,需要什麼就造什麼,神仙們被潮汕人統稱爲“老爺”,“營老爺”是他們一年裏最重要的儀式。

受潮汕文化和舶來文化的雙重加持,汕頭人的精神世界特別強大。他們每天都要“呷爹”(喝茶),拜老爺,然後在富有歐陸風情的騎樓街散步,潮劇、潮雕、潮陽英歌、澄海燈謎、鮀浦石雕、嵌瓷、剪紙都是他們的強項。

在汕頭,一天吃七頓

終於要講到吃了。一座城市的性格,在美食裏表現得最乾脆。汕頭的美食,正如它呈現給世人的樣子:極豐富、極古老、極好吃。

美食家蔡瀾曾說過“汕頭是中國的一座美食孤島”,從魚生到肥酒,無不遺留了從秦到宋的中原、百越美食文化,再加上舶來文化,其豐富程度簡直超乎宇宙。

在汕頭,有許多古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樣就是“粿”。過去,中原移民因南方不產小麥無法用麪食祭祀,就改用“粿”,在《康熙字典》裏,“粿”指的就是米食。不同於單調的米飯,在潮汕地區,粿的形態可以千變萬化:對於小吃而言,它可以是紅桃粿、鼠殼粿、鱟粿、無米粿、菜頭粿、乒乓粿、梔粿、甜粿等;對於主食而言,它可以是粿汁、粿條、幹粿;對於甜湯而言,它還可以是草粿、水粿……據不完全統計,汕頭的粿品竟可高達100多種。

要激怒一個潮汕人,只需把粿條和河粉畫上等號就行,雖然兩者的原料相似,但粿條的米漿比例更大,從外觀上看更細、更厚,吃起來更具飽腹感。沒有什麼比早上來一碗牛肉粿條湯更能治癒人心的事,在碗中放入靈魂的炸蒜、香芹、燙得八成熟的牛肉和粿條,衝入原湯,那肉香和芹、蒜香瞬間碰撞出靈魂飛出宇宙的美味,又鮮又爽。

如果想吃升級版,那非粿汁不可,這可是曾讓蔡瀾先生百爪撓心的食物,“想不通香港的潮州人爲什麼不做”。粿汁的“粿”,是指切成長方三角的粿片,“汁”就是滷完豬肉、豬腸的湯汁。舀出粿淋上湯汁,添上豬油蔥碎,還有愛吃的滷豬腸、滷粉腸,便是一碗日思夜唸的粿汁。

吃牛上,汕頭人也極富話語權。他們堅信一頭牛從宰殺到上桌不可超過4小時,對於牛肉的細分也有超乎常人的執念:吊龍、脖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匙仁、胸口朥……其中五花趾最是難得,常常留給懂吃的熟客,但要數牛身上最鮮嫩無渣、極致鮮甜的部位,還得是匙仁。

要吃一頓合格的牛肉火鍋,絲毫不簡單。首先湯底就必須是熬足6小時、湯色清澈透亮的牛骨湯,而每個部位都有自己的燙湯時限,數秒之間,牛肉變色,便是最好的入口時機。在吃之前,蘸一蘸來自東南亞的沙茶醬,便是食材跨越時空、地理的最好相遇。

靠海的汕頭,在吃海鮮上有自己的一套宇宙。旁人得窺的,不過皮毛。

讓無數人喊着拿命吃的,便是生醃。這無疑是來自古時百越的一種吃法,宋代高似孫在《蟹略》裏就記載了用酒或酒釀醃漬半天的“酒潑蟹生”和拌上佐料即刻開吃的“洗手蟹”。第一次嘗的時候,老藝術家簡直驚爲天人。要吃生醃,最好的部位在於蟹膏,那晶瑩的、剔透的、冒着星星的黃色膏體,一口下去,冰冰涼涼,蟹鮮和醃料的味道像在舌頭上跳舞,你彷彿在腦海裏看到這隻蟹在築巢,又彷彿是在冰涼鹹腥的海邊散步。

能做成生醃的,還有很多,比如蝦姑、蝦、血蛤等,每一種真有不一樣的口感。本地人吃生醃,大都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白粥,哦對,他們叫“糜”,吃上一碗夜糜,纔是認真生活的證據。

潮汕人還會把各種海魚做成,配糜,香港人叫這種做“潮州打冷”。入夜,琳琅滿目的魚飯配上夜糜,煙火氣滋滋冒出,一身風塵盡去。對於蠔的吃法,他們也有自己的獨特理解,扔進粥裏,便是蠔粥;烙進鍋裏,便是蠔烙,蠔烙配蠔粥,吃了不會走。

汕頭的滷水,也是一絕,特別是澄海的滷鵝。澄海所產的“獅頭鵝”被稱“世界鵝王”,肉質肥美不膩。只要給汕頭人一口鍋,他們便能滷了全世界:滷豬腳、滷肉卷、滷鵝肝、鵝頭、鵝肉、鵝掌、鵝翅、鵝腸、鵝胗、鵝血、鵝脖……

去了汕頭,還真的只有滿屏的鵝鵝鵝、牛牛牛、蝦蝦蝦。

在野菜界,潮汕人也是最獨特的那位。他們尤愛九層塔,無論是做菜還是煲湯,彷彿放上一把纔算完成吃飯這種儀式。廣東人買菜搭蔥,但在潮汕地區搭上一把九層塔纔是攤主的最高修養。九層塔味道怪異,能吃並愛上的才配叫“精神潮汕人”,汕頭人在爆炒薄殼、石螺時還真離不開它。另一位摯愛,則是益母草。雖名叫“益母”,但潮汕人吃它的,已不分男女了,買好新鮮的豬雜,燙熟,放入益母草,鮮甜美味,便是樸實無華的益母草湯。

寫到這裏,已將近快五千字了,但還覺得表達不出我對潮汕美食深沉的愛意。在汕頭的街巷,轉身便能遇到震碎世界觀的美味,像甜鹹合併的老媽宮糉球、幫你回憶起童年的草莓冰,還有人民廣場上的豆腐花、海石花等等……

汕頭實在是一個過於豐富的城市,而且它的這種豐富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璀璨、美麗又詭譎。它靠着海邊、說着古老的語言、拜着老爺,在舌尖上過着最舒服、也最灑脫的日子。

雖曾有爭議,但你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城市,實在太吸引人。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