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夜讀 | 價值投資的真諦

作者:陳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來源:雪球

寫在前面:

在我從大學畢業、剛參加投資工作的時候,我經常聽到人們討論市場。在這其中,在絕大多數時候,人們討論着股價、指數點位、基金淨值,等等。

偶爾,也會有人提到一個詞,“基本面”。但是,這個“基本面”往往被淹沒在一堆其它的“面”裏,比如“消息面”、“資金面”、“技術面”、“政策面”,似乎“基本面”只是衆多關注點中的一個方面罷了。

以上所說,就是股票市場的常見狀態。人們以爲,股票市場中真正的財富,是由股價、以及以股價爲基礎所構成的指數點位、基金淨值所組成的。而企業的基本面、也就是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態、財務報表數據、有效資產等等,只不過是解釋股價的一個方面。

多年以後,我才明白,這種“股價最重要”、“基本面只是諸多影響股價因素中的一員”的理論,真是大錯特錯,這正是“舉世混濁,衆人皆醉。”

01

企業基本面是投資的全部價值所在

對於商業投資來說,任何有一點商業常識的人都會知道,當我們花錢買下一家公司、或者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權時(很少有人會一下收購一家公司100%的股權),我們獲得的價值,與我們付出了多少錢、或者別人給這家公司多少報價,其實毫無關係。

在購買股權時,投資者獲得的真正價值,無非就是這家企業、這部分股權本身的商業價值。別人、或者說市場,願意給這部分股權什麼樣的報價,和這部分股權到底值多少錢,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是,爲什麼到了股票市場,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呢?

爲什麼因爲股票市場有着比股權市場更加活躍的報價,我們就應該認爲,股票市場的價值是依託在股價上、而不是依託在企業的真正價值、也就是基本面上?

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應該意識到,沃倫﹒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價格是你付出的,而價值纔是你得到的”,纔是這個市場上的真理。

當我們花錢買了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權時,不論這種交易行爲,是發生在線下(股權交易市場、產權交易所),還是線上(公開股票交易市場),事情的本質都不會有一點點改變。我們在交易中所出的價格、和別人對我們買到的股票所給出的價格,和這筆交易帶來的真正價值,其實毫無關係。

當一家公司的盈利是100元時,市場給出100倍的PE估值,這家公司的市值就是10,000元。市場給出3倍的PE估值,市值就是300元。但是,公司的盈利會因爲這種報價改變嗎?基本上不會。(在反身性的作用下會有小幅改變,但是幅度一般不大,在此不論。)

所以說,當股價改變時,公司還是那個公司,價值還是那個價值,只是有些人給的報價不同罷了。

02

找到價值的錨

 

在參加工作多年以後,當明白了股價只是投資組合價值之上的浮雲、只有投資組合本身的商業價值纔是真正到手的東西以後,我如大夢初醒般,開始從另一個視角看待證券市場。

在短期,什麼是股價上漲、下跌?股票上漲代表價值增加、下跌代表價值消失嗎?不不不,它們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股票價格上漲,代表市場情緒高昂,反之代表市場情緒低沉,僅此而已,和價值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短期,當股票指數上漲、下跌以後,價值會隨之改變嗎?也不會。股票指數是由無數股票價格所構成的,本身也是一個價格指數。它的變化,和價值多少,毫無關係。

在短期,當基金淨值上漲、下跌的時候,價值在改變嗎?這件事情得分開看。如果基金淨值上漲,只是由於持倉股票的估值改變,那麼基金淨值上漲就和股票價格變動一樣,只是情緒的波動。而如果淨值上漲來自投資經理的交易導致的價值增加,那麼另當別論。

當一隻股票,從10元漲到20元,估值卻也同時從30倍PE上漲到60倍時,聰明的投資者不會沾沾自喜,他會看到危險。而當一個基金的淨值,從2元下跌到1元,同時其投資組合對應的盈利卻穩定在0.1元時,聰明的投資者也會知道,現在基金的PE只有10倍,機會開始變得比風險要大。

當我們能夠從“價值纔是我們所得到的、價格只是市場情緒的反映”這個角度,來思考股票投資時,投資者纔會找到自己投資的真正的“錨”。

所以說,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我們要做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只衡量價值,不衡量股價。中國古老文化的人文精神,在今天發源於西方市場經濟的價值投資上,竟然得到了完美的再現。

03

價值投資者需要自己的價值數據

 

另一方面,能夠從價值、而不是價格角度,看待自己投資組合的投資者,一定不會滿足於一般股票交易系統所提供的數據。

這種市面上常見的股票數據,往往會很明確的告訴你許多信息,比如你的股票賬戶中所包含的股票組合,現在市值是多少、比去年變化了多少、打敗了多少其它投資者,等等。這些數據往往做的簡單易懂,讓人一目瞭然。

但是,這些數據不會告訴你,你的賬戶現在所擁有的證券,對應的淨資產是多少、每年淨利潤是多少、股息是多少、這些基本面的數據比去年變動了多少,等等。

同時,聰明的投資者,也不會滿足於絕大多數基金提供的報表。這些報表往往會告訴你,基金淨值是多少、投資組合包含了哪些股票,但是不會告訴你,這些股票的基本面加在一起是多少。

同樣的,聰明的價值投資者也不會滿足於股票指數的點位播報。比如說,“今年滬深300指數,比去年上漲了20%”,這個數據並不夠完善。我們更希望得到的數據是這樣的:“今年滬深300指數比去年上漲了20%,其中淨利潤上漲8%、PE上漲11%;股息上漲10%、股息率上漲9%;淨資產上漲9%、市淨率上漲11%。由此可見,這是一個基本面和估值同時擡升的行情。”

對於明白了“價值纔是最重要的、價格只不過是浮雲”的投資者來說,以上這些基於價值的數據,並不容易輕鬆取得。原因很簡單,這個市場中絕大多數投資者,並不關心這些基本面的數據,因此相應的計算也就比較少。

在這一點上,巴菲特做的非常優秀。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幾十年來的年報中,放在最開篇的,永遠就是公司的基本面數據(他主要使用淨資產這一個指標)。

不過,感謝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成熟,以上這些基本面的數據雖然不是隨手可得,但是隻要我們沉下心來,用Excel表稍加計算,這些數據都是很容易獲得的。

只要有了這些基本面數據,在面對變幻莫測的股價、指數點位、基金淨值時,價值投資者就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僅知道這些市場價格的變化,並且熟知背後基本面的變動。

04

價值投資者的絕招:利用市場

 

在看透了價格、搞清楚價值以後,投資者所要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利用市場。

當市場以低廉的價格,甩賣很有價值的資產時,爲什麼不成人之美、順手接下呢?當市場以高昂的價格、搶購盈利能力並沒有那麼強的資產時,爲什麼不順水推舟、賣給它算了呢?

在股票市場一買一賣的交易之中,短視的人們看到的,是股價的變動。他們總是以爲,只有短期在股價上低買高賣、3塊錢買進來4塊錢賣掉,纔是賺錢。

但是,對於交易,聰明的價值投資者卻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交易的目的,絕對不是賺取短期利潤、抓住一陣股價上漲、躲開一陣股價下跌。交易真正的目的,在於低價買入好資產、高價賣出不值這麼多錢的資產。

在這基於價值的一買一賣之中,聰明的投資者利用市場的無知,一步步增加自己投資組合的價值,而對於股票價格的波動則視若浮雲。

這種價值的增加,在短期看來並沒有什麼效果:資產的價格在短期和價值的增加似乎毫無關係。但是,在多年以後,當價值的增加累積到一定地步時(比如巴菲特以萬倍爲計算單位的增幅),價格隨之而來的增長,則是必然發生的。

“忘記價格,搞清價值,利用市場。”學會這三句話的投資者,可謂領悟了價值投資的真諦。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