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盤,在歐美禽流感肆虐疊加國慶長假豬價“七連漲”消息面刺激下,養殖板塊表現強勢,截至發稿,曉鳴股份漲超15%,益生股份漲停,巨星農牧、天邦食品漲超5%,天康生物、温氏股份、傲農生物、唐人神、華統股份、金新農、正虹科技等紛紛跟漲。
在養殖板塊走強下,其中“養豬大户”正邦科技和大北農的合作出現的風波再次引起市場關注。
國慶前夕,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吿稱,終止收購正邦科技旗下部分控股子公司股權,還將起訴正邦科技,要求返還6.09億元的預付款、違約金等。
直到10月9日,正邦科技才發佈公吿表示,9月30日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公吿部分內容與事實不符,公司目前暫未收到法院的通知。
回溯可知,風波源起今年2月27日正邦科技與大北農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
在這一項交易案中,大北農原本出高價收購了正邦旗下8家飼料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權,交易標的涉及正邦西南地區全部飼料業務,產能約300萬噸。
公司彼時表示,收購完成後,8家標的公司將成為大北農的控股子公司,有助於進一步完善公司戰略佈局,快速提升大北農西南區域市場佔有率。
為此大北農開出了20-25億元的高價,並於3月1日向正邦支付預付款5億元。
七個月後,這樁被大北農寄予厚望的收購就此吿終。對於雙方“分手”緣由,大北農提出的理由有三:
第一,正邦科技未充分配合資產評估和審計;第二,正邦科技拒絕配合公司人員參與過渡期的管理工作;第三,正邦科技存在未按照協議約定將預付款用於清理對標的公司債務的情況,被指挪用5億元股權交易預付款。
對此正邦科技卻聲稱:“公司已按照交易約定的先決條件,履行並達成自身責任義務,履約過程積極配合以促進交易的順利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與正邦科技的併購糾紛,大北農另外一起併購也已經吿吹。
在終止和正邦合作前不久,大北農還終止了與飼料巨頭九鼎科技的收購案。今年1月,大北農以13.2億元收購九鼎科技30%的股權,但當時九鼎的淨資產為12.86億元,大北農收購溢價超過200%。
當與正邦、九鼎的兩大收購案出爐時,大北農一時風頭無兩,因為這真的在一步步踐行大北農要做中國飼料龍頭的宏偉目標,兩項收購案的總額度高達38億多!然而最後,這近40億收購案還是打了水漂,並且大北農與兩大公司均陷入官司糾紛。
鑑於大北農2022年以來籌劃收購資產事項較為頻繁等情況,深交所還曾向大北農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結合當前各板塊業務開展情況、公司戰略及未來業務的主要發展領域等,詳細説明公司收購資產的背景、必要性與合理性。
正邦科技近來着實是風波不斷,此次訴訟已不是正邦科技近期第一次遇到麻煩事。
正邦科技2022年半年度財報披露,上半年,企業年虧損42.8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02.88%,其中總負債386.1億。據上海票據交易所票據信息披露平台公佈,2022年2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正邦科技因出現3次以上付款逾期被通報。今年7月,正邦科技還被曝出飼料斷供、代養費難結、押金難退等問題。公司董事長林峯還曾被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採取限制高消費措施,隨後解除。
今年上半年,正邦科技以1492萬頭的生豬出欄量,在全國排位第二。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00.78億元,同比下降62.23%;歸母淨利潤虧損42.86億元,虧損額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兩倍;扣非淨利潤虧損40.09億元,2021年同期虧損8.94億元。
此外,正邦科技面臨的債務壓力似乎仍較大。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公司賬面貨幣僅18.76億元,同時面臨118.21億元的短期借款、40.85億元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對於業績變動原因,正邦科技曾解釋稱,2022年上半年,國內生豬平均價格依然處於較低水平。報吿期內,公司生豬出欄共計484.52萬頭,同比下降30.75%,商品豬銷售均價12.74元/公斤,同比下降37.49%,且疊加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使得公司上半年依然承受了一定的業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