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公司上半年實現扣非利潤405.1億元(同比+58.5%),主要受益於煤炭板塊利潤的強勁增長和電力板塊盈利的小幅擴張。自產煤產量增長520萬噸,並取得460萬噸/年的核增產量,平均售價上漲134元/噸。
2.板塊利潤總額從1H21的231億元大幅擴張至1H22的381億元。電力板塊受益於售電價格23.7%的同比增長、10.5%的售電量同比增長以及84.3%的煤炭採購自集團,利潤同比增長31.9%至39.5億元。公司有約750萬千瓦裝機的電廠在建,相當於19%的現裝機量。
3.公司表示,下半年隨着經濟恢復,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回升,煤炭消費增速將延續恢復態勢,增速或將比上半年有所提升。優質煤炭產能將繼續釋放,煤炭進口量預計將繼續呈現同比弱勢。煤炭中長期合同覆蓋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煤炭市場供需將保持總體平衡,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由於區域性及結構性因素,煤炭供需仍可能出現階段性緊張。
Q&A:
Q:管理層對下半年價格的同比預測?管理層對今年全年自產煤成本的預測?公司新街一井,二井的計劃投產時間以及規劃產能?未來三年的資本開支計劃?
A:(1)下半年隨着經濟恢復,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回升,煤炭消費增速將延續恢復態勢,增速或將比上半年有所提升。優質煤炭產能將繼續釋放,煤炭進口量預計將繼續呈現同比弱勢。煤炭中長期合同覆蓋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煤炭市場供需將保持總體平衡,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由於區域性及結構性因素,煤炭供需仍可能出現階段性緊張。
(2)因人工、能源成本上漲,以及大力保供應相關礦務工程、開採服務等投入增加,上半年公司自產煤噸煤成本增幅21.4%。預計全年增幅將與上半年基本持平。
(3)公司將繼續推進新街一井、新街二井的煤炭資源勘探和相關權證申辦工作,爭取新街一井、二井在2023年開工建設。
(4)未來三年,公司每年自建項目及維持性資本開支預計在300-500億元之間。
Q:請問目前煤炭新增產能覈準以及新礦勘探進展情況如何?
A:公司所屬神山露天煤礦生產能力由60萬噸/年核增至120萬噸/年、黃玉川煤礦生產能力由1000萬噸/年核增至1300萬噸/年、青龍寺煤礦生產能力由300萬噸/年核增至400萬噸/年。
公司新街臺格廟南區於2021年4月獲得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即探礦權),勘查項目爲詳查。北區已於2021年11月正式開始勘探。2022年5月,公司下屬神華新街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取得有關部門頒發的內蒙古東勝煤田臺格廟北區新街一井、新街二井探礦權證,爲下一步辦理採礦權證奠定了基礎。
Q:今年電廠用煤100%長協覆蓋,公司對今年電煤運力緊張是怎麼看的?是真的存在運輸能力不足嗎?
A:公司自有鐵路運輸能力能夠滿足運量需求。
Q:公司目前新建項目主要在燃煤發電方面,公司如何看待這些項目未來的使用年限及收益情況?
A:公司目前在建的燃煤發電項目絕大部分是之前停緩建的項目,電源點位置較好或者在原有電源點的改擴建項目,根據經濟性優化、投資回報率和宏觀經濟情況重新研究和論證,滿足條件的恢復建設。這部分電廠項目預計在2024年或之前將陸續完工投運。
Q:公司外購煤量大幅下降,是否會對公司運輸板塊的運量帶來影響?
A:2022年預計公司外購煤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公司鐵路深入煤炭資源富集的鄂爾多斯、榆林地區,是蒙西、陝北地區煤炭下水的最短通道,較其他國鐵通道運距短100至250公裏不等。公司運輸板塊將加大運輸組織及貨源爭取,發揮優勢維護運量,積極開展反向運輸和非煤運輸,最大限度降低外購煤量變動的影響。
上半年,公司煤炭銷售量同比下降12.7%,自有鐵路運輸週轉量同比降幅爲3.2%。上半年公司以鐵礦石、合金礦石、化工品、煤炭延伸品爲主的非煤運輸業務持續增長,上半年非煤貨物運量約1000萬噸,同比增長2.4%。
Q:近兩年公司研發費用保持大幅增長,公司主要加強了在哪些方面的研究?
A: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7.03億元,同比增長49.3%,主要用於神東礦區智能礦山項目、準格爾礦區露天礦無人運輸作業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等項目的研究。
Q:公司黃大鐵路上半年完成運量如何?能否實現盈利?
A:上半年,黃大鐵路完成運量87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09%。其中煤炭運量719.1萬噸,非煤運量151.9萬噸,實現淨利潤約497萬元。未來隨着黃大集疏運體系的逐步完善及銷售市場的開拓,黃大鐵路運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Q:請問公司鐵路板塊毛利率下降是何原因?
A:近年公司鐵路運價保持基本穩定。2022上半年鐵路板塊毛利率46.3%,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成本的上漲:一是公司鐵路基本爲電氣化鐵路,電費上漲導致動力成本增加,二是人工成本及鐵路運輸材料、燃料成本上漲,三是業務分類調整導致鐵路板塊其他業務成本增長。
Q:公司新建電力項目還有哪些?進展如何?
A:截至目前公司共有5個火電工程項目,10臺機組共750萬千瓦裝機在建。其中境外項目1個,燃氣熱電聯產項目1個。福建羅源灣2號機組1000MW已經於4月下旬通過168小時試運營。
公司境外在建項目是印尼南蘇1號項目,項目建設2×350MW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境內項目主要有廣西北海電廠2×1000MW項目、廣東清遠電廠一期2×1000MW項目、湖南嶽陽電廠項目2×1000MW項目、惠州二期燃氣熱電聯產2×400MW項目。
公司境內的在建燃煤發電項目基本是之前停建、緩建的項目,根據經濟性優化、投資回報率和宏觀經濟情況重新研究和論證,滿足條件的恢復建設。惠州二期燃氣熱電聯產2×800MW項目於2021年11月獲得覈準。隨着國家最新一輪的優化電源佈局工作推進,公司可能還有少量優質電源點的改擴建工程項目。
Q:請問公司投資收益實現同比大幅增長,主要是公司的哪些投資實現了利潤增長?
A: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投資收益14.11億元,同比增長99.3%.其中對聯營公司投資收益12.74億元,同比增長79.9%。上半年,公司投資於煤炭、發電、金融業務的聯營公司均實現盈利,投資於鐵路業務的聯營公司實現減虧。
Q:公司烯烴產品銷售量下降、銷售精甲醇是出於什麼考慮?
A:2022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聚乙烯、聚丙烯產品合計35.83萬噸,同比下降3.4%。主要原因是公司在符合收益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客戶要求生產銷售精甲醇量增加,導致聚烯烴產量同比下降。上半年公司煤化工業務銷售收入34.25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銷售精甲醇增加收入約1.1億元。
公司成功投運和實施甲醇消瓶頸項目,提高了生產組織靈活性和生產經營效益。MTO甲醇標定期平均日產7011噸,開創了商業化運營最高產量紀錄,5月份MTO甲醇平均日產6422噸,再創甲醇生產運行負荷和甲醇產量新紀錄。
Q:上半年公司自產煤單位生產成本增幅達21.4%,增長的原因是什麼?公司噸煤生產成本預計全年增幅如何?
A:2022年上半年,公司自產煤單位生產成本165.0元/噸,同比增長21.4%,主要原因:一是煤炭產區電費上漲;二是員工人數增加導致工資及社保繳費增長,以及已計提但尚未發放的員工工資及獎金增長;三是固定資產增加導致折舊增加;四是礦務工程費、煤炭開採服務支出、煤炭洗選加工費、安全維簡費等其他成本上漲。後續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成本管控,合理安排生產,壓降可控成本,維持公司噸煤生產成本的競爭優勢。
Q:公司上半年,尤其二季度平均所得稅率顯著偏低,是什麼業務引起的?
A:2022年上半年,公司平均所得稅率約12%,同比下降5.0個百分點。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二季度部分煤炭子公司按照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15%彙算清繳所得稅,以前年度多繳稅額抵減了本期所得稅。
Q:公司火電廠用煤是否實現年度長協100%覆蓋?上半年公司電廠燃煤年度長協佔比有多少?
A:中國神華電廠耗煤中大部分由公司煤炭分部供應,2022年上半年,公司發電分部耗用來自公司內部銷售的煤炭佔發電分部燃煤消耗量84.3%。公司供給內部電廠煤炭協議方式有年度長協、月度長協、現貨銷售及坑口直接銷售。2022年上半年,由於公司火電裝機規模擴大,公司供應內部電廠用煤量將有所增長,因公司外購煤業務量顯著下降,內部電廠年度長協比例有所增加。對於外部採購煤炭,公司各發電企業積極落實煤源,爭取以中長期協議保證煤炭供應。
Q:公司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表顯示處置非流動資產收益3.69億元,公司是處置了什麼資產?
A:主要是公司退出沃特馬克項目,處置沃特馬克項目相關資產獲得收益。
Q:公司自產煤、外購煤各自的收入、成本、毛利有多少?
A:2022年優化數據統計方式,調整信息系統,實現按照自產煤、外購煤分開統計收入、成本。上半年,公司自產煤銷售量約1.6億噸,噸煤毛利約300.4元;外購煤銷售量5010萬噸,噸煤毛利約26.9元。
Q:公司煤炭銷售中,銷售給發電供熱客戶的電煤佔比有多少?
A:上半年,公司煤炭銷售量2.10億噸,其中銷售電煤1.62億噸,約佔銷售量的78.0%;銷售化工用煤(含水煤漿)約2950萬噸,約佔14.2%;銷售冶金用煤約790萬噸,約佔3.8%,其他用煤約830萬噸,約佔4.0%。
Q:公司銷售給內部電廠、內部煤化工的量有多少?銷售給國家能源集團的量有多少?
A:上半年,隨着公司內部電廠裝機規模擴大,銷售給內部發電企業的煤炭量約3230萬噸,同比增長22.3%;銷售給內部煤化工分部的煤炭約250萬元,同比增長8.7%。銷售給國家能源集團的煤炭量爲773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