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市值跌去五千億!金龍魚説好的油茅呢?
格隆匯 05-05 19:56

不到半年的時間,所謂的“油茅”金龍魚跌落神壇,市值已跌破2500億,較高峯跌去了五千億,累計跌幅將近70%,可謂無情。

當泡沫破裂的時候,所謂的價值信仰者才恍然大悟:原來油也有泡沫...

2020年10月,金龍魚正式掛牌,創下創業板上市最大IPO記錄,當日股價大漲118%,市值突破3000億元。隨後再資本的炒作下,市值一度衝上8000億,衝進A股總市值排行榜第11名,超過美的集團、海天味業、恆瑞醫藥這一類核心大白馬。

(wind,2021年1月8日市值回測)

彼時,市場不少聲音瘋狂看多:錯過了“醬茅”、“榨茅”,千萬不要再錯過“油茅”。

可是,金龍魚又稱得上這個“茅”嗎?

01

原地踏步

屋漏偏逢連夜雨,股價走勢原本就疲軟,而一季度不及預期的“戰鬥力”又給金龍魚一個暴擊。

市場已經來不及聽解釋,金龍魚開盤直接低開6.25%,早盤一度跌近10%,再創本輪下跌以來新低。截至收盤,公司股價收44.17元,下跌近8%,市值跌破2400億元。

對於公司業績表現,其實市場在公司年報上已經有所預期,但沒想到一季報還能更差。2021年,金龍魚營收為2262億元,同比增長16%;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1%,至41億元,而一季度公吿顯示營收565億元,同比增長10.68%,但一季度淨利潤僅1.1億元,同比大降93%。

(wind,金龍魚業績情況)

對於增收不增利,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公司這樣解釋道:

首先,2022年一季度,受南美乾旱天氣影響大豆產量預期以及俄烏衝突等影響,公司主要原材料大豆、大豆油及棕櫚油等價格出現前所未有的快速大幅上漲,導致產品成本大幅上升,雖然公司上調了部分產品的售價,但並未完全覆蓋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公司主要產品的毛利率同比上年同期明顯下降。

另外,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對物流運輸、終端銷售、餐飲等影響,疊加經濟疲軟、消費不振、市場競爭加劇等,公司2022年一季度廚房食品的銷量同比有所下降,中高端零售產品的利潤受到較大影響。

還有,2022年一季度實際所得税率較高,主要由於不同子公司的税率差異,部分高税率公司盈利較好,部分低税率公司虧損。

説好的大白馬呢?這業績下滑速度,真的難以堪稱白馬了。

再看盈利能力,可謂上市即巔峯。金龍魚毛利率從2020年12%直接下滑至2021年的8%,今年一季度更是隻有7%,一季度淨利率更是不到0.4%,ROE更是砍半至4.8%。這麼看,公司盈利能力實在差,一季度更是白打工。

(wind,金龍魚財務關鍵指標)

關鍵經營指標如此之低,更與茅台、海天的水平相差太遠。一個毛利僅8個點,淨利不到2個點,數值還隨着農產品價格各種波動的公司,實在難戴上“茅”的光環。

説是如假包換的農產品公司,還真不過分。哪怕最像農產品公司的乳業,伊利毛利也有37個點,蒙牛毛利39個點。一個農產品公司,你硬要説它是消費品公司,只能説投資世界太瘋狂,耗子都給貓當伴娘...

02

天生被限定

真是苦了把金龍魚當成價值投資的那批信仰者了。

商業模式天生決定了金龍魚的未來。糧油市場進入門檻不高,受原材料影響極大,導致公司護城河並不深,與酒茅、醬油茅相差甚遠。

缺乏市場份額增長空間:不同於白酒,乳業這些可選消費,有錢的可以喝多點喝好點,並且市場潛在空間還非常巨大。但糧油醬醋雖然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每個人每天能消耗的天花板卻天然有限。金龍魚在中國糧油市場的市佔率擺在那裏,想要進一步提升難度很大,意味着增量業務空間有限。這幾年甚至部分產品有下滑趨勢。

增速天然被限定:在缺乏增量下,金龍魚的業務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中國糧油消費增速。但這種增速疊加通脹因素不會超過10%,也就是説未來業績和市值增長的支撐基礎很弱。

核心產品缺乏定價權:糧油作為國家重點關注的民生消費領域,提價需要受政府管控,頂多只能跟着成本被動偷偷漲一點,還不敢漲多了。

低淨利率風險:3%的淨利率,如果物價上漲幅度大一點,或者銷售端成本一個不小心控制不好,對淨利潤侵蝕的幅度就很大。安全墊這麼低,放在其他公司的估值幾乎沒有高的。

尤其是公司苦不堪言的原材料漲價,想要漲價把成本傳導到下游消費很難。

俄烏局勢爆發、疫情對全球經濟和供應鏈的衝擊,加劇了通貨膨脹和物價的上漲。尤其是烏克蘭這個世界大糧倉,出口量鋭減,直接加劇全球糧食供應緊張。

而我國是糧食進口和消費大國,去年全國累計進口糧食超過1.6億噸。尤其是大豆、菜籽等原料進口依存度較高。統計顯示,2021年我國進口大豆9651.8萬噸,進口依存度超過85%。同時去年大豆進口均價從2020年的394美元/噸漲至555美元/噸,漲幅高達41%。

金龍魚的糧油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佔比超過80%。作為榨油的重要原料,大豆、菜籽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了金龍魚廚房食品成本的攀升。再加上,去年金龍魚的大豆採購量和壓榨量均有所減少,同時大豆壓榨利潤出現下滑,使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業務也表現不佳。

大豆、菜籽等原材料都漲價了,金龍魚的產品成本必然上漲,但作為紅海行業的糧油食品,想要漲價把成本傳導到下游消費很難。

做為剛需的糧油食品需求和價格都相對穩定,這個市場中還有中糧集團、山東魯花等強大競爭者,金龍魚並沒有獨家定價權,所以產品的漲價空間受到一定限制。

所以,即使金龍魚上調了部分產品的價格,但在大豆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淨利潤還是下滑了。

由此來看,金龍魚更像是一個農產品股,掙得是“辛苦錢”。

03

新的大餅?

糧油屬於傳統剛需行業,目前市場需求已接近飽和,整個行業的增長空間並不大。而且食用油、大米、麪粉等產品的毛利率一直不高。目前金龍魚的產品毛利率僅8%出頭,與主打調味品的海天味業40%的毛利率相比相去甚遠。所以,想要提高盈利,只能在產品高端化方面下功夫。

有人説,金龍魚可以擴展調味品品類。金龍魚不斷拓展產品種類,旗下現有芝麻油、花椒油、藤椒油、芝麻醬等,同時開發了醬油、醋產品。但依靠規模化生產可以降低成本,但一時間成本難以收回,同時面對競爭對手如中糧的步步緊逼,短期內的增收不增利現象難以扭轉。

又有人拿中央廚房預製菜賽道來畫大餅。可知道,當主營實在無力增長的時候,這些詩和遠方才被拿出來談論的吧?

金龍魚緊盯着預製菜來以此破局,但能否做起來,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預製菜是一個進入門檻很低的行業,目前這個賽道已經吸引了很多玩家。在2020年,我國新註冊的預製菜相關公司多達1.3萬家,去年上半年,處於存續狀態的公司更是超過7萬家。

隨着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未來預製菜領域可能會出現嚴重內卷,甚至引發價格戰,從而把行業平均利潤拉下來。

在競爭激烈的預製菜賽道,金龍魚光有糧油、調味品等基礎材料方面的優勢還不夠,更需要中央廚房團隊在後期的產品差異化、產品營銷推廣、冷鏈運輸等多方面下功夫才行,只有把這些都做好了,才能賺到錢。

更何況,中央廚房和預製菜並非金龍魚的主營產品,即使這塊業務做起來了,短期內也難以對公司的營收做出重要貢獻。

短期內不可證偽的宏大概念,在資金充裕時一切合情合理。但當基本面、消息面有何風吹草動傳導到情緒面時,還能通過講故事支撐得起市夢率嗎?

市場等不了。

04

結語

下跌並不是買入的理由,尤其像金龍魚這類所謂的大白馬,在業績殺下,估值反而卻越來越高,卻越買越貴。

目前,金龍魚的動態市盈率已經飆升至89倍。是不是突然覺得,這油,也不香了?

(wind,金龍魚估值情況)

那麼,金龍魚到底能值多少錢?

金龍魚8千億市值時,也是全市場流動性和抱團最強時刻,有流動性泡沫推升估值影響。如今流動性已經明顯不如,市場的主線也還沒切換回消費,這種情況下,金龍魚想要重新回到當時的估值水平,可能性微乎其微。

暫不考慮目前品類擴張,預製菜能否起來,按照目前情況,就算最樂觀預測,今年公司能否極泰來,盈利能力重返上市巔峯的業績60億,再給予一般消費品行業30倍的估值,公司短期再陰跌500億也未嘗不可能。

要知道,金龍魚當時的發行價可是25.7元,此刻還有44.17元...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