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後第一天開盤,海康威視開盤一字跌停。截至發稿,股價報38.24元,最新市值3607億元。
消息面上,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將對中國視像監控設備製造商海康威視擴大制裁,所有使用海康威視產品或與該公司合作的企業甚至政府,都可能在美國的制裁範圍之內。
海康威視成立於2001年,最初以板卡、DVR業務為主導,通過自主研發視頻編解碼算法,快速提升安防市場份額,至2011年公司已位列全球視頻監控市佔率第一位,成為妥妥的安防龍頭。
根據Omdia報吿,公司連續8年 蟬聯視頻監控行業全球第一,擁有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份額的24.1%;在A&S公佈的“全球安防50強”榜單中,公司連續4年蟬聯第一位。
海康威視定位與業務幾經變革,由最初的安防企業轉型為現在的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方案提供商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
從業務構成來看,公司業務包括以安防為基礎的主體業務與主體孵化出的創新業務。收入構成中,安防主業約佔85%,創新業務佔比15%。
早在2019年10月,海康威視就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當時,同被列入清單的中國科技企業還有大華科技、科大訊飛、廈門美亞柏科信息有限公司、溢鑫科創有限公司,還包括一些獨角獸級別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湯科技、依圖科技、曠視科技。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將被禁止未經美國政府批准從美國公司購買零部件。
當時,美國將海康威視列入實體清單的法律依據是《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15 CFR,第C分章,第744部分,第4號補編)指明實體被合理地認為涉及、或構成重大威脅被捲入或即將被捲入,任何有違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動。
可見,2019年海康威視被制裁的範圍還只是原材料端,受影響的是需要從美國採購的零部件。而經過正式制裁之前發酵的1年多以來,海康威視已經在積極調整供應鏈部署,絕大部分美國元器件都有替代,保證了供應鏈端的穩定。
事實上,從年報公佈的數據來看,當時的制裁是對海康影響比較輕微,公司2019年至2021年的的總營收逐年增長。
也就是説雖然2019年的制裁影響了海康威視原材料的採購,但是產品銷售還是穩定。分地區來看,2020年境外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只降低了0.29%,同時境外營收仍然保持正增長8.98%。
從年報中可以看出,海康境內業務仍佔主導,2021年境內業務佔比為73%,而境外業務收入佔比為 27%。因此,在過去美國限制清單與海外疫情影響下,公司業務收入波動較小。
而本次制裁力度加大,對海康威視的會有什麼影響呢?
從報道來看,制裁範圍擴大:所有使用海康威視產品或與該公司合作的企業甚至政府,都可能在美國的制裁範圍之內。
一是制裁的地域範圍擴大,不僅限於美國境內,全球都受影響;
二是擴大到了產品端,所有使用海康產品的企業和政府,都會在制裁範圍內;
三是與海康合作的企業和政府,也在制裁範圍內。
這就意味着,此次制裁,在原材料供應鏈端,會影響海康在全球範圍內的採購,在產品端,更會影響全球範圍內的銷售。
從供應鏈來看,海康已進行了3年的切換和備貨,國產化程度已相當高,同時,公司原材料備貨一直處於高位,短時間不用過度擔憂。
在年報中,關於供應鏈海康威視也解釋過:針對近兩年來由於政治和疫情帶來的供應鏈不確定性,公司保持原材料高水位,以宂餘庫存應對外界環境變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康目前的芯片是富瀚微,而富瀚微的代工廠是台積電和中芯國際(22-40nm),受到美國的制約,並且在國內沒有替代品。
由於充足的庫存,短期一兩年內的生產可以應對,但中期生產可持續性會受到限制。
長遠來看,有消息稱今年內國內將有完全自主的28nm芯片生產線誕生,若未來兩年國產芯片能順利投產並量產,或許可以緩解海康在芯片上的供應鏈問題。
在從產品銷售來看,公司有27%的營業收入來自境外;全球有超過1000個城市使用海康威視攝像頭,前五大國際市場是越南、美國、墨西哥、英國和巴西。
境外營收佔比不小,制裁確實會對業績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有機構表示,極端情況下,若海康威視今年下半年開始完全退出發達國家市場,預計對全年增速影響僅5-6%;另外,從發達國家退出後,還有增速更高的發展中國家市場作對沖,總的來説,海外市場的衝擊會進一步減小。
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股價由去年7月70元的高點至今,已經腰斬,有機構認為估值已經處於歷史底部位置。
此外,明星基金經理馮柳今年一季度加倉了海康威視,截至一季報時,持有2.1億股,持股數量相較於2021年年報時增加了620萬股。
安防領域的龍二公司,也是美國製裁名單上的常客,受此消息影響,大華股份也一度觸及跌停。
最後,關於此次制裁動作,報道中也説,拜登政府擬對海康威視實施的制裁,最終決定尚未作出。
海康威視迴應:已關注到相關報道,報道提到可能實施的制裁有待核實,但制裁應當建立在可靠證據和正當程序基礎上,希望獲得公平公正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