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研發投入不足3%,網紅防曬的“黑科技”謎局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獵雲網 作者:林京

立夏將至,防曬又成為眾多女性的頭等大事。近日,年營收24億,防曬界“愛馬仕”蕉下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揭開防曬服飾市場的神祕面紗。

近年來,無論是物理防曬概念走紅,還是顏值經濟火爆,都讓諸如養蜂人帽、腮紅護眼角防曬口罩、護頸系列防曬口罩新物種層出不窮,高昂的價格、眼花繚亂的設計,都讓防曬產品“卷”到極致。

據灼識諮詢,中國防曬服飾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459億元增至2021年的611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958億元。

科技和美感成為防曬品牌瘋狂對外輸出的兩大詞彙,在許多品牌的官網上,都大篇幅地介紹其所用的黑科技。只是蕉下招股書中的輕研發投入,也不免讓用户懷疑是否被收割了智商税。

理工男輟學賣傘,這條賽道火了

左手科技概念,右手網紅設計,蕉下憑藉兩步“棋”迅速崛起。

2013年,一款雙層傘布的“小黑傘”殺入市場,直接撼動昔日天堂傘“霸主”之位。蕉下通過其宣傳的防曬、隔熱、阻擋大於99%紫外線等“黑科技”,將產品價格拉昇至200元,讓防曬傘步入輕奢賽道。

隨後,蕉下又推出口袋系列傘和膠囊系列傘,穩固市場地位,以超輕、便攜為賣點,切中用户出門攜帶的“煩惱”。以口袋系列為例,其傘收折起來長度19cm,和手機差不多大。

深刻洞察女性用户需求的是兩位80後理工男。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創始人之一,馬龍主修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2011年他從華東理工大學工學學士畢業,2012年從香港理工大學輟學創業。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林澤,學的是信息與通信工程,曾在諾基亞西門子通信系統技術公司就職。

這兩位創始人鮮少公開露面,亦未對產品有過公開發聲。

但值得注意的是,蕉下並非兩人唯一創業項目。天眼查顯示,2014年至2015年,馬龍還先後創立了個人健康美容護理品牌唯物倍佳(WaveBetter)、智能廚電品牌可拉(Kloom),以及飯來(Fanlai)美食平台等。

從產品特徵來看,這分別對應着新消費時代下"美容經濟"、"小家電經濟"等。

2019年,他們又成立了艾灸貼品牌“允寶”,“我們建立了專門的品質部,每週都會對客户評價和反饋做統計,然後按照用户的體驗,評估如何對產品的設計做出改良和優化。”允寶天貓店長曾在接受天下網商採訪時表示。

種種蛛絲馬跡來看,這兩位創始人非常擅長捕捉用户細分需求,防曬只是他們押注的領域之一。

蕉下的“野心”不止於此,2019年,蕉下圍繞户外、硬核防曬等關鍵詞,推出防曬口罩、防曬衣、防曬帽等;2021年,蕉下繼續延伸進入服飾領域,推出墨鏡、厚底帆布鞋、打底褲、馬丁靴等產品,打入非防曬場景。

2019年至2021年,傘具為蕉下貢獻的銷售額由86.9%降至20.8%,服裝品類(以防曬系列和保暖系列為主)由0.8%增至29.5%,配飾系列(包括墨鏡、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等)則由5.3%增至25.4%。

蕉下亦是深諳營銷的團隊。

僅2021年,蕉下就與超過600位的KOL進行合作,這些KOL在主流社交媒體共有14億關注者,其中超過199個KOL擁有超百萬關注者,這為蕉下帶來45億瀏覽量。

它也是羅永浩和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直播間的“常客”。僅在今年3月,李佳琦就曾於與蕉下合作過超10場直播。

這是新消費品牌“燒錢營銷換增長”的一貫套路。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蕉下的廣吿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691.7萬元、1.19億元和5.86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15.0%和24.4%,廣吿支出急劇飆升。

近6億的廣吿支出,讓蕉下在各電商平台上,成為“病毒式”傳播的存在。

高喊“黑科技”,但研發投入僅3%

天貓超級品類日將佈局防曬穿搭的商家進行了標籤化,如蕉下、蕉內、UV100歸屬於數字黨防曬;卡蒙屬於懶人式防曬賽道;OhSunny、New Era、VVC則為新美學防曬。

獵雲網梳理髮現,這些品牌在官網或者官方旗艦店,都標榜着自研的防曬“黑科技”。比如從淘寶旗艦店可以看到,某品牌防曬衣便通過採用玻尿酸針織面料等材質,以達到保濕作用。

以防曬衣為例,一般用户會關注兩個指標——UPF&UVA值,穿着體感。

按照國家標準,UPF>50和UVA≤5,即可認為該衣服具有防曬功能。從目前市面上幾款銷量火爆的品牌來看,其展示的UPF值皆是90%以上。更有某品牌稱其防曬衣具備美白、增加膠原蛋白和淨膚等功能。

在有效防曬基礎上,用户對衣服透氣性、設計感要求日益變高,也讓品牌們針對户外登山、騎電車、逛街約會等細分場景上,不斷推陳出新。

來源:獵雲網

以蕉下為例,對外輸出的自研科技有AirLoop面料、原紗防曬技術、L.R.C塗層技術、全向推拉蜂巢技術、靜音蜂巢技術以及FlexCore輕量鞋底技術等一系列自研技術概念。

以L.R.C塗層技術為例,蕉下官方介紹,L.R.C塗層是蕉下自主研發技術,成分由聚氨酯、金屬鈦氧化物和復配型光穩定劑組成,能阻隔99.9%的紫外線,並且拿到了防曬小黑傘LRC塗層噴塗控制系統軟件著作權。

來源:蕉下官網截圖

這些黑科技成效如何?在小紅書平台上,對蕉下的評測褒貶不一。某B站知名UP主曾將蕉下、天堂等7款防曬傘拿到實驗室進行防曬效果測評,並提供了專業測評報吿。

結果顯示,面部UVA防護上前三名為,Missrain(99.99%)、蕉下(99.99%)、天堂(99.98%),都達到了國家要求。在太陽直射30分鐘的情況下,蕉下傘降温效果比其他品牌多0.5攝氏度-1攝氏度。

此外,與高調的黑科技口號相比,招股書中低研發投入,也不禁讓用户心裏打個問號。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蕉下的研發費用為1990萬元、3590萬元及7160萬元,佔比為5.3%、4.6%和3%,呈逐年下降趨勢。

2021年,蕉下的研發投入只有其營銷成本的12.21%。

這似乎也是高喊黑科技產品的“通病”。

同樣以爆品出圈的加拿大運動服飾零售商lululemon,曾藉助一條售價千元的瑜伽褲打入運動鞋服市場。據其近日披露的最新財報,截至2022年1月30日,lululemon的全年淨營收由2020年的44億美元增至63億美元,同比增長42%。但lululemon的研發費用不足2000萬美元。

聚焦中高端羽絨服市場的波司登,在財報中也未曾披露研發費用及更具體的投入比例。

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從專利和研發團隊成員數量而言,也不盡如人意。

招股書顯示,目前蕉下擁有123項專利,正在申請72項專利。但天眼查顯示,蕉下的專利大多為外觀設計,與科技研發四個字略有差距。

此外,截止去年末,蕉下的研發團隊由197名員工組成,佔公司員工總數的14.0%,遠低於銷售與營銷及供應鏈管理等部門。

數據顯示,蕉下旗下有近六成員工為銷售與營銷類,佔1410名總數的58.6%。

此外,代工廠生產模式,也容易造成質量的不穩定性。招股書顯示,在生產方面,蕉下三年間將所有生產外包給予合約製造商,合約製造商以銷定產。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蕉下投訴量已趨近百件,其中“防曬衣防曬指數不達標”、“雨傘質量問題”“虛假宣傳”等問題屢見不鮮。

爭奪百億防曬市場

這無疑是一門“含金量”生意。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收入連年增長:由2019年的3.8億元人民幣至24.1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達150.1%。

根據灼識諮詢,以2021年總零售額、在線零售額計,蕉下均為中國第一大防曬服飾品牌,分別擁有5.0%及12.9%的市場份額。

在小紅書上,蕉下共有4萬+篇筆記。關於防曬穿搭的主題,在小紅書上也非常火爆,其中防曬衣擁有12萬+篇筆記,防曬口罩8萬+篇筆記,防曬帽有5萬+篇筆記。

防曬“蛋糕”在被更多品牌盯上。

目前,優衣庫已推出包括防曬衣、防曬帽、防曬口罩等在內的諸多防曬產品,波司登同步推出了商務系列、時尚系列、休閒系列、户外系列等防曬服,迪卡儂以及眾多户外運動品牌,也均在該賽道有所佈局。

這些傳統品牌,這些品牌成立時間久,無疑具備較強的資金、品牌、技術及客户優勢。他們基本走的都是平價路線,低於蕉下價格。

此外,還有深耕服飾產業11年的品牌ohsunny,靠冬帽起家的卡蒙,內衣賽道轉型的蕉內,都在從防曬經濟中分一杯“羹”。

據悉,OhSunny有自己的供應鏈,品控更為穩定。此外,這家品牌還將防曬衣設計成適合日常通勤的穿搭。

來源:小紅書筆記截圖

入局者變多,在產品創新層面,防曬穿搭也更“卷”了。

比如將防曬鏡片和帽子結合的養蜂人帽、防曬和髮箍兩用的貝殼防曬帽等。不過,也有用户在小紅書吐槽稱防曬帽很雞肋,比如“騎車不能帶,風大不能帶,除了自拍好看,一無是處”等等。

雖然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品牌、外觀等都是消費者願意付錢的原因。但如果科技感只是噱頭的話,消費者未來會繼續為“網紅防曬”買單嗎?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