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狗不理包子做VC,投了一家澳洲保健品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投中網 作者: 張俊雯

狗不理包子又雙叒出手了,繼賣咖啡之後,又做起了保健品生意。

天眼查顯示,近日,寶康士(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寶康士(中國)保健食品銷售有限公司(下稱 “寶康士中國”)退出,新增狗不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狗不理集團”)為全資股東,狗不理集團董事耿靜擔任法人。

原股東也被“狗不理家族”收入麾下。資料顯示,寶康士中國法人張彥明是“狗不理掌門人”張彥森的弟弟,總經理張文是張彥森的女兒,監事張營是張彥森的侄子。

寶康士原是一家有着80多年曆史的澳大利亞保健品“老字號”,英文名為HenryBlooms,專注於益生菌和生物發酵產品的研發。2016年,被狗不理集團旗下海外團隊“狗不理國際GBI”(GoBelieve International)控股收購。

狗不理掌門人張彥森曾表示,益生菌可以使包子半發麪發酵更充分,營養吸收更快。顯然,這家百年老字號正默默嘗試新的出路,就像張彥森説的“老字號要做老品牌不做老企業”。

不盤不知道,原來“狗不理家族”已經低調做投資很久了。

狗不理國際GBI:“澳洲老字號收割機”

早在十年前,狗不理集團就將目光投向了澳洲市場。

2014年,狗不理集團專門組建了一支海外團隊,在澳大利亞成立了狗不理國際GBI(Go Believe International),最初是一支20人組成的團隊,負責海外項目的投資和運營。而後逐漸成長為一家橫跨中澳兩國、擁有200多名員工的多領域綜合型企業,業務涵蓋品牌運營管理、產品研發生產、跨境貿易及文化交流。

投資的項目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咖啡和保健品。但老字號做跨國投資並非一帆風順,“試錯”在所難免,比如高樂雅咖啡。

2014年,中國茶飲市場剛剛興起。澳洲最一大咖啡連鎖品牌高樂雅(Gloria Jean’s Coffees)成了狗不理的目標。2012年開始,GBI團隊和高樂雅咖啡談判,期間往返澳洲十餘次,一度5次中斷談判。歷時兩年,狗不理斥資3000萬元拿下高樂雅咖啡在中國的唯一永久品牌使用權,並在天津開出第一家高樂雅咖啡館。

賣包子的做咖啡,這一度被外界戲稱“土洋結合”的收購。但狗不理掌門人張彥森表示,中國咖啡市場每年增長15% ,他對中國咖啡前景充滿期待。為此他設下KPI:一年內開設20家高樂雅咖啡店,五年開出200家連鎖門店。但實際上,高樂雅咖啡在中國市場反響平平,至今僅開出20多家門店。

雖説這次“混搭”步子大了點,但並沒澆滅狗不理的跨界熱情。有了這次經歷,狗不理開始朝着更符合“老本行”的方向摸索。於是,GBI團隊將目光轉向了澳洲的益生菌,意在用益生菌技術提高傳統的包子發酵工藝。

2016年,GBI收購澳洲益生菌保健品老字號Henry Blooms,其益生菌技術已經應用於傳統食品加工,通過均衡腸道菌羣,使食品營養成分更好被腸道吸收。

2017年,GBI收購澳大利亞生物科技公司BJP,旗下實驗室擁有消化與吸收更佳的第三代益生菌技術,可以幫助包子發酵更充分。

2019年,狗不理集團控股了澳大利亞益生菌菌株生產有限公司 (Probiotics Australia Pty Ltd),該公司是澳大利亞首家從事益生菌資源挖掘與保護、功能益生菌臨牀研究及益生菌菌粉原料生產和服務的企業,可以從木瓜和木瓜葉中提取天然益生菌酵母替代傳統酵母和工業酵母。

張彥森提到,“走出去”讓品牌更加多元化,也能為“狗不理”打造一個國際化的食品產業鏈。

狗不理家族:雜技演員出身,精英二代接班

玩轉資本運作,狗不理集團早有基因。

狗不理掌門人張彥森曾是一名雜技演員。1959年出生在“雜技之鄉”河北吳橋一户農民家庭,自幼習藝,“十幾年如一日每天五點多起牀,頭朝下拿大頂練功”。後進入天津雜技團,表演“扛竿”。

張彥森35歲跨界下海經商,成立天津森永泰廣吿有限公司,憑藉“電視購物”和“電視選房”生意有了原始財富積累。

2002年,正值國有企業改制。隸屬於天津市藥材集團的老字號“天津同仁堂”開始重組,引入了天津有線電視台、天津市西青經濟開發總公司、張彥森、張彥森弟弟張彥明四名股東。

2004年,當上天津同仁堂董事長的張彥森,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2005年,張彥森通過天津同仁堂先後控股了另外兩家天津老字號:宏仁堂和狗不理。至此,張彥森從一名雜技團演員徹底蜕變成一位手握3家老字號品牌的成功商人。

雖然張彥森家族掌管3家老字號,但生意並不好做。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狗不理食品”)在2012年和2014年先後兩次衝刺A股上市折戟後,轉戰新三板。在2015年,狗不理食品和天津同仁堂轉成功登陸新三板。

但好景不長,狗不理主營業務遭遇滑鐵盧,中國包子之王的盛名不再。全國多家狗不理門店歇業關張,目前國內僅剩門店已經不到10家,集中在天津地區。2020年5月,“狗不理食品”黯然退市。而張彥森手上最大的底牌——天津同仁堂,如今還在衝刺A股。

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成為了張彥森家族急需解決的課題,做投資不失為一種全新嘗試。

狗不理集團活躍的資本動作,離不開張彥森家族的“二代們”。

前文提到的狗不理國際GBI的創始人,正是張彥森的女兒張文。澳洲金融碩士畢業的她,曾在澳洲從事過金融分析師,之後成立多家個人企業,擁有豐富的中澳跨境品牌運營經驗。

2014年在狗不理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張文帶隊在澳洲成立狗不理國際GBI,將澳洲的“老字號”引入中國。

之後,張文又進入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深造。或是意識到“精英社交”的重要,張文開創了“GBI跨境領袖聯盟”。通俗的講,像是“精英二代社交圈”,通過集合澳洲頂級社交圈層,包括中澳社交新零售領軍人物、澳洲健康專家、澳洲時尚圈流量IP、澳洲知名企業創始人/高管等,定期組織社交活動,例如時尚芭莎慈善晚宴、戛納電影節、巨星演唱會、明星沙龍、大咖分享會等等。

除了張文,張彥森的侄子張營也已走到台前,擔任狗不理集團旗下多家公司的高管。2020年,“狗不理”退市新三板時,張營作為狗不理集團副總經理、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接受過媒體採訪力破“關門停業”傳聞。

千億市場,中國企業與澳洲保健品牌“雙向奔赴”

事實上,除了狗不理家族,看中澳洲市場的中國企業不在少數。

隨着消費升級和健康意識的提升,國內保健品需求不斷增長,預計2022年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加之中國消費者已是澳洲保健品的消費主力,澳洲保健品牌順勢成了中國企業的“搶手貨”,也有意願被中國企業收購。

“雙向奔赴”讓此類收購“絲般順滑”。2016年前後形成了一股收購潮。

2015年底,合生元以 13.86 億澳元(約 70.7 億元人民幣)買下了澳大利亞排名第一的多種維生素品牌 Swisse的83%股權。2016年底,又以3.11億澳元拿下剩餘17%股權,收購價格相比2015年83%股份的收購價出現了10%的溢價。2016年收購當年Swisse 即為合生元貢獻了近50%的營收增長。

2016年,上海醫藥和春華資本收購了澳洲維生素製造商 Vitaco。Vitaco是一家開發、生產和銷售營養保健品的公司,旗下品牌有 Healtheries(賀壽利)和 Musashi(武藏),其主要市場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據上海醫藥公吿,其下屬全資子公司SIIC與春華資本下屬全資子公司Zeus共同私有化澳大利亞上市公司Vitaco,SIIC以1.88億澳元(約9.38億元人民幣)收購60%股權,Zeus以1.25億澳元(約6.25億元人民幣)收購40%股權。

2016年,新希望集團旗下草根知本全資併購了擁有27年品牌歷史的澳大利亞保健品品牌Australian Natural Care(ANC)。ANC主要經營維生素,膳食補充劑,天然生活用品等產品。除了ANC之外,新希望集團還與Moxey家族、Perich集團及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合資成立“澳大利亞鮮奶控股有限公司”。

2016年,澳優乳業斥資1.6億元收購澳大利亞高端營養及保健品公司NutritionCare。Nutrition Care是世界領先的高端營養和草本配方製造商,交易完成後,澳優乳業將持有Nutrition Care全部業務和經營範圍。Nutrition Care創始人伊恩·布萊特霍普教授將繼續持有Nutrition Care 25%的權益並擔任顧問。

2018年,澳洲第三大保健品品牌Nature’s Care多數股權被中國建投以及添盟資本收購。Nature’s Care是由一對華裔夫婦1990年創立,總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旗下“Healthy Care”、“Nature’s Care Pro系列”等市場份額一直位列澳大利亞保健品行業前列。

狗不理家族在澳洲收購的一系列益生菌品牌,也是增速最快的健康食品細分領域之一。

根據《杜邦營養與健康中國益生菌市場專項調研2018》數據,預計至2021年,中國益生菌補充劑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0.6%。所以,益生菌品牌也是中國企業收購的重點標的。

2018年,湯臣倍健以6.7億澳元(約34億人民幣)全資收購了總部位於墨爾本的澳洲益生菌企業Life-Space Group Pty Ltd(LSG)。LSG是澳洲益生菌市場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旗下最主要的品牌為Life-Space,產品覆蓋全年齡段人羣,是澳洲最高端的益生菌品牌之一,曾多次被評為澳洲的最佳母嬰益生菌產品。

至此,澳洲幾乎所有一線保健品牌都被中國企業“收入囊中”,為數不多尚未收購的品牌也迫不及待想攀上“中國金主”。

澳洲另一國民保健品牌Blackmores也在盤算“賣身”。2019年曾有外媒用醒目的標題報道,“Blackmores做夢都想被中國收購”。因為Blackmores每年的銷售額大部分來自中國市場,但隨着國內最新電子商務法出台,個人代購生意不好做,也間接影響了Blackmores等品牌的銷售。所以,持有Blackmores 23.1%股份的老闆Marcus Blackmore表示,尋找中國合作伙伴一直以來都是他的頭等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被中國企業收購的澳洲保健品牌,也無一倖免受到了《電子商務法》等政策、環境衝擊。湯臣倍健2019年的經營業績未達預期,就是因為LSG業務收入大幅下滑,使得公司商譽減值15.7億元。

回頭再看老字號狗不理的跨國收購,同樣創新與風險同在。如果高樂雅咖啡的收購算是一次試水,而保健品牌收購,這一將益生菌技術與傳統包子發酵工藝結合的創新之舉,能否讓狗不理這家百年老字號“王者歸來”,還需拭目以待。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