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電車再漲,也不買油車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獵雲網,作者:蛋總

近期,油車和電車似乎在用鈔能力PK誰才是車主的真愛。

3月17日24時起,國內多數地區92#汽油價格超過8.5元/升,95#汽油價格正式邁入“9元時代”。此次成品油零售限價調整也創下了2013年3月26日新版定價機制以來的最大漲幅記錄。

油車後期消耗成本連續“上漲”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在前置購車成本上的“提價”更是來勢洶洶。

今年以來,特斯拉、比亞迪、小鵬、威馬、埃安、零跑、歐拉、哪吒、飛凡、理想等近 20 家新能源車企的 40 餘款電動車陸續宣佈價格上調,少則三四千,高則兩三萬,全面迎來集體漲價潮,漲價幅度直追油價。

其中,零跑C11一下子漲了2-3萬元,而半年多前只要 23.59 萬元的特斯拉Model 3現在一共漲了 4.4 萬元,加速還慢了0.5秒。

此情此景下,一邊是油車車主調侃“開不起燃油車”,要賣掉燃油車,換成新能源汽車。一邊是新能源的準車主從等等黨變成了韭菜,“現在做接盤俠還是等新款,這是個問題。”

杭州的王先生作為特斯拉的鐵粉,終於在最新一波漲價潮前下了訂單,吿別了等等黨。“完全盲定,我觀望到現在,特斯拉Model Y都已經漲了4萬。多少是後悔沒有提前下單的,但是我3月4日下單之後又漲了1萬多,就感覺好多了。”

以目前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內卷情況,不會有廠家想通過提價來勸退消費者。而新能源車準車主們自然也不會因為提價就棄“電”投“油”,甚至還呈現出了“早買早香”的態勢,可謂是雙向奔赴。

棄“油”投“電”,綠牌+省錢早買早享受

“我覺得決定大家買新能源的第一要素還是牌照。”

2021年1月底,位於上海的李勇購入了小鵬P7,之所以選擇電車,是因為身為土著的李勇也根本搖不到車牌,電車成為了其無可奈何卻又順理成章的最優解。“促使我儘快買車的直接原因是2月底上海要出一波新能源新政,但是當時不知道新政是啥,怕不送牌照,所以趕緊買了。”

拿到車後,李勇第一件事就是感覺能“白嫖”20000公里真香。據小鵬汽車終身免費充電服務政策顯示,G3/G3i/P7車型,2021年7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的車主,享有每年3000度電的終身免費充電服務政策,按照他的換算,即20000公里。

而小鵬的充電樁一般遍佈在商場停車場,車主可以免兩小時停車費進行充電,並且每年自動更新。

來源:受訪者供圖

“電動汽車肯定是越早買越香,現在小鵬P7只送1000度電,如此一來估計會影響選擇P7的等等黨。同品牌來説P5漲價幅度不大,還是送3000度電,那麼過去打算20萬左右買新能源、可能咬咬牙就買P7的人現在估計少了。”

漲價在李勇這個新能源車主看來,只會延遲人們做購買決策,譬如是不是還要等等看其他新款車型。“就好比蔚來ET7已經發布,這時候小鵬漲價了,那蔚來的價格和小鵬差不多的時候是不是可以重新考慮下到底選哪款。如果這個車型賣了好久,品牌漲價大家不會説什麼,但是像蔚來的新車總不能剛賣就開始漲價吧。”

跟李勇想法一致的還有特斯拉Model Y車主張佳,原本開保時捷的她去年因上海新政對外地車牌工作日限行,而自己又一直拍不到車牌,而不得已棄“油”投“電”。

因為張佳的保時捷在疫情期間還有所漲價且國內庫存少,所以買了一年多出掉時大概打了九五折。對於張佳來説,油車工作日不能開,就只能丟在一邊浪費,換個新能源車不僅讓自己省錢過得比較輕鬆、而且還能免費獲得上海工作日內環不限行的綠牌,解決滬牌煩惱,簡直是一舉兩得。

“Model Y科技感很強,充最滿504公里,我一般充到450公里 ,停一天不開掉2公里左右每天,天天開差不多能開一個半星期,我公司邊上超級充電樁一次充一小時內,差不多60-90塊錢,而我之前加一箱油差不多要350-400元。”

張佳選擇特斯拉的原因有三點,第一性能整體好,第二性價比高,第三充電樁多。所以在去年購買的時候,張佳並沒有過多考慮其他品牌,而是直奔特斯拉,而自己的駕駛體驗從這一年多來也從“無奈”變成了“蠻好”。

據其透露,之前油車保險一年是1.3萬元,一個月需要加1200元左右的油,而現在保險為6000多元,在家裏沒裝充電樁的情況下電費200-300元/月。“如果有車位裝充電樁,那麼一個月電費在幾十元左右。”

掉價快、續航虛又如何,車主依然“真香”

電車車主的真實體驗似乎驗證了3月9日威馬汽車創始人兼CEO沈暉在其微博發文,加電要比加油來得更加省錢,“5年10萬公里計算,加電比加油節省8萬多,足夠買四個LV或者愛馬仕”。

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有媒體反駁“電車貶值太快,半年保值率就只有81%了,跌去的殘值就可以買7個LV;而3年保值率只有51%,跌去的殘值可以買10多個LV。”並直言,看到保值率可以説是晴空霹靂。

那麼保值率相對於加電省錢來説,真的更為重要嗎?

從北汽EV160到特斯拉Model 3,一直選擇電車的北京車主王倩就不這麼認為。據其透露,其開了五年的北汽EV160通過4S店直接拿去拍賣,最終賣了3萬元,而這款車的購入價為8萬,雖然一年掉了一個LV,但她並不心疼。

“本身車就不貴,所以感覺還好。畢竟電池沒問題,還能繼續用5、6年。我問過4S店,買電動二手車的都是下沉城市用户,而且當時那個車的電池是韓國電池,不虛高,經常跑到15公里才去充電。”

在她看來,電車最大的好處是省錢,之前北汽電動車1年1000元左右電費,而特斯拉因為續航久,每年在1500元電費左右,其次好開、油門加速快,在車內午睡,也不用擔心一氧化碳中毒。

事實上,二手車掉價情況確實存在。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佈的上半年新能源汽車保值率報吿顯示,主流純電動車的保值率中,蔚來ES6一年保值率是78.12%,比亞迪漢EV是76.06%,特斯拉Model 3是73.35%,小鵬P7是72.59%,理想ONE是71.10%%,蔚來ES8是62.98%。

而大部分傳統燃油車的三年保值率通常都在60%-70%,有的爆款車型還自帶增值屬性,比如豐田埃爾法三年車齡的保值率達到112.43%(有加價因素)。因此電動車保值率普遍比燃油車低一些。

“但這個並不會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因為大部分消費者仍然喜歡購買新車。”CIC灼識諮詢總監柴代旋表示,隨着電動車越來越走向智能化,消費者們在消費心智上也被教育成和電子產品一樣,更傾向於買新不買舊的理論。新車不僅能夠拿到更優惠的補貼,也能享受更全的質保和配套服務。

另外電動汽車的優勢在於燃料成本和保養費便宜。由於沒有發動機和變速箱等精密部件,對於平時保養消耗也就更低,電動車的核心部件是電池、電機和電控,這些部件相對於燃油車的磨損要小很多,因此也就造成了純電動車故障率低。她補充道,“電動車平時只需要定期更換空調濾芯、剎車油等,保養費用在幾百塊左右,並且更換週期比較長;而燃油車保養更換步驟就比較多,三油四濾費用高。”

在李勇看來,掉價快遠不及續航問題更讓電動車主“繞不開”。“要説二手,不保值是肯定的,保守至少掉個三分之一,蔚來可以換電,大概保值點。電車總體還是用車成本低,想象下回頭賣車折舊虧的錢,通過這些年保養省的錢也就差不多平掉了。”

從數據上看,現在主流售賣的電動汽車,續航一般還是在350KM-500KM之間,這個里程並不足以夠長途出行,充電需求頻繁普遍存在。以小鵬P7為例,李勇表示其NEDC是670KM,根據WLTP算法,P7的續航是576KM,但是最終用下來實際有效里程差不多隻有400KM。

最讓李勇無奈的是,電車新勢力在續航上的實際情況,車商和銷售並不會吿訴用户。“最好的反倒是特斯拉,在正常温度下接近1比1。”

但這並不會影響李勇再買一輛新能源的計劃,他認為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市民代步的趨勢,而隨着對新能源汽車駕駛的熟悉及不斷優化的能源技術,考慮到家樁的便利性,他今年也把即將上市的小鵬G9作為家庭第二輛車的購買目標。

混動車“投機”遇阻,購車“天平”向純電傾斜

而就在電車提價、油價上漲之際,還有一批車主正在偷着樂,那就是混動汽車車主。

身為電車,混動汽車也享受了綠牌和優惠補貼,但同時又可油可電,在這波漲價風波中顯得遊刃有餘。

“油太貴開不起,那就充電。”上海車主孫先生前年購買了豐田雷凌雙擎E+,作為雷凌雙擎的升級版,有更大容量的電池組+純電55km續航,更重要的是既可以上綠牌,也可以享受電動汽車的優惠補貼。

據瞭解,這款車免購置税補貼價為18萬元,補貼近2萬元。“有人會説混動汽車是智商税,但是一輛車就是交通工具,技術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可油可電還可以多個選擇,而且我開車回老家直接用油也不用擔心續航問題。”

江蘇常州的比亞迪車主吿訴獵雲網,現在買混動汽車需要排隊,比亞迪要排好幾個月,也有很多人買了其他品牌,且沒有優惠。

在插電混合動力車型方面,比亞迪宋PLUS DM-i、理想ONE和比亞迪秦PLUS DM-i三款車在上海最受歡迎。自去年1月銷量突破7千台後,上海市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一直處於平穩增長的趨勢。

為了避免更多混動車主將電車作為油車使用,上海也有要求混動車必須安裝充電樁。為此,市場有中介出現,專門負責此項工作,據李勇透露,一般費用在幾千元左右。“4S店也可以幫忙解決,他們幫你把電樁掛到崇明金山等有產權的車位上。”

來源:受訪者供圖

而現在,混動汽車兩邊沾的情況可能正走向尾聲。

今年2月,上海發佈了《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明確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將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這意味着明年開始,如理想這類採用“增程式”技術的混動汽車,將排除在上海“綠牌”之外。

在上海之前,北京地區就只有純電動車型才可以上綠色牌照,歸屬於插混車型門類的理想ONE在北京需要使用燃油車車牌進行上險。此外,在北京,新能源綠牌有京AD和京AF的區別,即插電混動(包括增程式)可以申請京AF的綠牌,但仍然不享受路權,還是會限行。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個政策,在北京,理想ONE 的銷售情況並不算好看。以理想ONE 2021年1-11月終端銷量來看,上海位列第一,銷量為5534輛,而北京位列第八,銷量為3138輛,後者僅為前者的56%。

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

如果上海車牌收緊,銷量影響可想而知。如果該政策陸續被各地效仿,則會進一步壓縮包括理想在內的混動車市場空間。

為此,去年10月理想汽車北京綠色智能工廠在北京市順義區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將實現年產10萬台純電動汽車的產能。似乎在預示着,在純電大潮中,增程式會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理想加速向純電轉型。

而油價的上漲,又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2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27.2萬輛,同比增長180.5%,滲透率為21.8%,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3個百分點。除了中國市場,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被進一步催熟。據Electrek發佈的一份報吿,受汽油價格飆升影響,近來特斯拉在美國多個地區的訂單量激增,部分地區的訂單量增加了100%。

柴代旋認為,隨着全球油價的上調,改變了許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看法,甚至將購車選擇的“天平”倒向了新能源汽車。但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取決於未來的油價和電動汽車漲價態勢會持續多久。

“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的原因是上游原材料價格猛漲,經過動力電池廠家的傳導,最終還是蔓延到整車企業。除了鋰、鎳等生產元素漲價外,芯片的供應短缺也使車企在排產時遭遇困境,產能下降。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需求,未來如果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乘聯會或將根據實際市場情況對新能源汽車全年預測銷量進行相應調整。”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