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特斯拉:或將後勁不足

2021年11月1日,特斯拉(TSLA)股價收於1208.59美元,而在2022年3月18日的收盤價則爲905.39美元,下跌了25%。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3%。

即使在其股價下跌之後,與其他汽車製造商進行比較,也顯示出其極高的估值——

特斯拉(TSLA)的市值:9357.3億美元。PE:184

豐田(TM)的市值:2765.5億美元。PE:9.2

大衆汽車(VLKAF)市值:1070.7億美元。PE:5.20

福特(F)市值:675.1億美元。PE:3.8

特斯拉和積極因素

(1)超級工廠已獲批。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其55億美元規模的柏林-勃蘭登堡州超級工廠已獲批準。該工廠將是特斯拉在歐洲的第一家超級工廠。特斯拉將在滿足水資源使用和空氣污染控制等各種條件後,立即投入運營。原計劃是於2021年在柏林-勃蘭登堡超級工廠開始運營。然而,由於行政問題和對工廠用水的擔憂,該計劃被推遲。其目標是每年最多生產50萬輛Y型汽車及其電池。

(2)在中國,截至2022年2月底,特斯拉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00%。中國是一個高速增長的汽車市場;且受新能源汽車強勁增長的推動,2月份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4.7%,至127萬輛。據路透社報道,特斯拉計劃最早於3月在上海建立一家新工廠,消息人士表示,特斯拉計劃在中國的產能提高一倍以上,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位於特斯拉現有工廠附近的新工廠全面投產後,預計特斯拉在中國的年生產能力將達到200萬輛。

(3)在世界範圍內,人們都面臨着讓更多的電動汽車上路的壓力。在瑞士,到2030年,它們將佔到所有新車銷量的50%。特斯拉汽車在這裏很受歡迎,所以應該會得到很大的份額。

(4)財務業績看起來不錯。特斯拉第四季度財報再創新高,非公認會計準則每股收益爲2.54美元,比市場預期高出16美分。該公司當季收入爲177.2億美元,比市場預期高出10.8億美元,銷售額同比增長65%,汽車毛利率爲30.6%。自由現金流從上一季度的13.3億美元增加到27.8億美元。

特斯拉和負面因素

特斯拉的負面因素遠遠多於積極因素。該公司也正在失去其先行者優勢。

(1)在擁擠的空間內的競爭

多年來,由於傳統汽車製造商爲保持或贏得市場份額而擴大車型範圍,汽車製造一直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如今,那些傳統的汽車製造商並沒有停滯不前,他們一直並仍在投資數十億美元生產電動汽車,這樣他們的市場份額就不會被特斯拉和許多其他電動汽車製造商搶走。預計今年將在全球推出約70款車型。而特斯拉表示,在2023年之前不會推出新車型。

(2)福特汽車將拆分爲兩個部門。一個將繼續生產內燃機汽車,另一個致力於生產電動汽車。福特已經承諾爲後者投資300億美元。該公司預計,到2030年,電動汽車將佔到總產量的一半。而且,福特野馬Mach-E擊敗了特斯拉Model 3,贏得了《消費者報告》評選的2022年最佳電動汽車獎。

過去,在卡車上路方面,特斯拉是領先於福特的。但根據湯姆的指南,特斯拉的賽博卡車(Cybertruck)在2023年或之後纔會上路。而與此同時,福特則計劃今年將F-150 Lightning的生產率提高一倍,達到15萬輛,並表示電動皮卡的預訂已超過20萬輛。

此外,福特汽車和大衆汽車最近擴大了在電動汽車共享架構方面的合作,計劃在該平臺上再開發一款車型。第一款採用大衆電動汽車架構的福特車型將是一款電池電動跨界SUV,而第二款計劃車型的細節尚未公佈。並且,作爲擴張計劃的一部分,福特預計從2023年開始,在德國科隆的製造工廠利用大衆平臺,在6年的時間裏生產120萬輛電動汽車。

(3)Stellantis (STLA)是Ram、Jeep、克萊斯勒(Chrysler)、菲亞特(Fiat)、道奇(Dodge)、阿爾法羅密歐(Alfa Romeo)和瑪莎拉蒂(Maserati)的製造商。據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稱,該公司計劃生產超過75款電動汽車,到2030年實現500萬輛的年銷量。

通用、豐田、戴姆勒、大衆、寶馬和其他主要的傳統汽車製造商都有類似的計劃。

(4)新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中國大約有300家電動汽車公司,其電動汽車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比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650萬輛電動汽車(包括全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中,約有一半賣給了中國大陸的客戶。Canalys首席分析師傑森·洛(Jason Low)表示,2021年,電動汽車佔中國新車銷量的15%,是2020年的兩倍多。

(5)小鵬汽車(XPEV)最近開始在丹麥、荷蘭、挪威和瑞典接受客戶預訂P5智能電動汽車。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表示,此舉是其歐洲擴張計劃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在美國,包括蔚(NIO)、小鵬、Lordstown Motors (RIDE) Ouster和Rivian Automotive (RIVN)等許多新品牌正登上高速公路。

(6)索尼(SONY)和本田(HMC)正聯手生產電動汽車。這直接避免了損害所有汽車製造商的半導體芯片短缺的問題,因爲索尼將生產自己的芯片!

(7)蘋果公司(AAPL)可能會在2025年推出這種全自動電動汽車。有傳言稱,這款車將由現代汽車製造。如果是這樣,其全球經銷商網絡便會成爲它銷售該車的有利武器。

(8)品牌忠誠度。在J.D. Power的美國品牌忠誠度報告中,特斯拉沒有被提及……

(9)其他燃料。豐田和現代(HYMLF)都有氫燃料汽車。隨着越來越多的加油站建成,將來會有更多的加油站。雪佛龍正與一家日本公司合作,在加州建造30座。內燃機可能有一天會以氫爲燃料,這將給內燃機帶來新的生命,也會給電動汽車帶來更多的競爭。據CNBC報道,豐田和雅馬哈已經宣佈,他們正在聯合開發一款氫燃料V8引擎。同時,據《氫燃料新聞》報道,寶馬也在測試一款氫燃料汽車。

(10)法律問題正在出現——根據NHTSA在網上提交的召回通知,特斯拉將在美國召回578,607輛汽車,原因是其揚聲器功能可能會掩蓋行人警告系統的聲音。

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向特斯拉提交了一份正式報告,稱特斯拉誇大了部分車型的行駛裏程,可能會受到處罰。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經對76.5萬輛汽車進行了調查,這幾乎是特斯拉自2014年年初以來在美國銷售的所有車型。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查明的事故中,有17人受傷,1人死亡。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自2018年以來,已經發現了11起事故,其中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或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統在現場撞上了車輛,現場急救人員使用閃光燈、照明彈、發光的箭頭板或錐燈警告危險。

此外,特斯拉在人工智能芯片上進行了大量投資,以使其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擁有優勢。這項技術可能會挽救許多因駕駛員錯誤而失去的生命,但它也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糟糕回報!

也許最直接的問題是我在上面提到的關於特斯拉在德國的新工廠的負面影響。據《歐洲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 Europe)最近的一篇報道,有人聲稱這將耗盡當地的水資源供應,法律挑戰可能會讓它永遠偏離軌道。

(11)電池的問題。除了使用石化產品製造塑料和使用童工開採鈷等不利因素,以及回收利用的設施嚴重不足之外,內燃機電池還存在許多技術差異問題,包括充電問題。

(12)供應鏈的問題。許多線束是在烏克蘭製造的,由於俄羅斯入侵該國,供應已經停止。這將影響所有汽車的生產,但電動汽車除外,因爲它們有更多的線路。全球半導體短缺仍在繼續。許多電池中使用的鎳的價格正在飆升。

這導致包括特斯拉在內的電動汽車價格上漲,特斯拉剛剛將其所有美國和中國車型的價格上調了5%-10%。該公司最便宜的車型Model 3後輪驅動(Rear-Wheel-Drive)上漲了2000美元,至46,990美元。這一價格超出了許多購車者的承受能力。

現在,幾乎沒有電動汽車製造商能夠確定已經訂購的汽車何時會交付使用。12個月的等待時間現在很普遍。

這些延遲也讓傳統汽車製造商有時間趕上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工廠建設計劃。

(13)潛在買家現在已經受夠了。例如,英國電動汽車的在線搜索量已開始下降。

結語

考慮到上述所有對特斯拉未來銷售和利潤增長的威脅,可以認爲,幾乎沒有任何事情能再拉昇特斯拉的市場估值。

除此之外,這家德國工廠的法律問題可能會嚴重阻礙銷售增長和利潤增長。

除非出現某種奇蹟,否則永遠不會回到以前的高點。

另外要指出的是,買特斯拉——通常是作爲長期投資;或者不買——不在這不切實際的天價下買特斯拉。

要對特斯拉股價進行預測的話:到今年年底,最好可能也只是100美元左右,而到明年年底幾乎肯定還是這樣。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