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泰宏觀,作者: 徐馳、姜楠宇
投資要點
一、本輪市場下跌幅度為何遠超預期?
1、基本面角度,近期地緣動盪的擾動及國內疫情的爆發,加劇了投資者對經濟陷入滯脹的擔憂。
(1)國內地產下行+疫情突發,加劇了市場對經濟的擔憂。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地產持續下行,拖累經濟,是市場最為擔憂的因素。而新一輪奧米克戎疫情的爆發,更加劇了市場對其拖累消費、出口,及上海等核心城市地產銷售的擔憂,與經濟聯繫密切的消費等價值板塊表現不佳。
(2)海外美聯儲進入貨幣收緊週期,壓制了成長股估值。美聯儲今年加息縮表等鷹派持續超預期,是今年1月以來全球成長股調整的主因。而俄烏衝突下,原材料漲價帶來全球通脹加劇,市場或擔憂美聯儲加息縮表進程超預期。由於美聯儲的流動性實際上是全球成長股的“錨”,故與流動性相關的成長股的估值亦受到抑制。
地緣衝突與疫情“黑天鵝”下對市場“滯漲”預期的加劇,使得A股估值之“錨”:以消費和成長為代表的核心資產估值持續下挫,市場缺乏可以凝集共識的主線。
2、資金面角度,短期外資的大幅流出帶動了銀行理財、保險、固收+等止損要求嚴格的絕對收益資金被動賣出。
(1)外資流出是本輪市場下跌的核心驅動因素。中概股與港股是本輪下跌的“震中”,3月北上資金淨流出646億元(截止3月16日),茅台、寧德等外資重倉股成為拖累指數的重要因素。
深層次原因在於,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制裁不斷加碼,某種意義上標誌着過去四十年“舊有的全球化體系”難以維繫。對於管理全球組合的基金經理而言,避險因素下,資金有所撤出。
(2)外資賣出,機構重倉股出現大幅回撤,銀行理財、保險、固收+等絕對收益資金賬户淨值亦大幅回撤,由於相關產品在合約中止損線要求嚴格(往往是5%左右),上述資金面臨持續被動贖回的壓力。
3、深層次來看,此次A股市場短期大幅下跌的根本原因在於投資者預期轉弱
資本市場的本質是投資者對未來預期的折現,正是由於投資者的預期轉弱,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始終處於相對低位,造成了市場估值的系統性下移。長期預期不確定性增強與估值下移之下,市場波動放大,賺錢效應降低,使得追求穩健收益並對回撤控制要求嚴格的長期資金,如:國內及海外養老、社保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意願不強。
二、市場見底了嗎?
空間維度:政策維穩,市場或進入左側戰略配置期。3月16日召開國務院金融委會議,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突出了底線思維。且目前主要指數的估值水平已接近歷史底部區間,指數的風險溢價也達到了歷史高位,市場或已進入了戰略佈局的左側區間。
時間維度:政策底明確,靜待市場底。歷史經驗來看,市場底滯後於政策底。基本面來看,經濟“託而不舉”下,我們認為疫情超預期,或為資本市場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提供契機。在我國“動態清零”政策不會放棄下,或將引導政策面加大穩增長支持力度,屆時市場或是趨勢反轉的時候。
三、如何左側佈局?
風格上,低估值藍籌的投資機會仍為市場最穩健的主線。美聯儲公佈3月利率決議,美聯儲如期加息25基點至0.25-0.5%,符合市場預期,但縮表時間大概率會提前,不排除在二季度開啟“縮表”的可能性。或將制約成長賽道股估值。疊加在地緣衝突引發全球資本市場震盪,國內疫情多地散發勢頭尚未遏制住的背景下,低估值藍籌的投資機會仍為市場最穩健的主線。具體配置而言,但如下細分值得關注:
1、低估值高分紅的央企藍籌主線,關注1)央企和地產龍頭;2)中央財政發力的綠電;3)金融。
2、抗通脹主線:避險情緒影響市場,海外通脹居高不下,地緣衝突疊加全球經濟下行,建議關注黃金板塊的配置價值,以及原油相關的化工標的。
3、成長股看好結構性機會:
1)醫藥當中防疫物品:疫情反覆,關注新冠抗原檢測,以及相關試劑、耗材上游等、口服藥、疫苗的投資機會。
2)對於整個西方的國產替代需求:本次危機,使得歐盟、日韓徹底倒向並綁定英美,就供應鏈安全角度而言,除美國外,其餘來自於整個西方大聯盟的關鍵零部件的國產替代或將在未來加速,建議關注:半導體上游材料,華為芯片相關的軟件生態等。
3)伴隨戰爭過程中西方現代化裝備的展現,不斷增加的雙方核威懾,軍工,特別是今年受益於國企改革三年試點收官年的主機廠值得重點關注。
四、自下而上,有哪些個股被“錯殺”?
中泰各行業分析師關注個股及邏輯詳見正文(圖表7)。
風險提示:國內Omicron疫情超預期爆發或防控不及預期,美聯儲貨幣政策及國內貨幣政策流動性超預期收緊,研究報吿使用的公開資料可能存在信息滯後或更新不及時的情況。
自年初以來,我們一直強調:1)低估值高分紅藍籌將是今年最確定的主線;2)疫情超預期將是今年國內最大的“黑天鵝”,建議投資組合中一定要配置疫情相關的品種;3)俄烏戰爭爆發後,我們即指出,戰爭將長期化,制裁將遠超預期,大宗和通脹將在高位。上述邏輯均被如期演繹。
基本面角度,近期地緣動盪的擾動及國內疫情的爆發,加劇了投資者對經濟陷入滯脹的擔憂。
(1)國內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地產持續下行,其對經濟的拖累是市場最為擔憂的因素:2022年1-2月全國百強房企累計實現銷售額10484億元,同比下降43.4%,其中,2月單月銷售額同比下降46.5%。與此同時,恆大等民營地產企業債務違約不斷髮生。由於地產對於中國經濟拉動超過半壁江山,市場普遍對今年經濟與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增速較為擔憂。而新一輪奧米克戎疫情的爆發,更是加劇了市場對其拖累消費、出口乃至上海等核心城市地產銷售的擔憂。這種擔憂是對與經濟聯繫密切的消費等價值板塊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
(2)海外美聯儲進入貨幣收緊週期,壓制了成長股估值。美聯儲今年加息縮表等鷹派持續超預期,是今年1月以來全球成長股調整的主因。而俄烏衝突下,原材料漲價帶來全球通脹加劇,市場或擔憂美聯儲加息縮表進程超預期。由於美聯儲的流動性實際上是全球成長股的“錨”,故與流動性相關的成長股的估值亦受到抑制。
地緣衝突與疫情“黑天鵝”下對市場“滯漲”預期的加劇,使得A股估值之“錨”:以消費和成長為代表的核心資產估值持續下挫,市場缺乏可以凝集共識的主線。
資金面角度,短期外資的大幅流出帶動了銀行理財、保險、固收+等止損要求嚴格的絕對收益資金被動賣出。
(1)外資流出是本輪市場下跌的核心驅動因素。中概股與港股是本輪下跌的“震中”,3月北上資金淨流出646億元(截止3月16日),茅台、寧德等外資重倉股成為拖累指數的重要因素。
深層次原因在於,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制裁不斷加碼,某種意義上標誌着過去四十年“舊有的全球化體系”難以維繫。對於管理全球組合的基金經理而言,避險因素下,資金有所撤出。
(2)外資賣出,機構重倉股出現大幅回撤,銀行理財、保險、固收+等絕對收益資金賬户淨值亦大幅回撤,由於相關產品在合約中止損線要求嚴格(往往是5%左右),上述資金面臨持續被動贖回的壓力。
空間維度,政策維穩,市場或進入左側戰略配置期。(1)3月16日召開國務院金融委會議,指出“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一行兩會”隨即召開會議,就抓好貫徹落實做出相應部署,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突出了底線思維。(2)目前主要指數的估值水平已接近歷史底部區間,如滬深300指數當前PE(TTM)為11.5x,接近2020/3的11.0x,2019/01的10.3x,和2016/02的10.8x;上證50指數當前PE(TTM)為9.5x,接近2020/03的8.4x,2019/01的8.4x,2019/01的8.6x,和2016/02的8.5%。指數的風險溢價也達到了歷史高位。當前處於政策明確及估值底部階段,因此我們認為,市場或已進入了戰略佈局的左側區間。
時間維度:政策底之後,靜待市場底。
(1)歷史經驗來看,市場底滯後於政策底。如2018年10月19日,劉鶴就股市、民營企業以及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和產業結構變化等答記者問,金融主管部門負責人也集體發聲,形成了政策合力,直到2019年1月4日,上證指數見底2441點,期間指數下跌1.82%。
(2)基本面來看,目前市場對大的擔憂是,地產進入下行期,經濟何時能夠企穩。而目前的地產政策框架是房地產被動放鬆,經濟“託而不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疫情超預期,或為資本市場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提供契機。
我們認為本輪疫情或剛剛開始,尚未達到高潮。自今年1月以來,我們一直強調,與實施羣體免疫最壞時點已過的全球疫情不同,伴隨奧祕克戎傳染性是德爾塔的10倍以上,以及國內防控體系已趨於極限下,今年國內疫情將超預期。近期在奧密克戎變異株肆虐下,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
市場對防疫政策是否會轉為放鬆有預期差,我們認為我國“動態清零”政策不會放棄。動態清零“政策,本質上取決於疫情防控能力與病毒傳播能力之間的博弈。在3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電話會議上,強調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不放鬆,採取果斷措施,儘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鞏固疫情防控成果。考慮到我國老齡化率較高,人均醫療資源較發達國家偏低,且我國加強針接種率38.4%相對較低(截止2月25日),一旦放開疫情管控,可能引發老年人醫療資源擠兑和社會心態恐慌。
短期,疫情反覆下,消費復甦趨弱,假設未來採取更強的疫情防控措施,今年出口對經濟拉動作用也或弱化。從中期來看,或將引導政策面加大穩增長支持力度,屆時市場或是趨勢反轉的時候。
目前市場進入左側佈局期,風格上,美聯儲公佈3月利率決議。美聯儲如期加息25基點至0.25-0.5%,符合市場預期,我們認為縮表時間很可能大為提前,或將制約成長賽道股估值。疊加在地緣衝突引發全球資本市場震盪,國內疫情多地散發勢頭尚未遏制住的背景下,低估值藍籌的投資機會仍為市場最穩健的主線。成長股方面雖然整體估值受制於通脹上升,就具體配置而言,但如下細分仍值得關注:
1、 低估值高分紅的央企藍籌主線,關注1)央企和地產龍頭;2)中央財政發力的綠電;3)金融。
2、 抗通脹主線:避險情緒影響市場,海外通脹居高不下,地緣衝突疊加全球經濟下行,建議關注黃金板塊的配置價值,以及原油相關的化工標的。
3、 成長股看好結構性的機會:
1) 醫藥當中防疫物品:疫情反覆,關注新冠抗原檢測,以及相關試劑、耗材上游等、口服藥、疫苗的投資機會。
2) 對於整個西方的國產替代需求:本次危機,使得歐盟、日韓徹底倒向並綁定英美,就供應鏈安全角度而言,除美國外,其餘來自於整個西方大聯盟的關鍵零部件的國產替代或將在未來加速,建議關注:半導體上游材料,華為芯片相關的軟件生態等。
3) 伴隨戰爭過程中西方現代化裝備的展現,不斷增加的雙方核威懾,軍工,特別是今年受益於國企改革三年試點收官年的主機廠值得重點關注。
風險提示:國內Omicron疫情超預期爆發,美聯儲貨幣政策及國內貨幣政策流動性超預期收緊,研究報吿使用的公開資料可能存在信息滯後或更新不及時的情況。
自下而上角度來看,中泰行業分析師關注個股如下。
電子:反彈關注“含車量”與“國產替代”雙主線(中泰電子 王芳)
未來十年汽車電動智能化和國產替代是最重要的兩大方向,同時具備“含車量”+“國產替代”雙主線邏輯的優勢廠商,將迎來高成長的黃金髮展期。
1、電動化加速滲透革新產業鏈,智能化迎來風口催化劑不斷,汽車電動智能化引領高景氣發展方向。建議關注:
1)受益電動化和光伏爆發的IGBT板塊:時代電氣、斯達半導、揚傑科技、士蘭微、新潔能;
2)智能化確定性最高的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韋爾股份、舜宇光學、聯創電子、永新光學。
2、國產替代大勢所趨,需求拉動疊加替代加速,半導體龍頭因勢崛起。建議關注:
1)模擬&MCU:聖邦股份、兆易創新;
2)擴產後週期材料:江豐電子、滬硅產業、立昂微、興森科技等;
3)加速國產化設備:北方華創、華峯測控等。
風險提示:新能源車銷量不及預期 、國產替代進度不及預期
醫藥:反彈看什麼?新冠主線+估值修復,同時關注一季報業績(中泰醫藥 祝嘉琦)
醫藥板塊經過半年多的調整,估值已經回到舒適區間,多數優質龍頭標的已具備明顯性價比,看好醫藥反彈持續趨勢。
我們認為新冠有望成為貫穿全年的主線,疫情反覆、研發進度、項目訂單均可能對板塊產能催化。重點看好新冠口服藥產業鏈、及檢測,相關公司兼具基本面支撐和新冠彈性。
①口服藥重點關注三個方向:海外藥企的CDMO;國內研發及生產代工企業;海外仿製藥MPP授權。重點關注君實生物、九洲藥業、普洛藥業、奧翔藥業、復星醫藥、奧鋭特、美諾華、司太立、同和藥業等。
②檢測相關:建議關注萬孚生物、諾唯贊、萬泰生物、樂普醫療等IVD檢測標的,以及相關試劑、耗材上游標的如義翹神州、百普賽斯、拱東醫療等。
高估值板塊調整後的修復:①看好基本面無虞,相對低估的CDMO/CRO板塊:新冠催化疊加的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凱萊英、博騰股份、九洲藥業等;景氣度持續上行的CRO企業昭衍新藥、泰格醫藥等。②疫苗板塊:智飛生物、萬泰生物等。
一季報業績有望快速增長的板塊和個股:我們初步預計CDMO/CRO、疫苗、檢測、API板塊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建議重點關注。
風險提示事件:新產品研發風險,政策擾動風險等。
家電:深度調整後買什麼?(中泰家電 鄧欣)
家電板塊近5年共經歷四次深度調整,本輪個股已調至底部區間。回顧歷次大跌反彈,超跌及有增長的個股可跑出超額收益。本輪家電股普遍超跌,後續反彈核心看新的增長點,我們看好:1)家電龍頭2B業務增量2)成長品類的新品邏輯3)上游供應鏈企業產業新機遇。
家電超跌無疑,此時更應關注新的增長點。歷史不會簡單重複,本輪增長點或與前三次反彈不同:①廚小電難重複20年高景氣,20年新購置的廚小電尚未到替換週期②不應對地產期待過高:當前時間期待地產竣工、銷售出現方向性逆轉並不現實,且21年底市場已交易過相關邏輯。
結合近期調研及數據跟蹤,我們認為新的增長來源於三方面:①穩健類標的2B業務轉型②成長類標的的新品邏輯③零部件公司的產業新機遇。
投資建議關注三條主線:
1、 穩增長:推薦美的集團、海爾智家;
2、 高成長:推薦科沃斯、石頭科技、光峯科技、極米科技、億田智能、火星人;
3、 找彈性:關注德昌股份、盾安、三花、海信家電。
化工板塊有哪些“錯殺”個股?(中泰化工 謝楠)
萬華化學和寶豐能源目前屬於屬於典型“錯殺”個股,估值便宜價值凸顯。
萬華化學:我們認為公司主營產品MDI作為現金奶牛業務在2022年仍將保持強勁的盈利能力。2021年公司石化系列盈利再創新高。2021年公司聚氨酯、石化、ADI、水性樹脂、TPU、PC 等產品銷量均創歷史紀錄,2022年依然看點不斷。
寶豐能源:煤制烯烴的龍頭企業持續強化成本優勢,研發助力高端產品開發。看好煤制烯烴行業盈利彈性。焦炭盈利有望持續。太陽能電解制氫儲能及應用項目穩步推進。
建材和新材料板塊有哪些機會?(中泰建材&新材料 孫穎)
建材和新材料的投資,我們認為一方面佈局景氣度,一方面佈局超跌反彈。
景氣度和業績兑現度選玻纖、石英和碳纖維:
1)粗紗景氣超預期,電子布價格已回落至底部區間,【中國巨石】市佔率、成本競爭力逆勢增強,當前市值安全邊際高。今年行業粗紗新增產能小於需求,能耗雙控背景下,行業新增難度增加,落地節奏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需求端玻纖相較於鋼、鋁的性價比是凸顯的,所以我們認為未來行業週期性是弱化的。疊加上天然氣價格高企,粗紗的景氣度延續性會較高。
2)石英砂景氣度高,【石英股份】今年演繹的是市佔率快速提升和結構升級,重在景氣度;雖短期受疫情影響部分產量,但供給端收縮(連雲港是國內石英砂主要供應地)預計將帶來價格更大的彈性。
3)碳纖維高景氣延續,未來會在需求領域(風電、CCor氫能)和環節(原絲or碳絲)上存在分化,一定要選具備持續降本且有原絲生產能力的企業,建議關注【中復神鷹,擬IPO】、【吉林碳谷】和【吉林化纖】。
品牌建材望迎來估值修復:前期因為地產需求走弱及資金緊張帶來的估值和業績雙殺預計基本結束,龍頭所演繹的市佔率提升邏輯沒有變化。需要因素來看,雖然還未觀測到地產銷售拐點。但財政部表示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税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證監會表示同時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有力有效化解房地產企業風險;外匯局表示積極配合有關部門促進房地產市場、平台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穩定市場預期,這一系列的舉措無疑為需求的逐步修復奠定基礎。油價已從高位回落,可以重點關注成本與油價關聯性高的細分賽道,目前是良好的左側佈局時點,【公元股份】【堅朗五金】【東方雨虹】【科順股份】值得重點關注。
低估值防禦首選石膏板和水泥:共同特點是現金流和競爭格局好。
1)石膏板【北新建材】的高市佔率意味着高定價權,且品牌升級逐步兑現。
2)在“穩增長”預期下,22年水泥的邏輯不在需求,而在供給端的進一步協同和優化,盈利韌性的維持,【海螺】在穩,彈性選【上峯】【華新】【中國建材】。需求同源受益基建且有成長性的減水劑及功能性材料龍頭【蘇博特】亦可重點關注。
光伏玻璃產業週期底部,成本支撐下,行業下行風險有限,選擇量增確定性高且成本具備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福萊特】【信義光能】,建議關注【旗濱集團】【南玻A】。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的風險;疫情導致需求低於預期;限產放鬆、新增產能風險;2B端企業資金週轉不暢的風險。
紡服有哪些機會?(中泰紡服 王雨絲)
建議關注估值處於中長期低位的運動龍頭,安踏、李寧。此外,建議關注回調明顯,被低估的台華新材:
近期市場擔憂:
1、原油漲價致盈利能力下降。PA6和PA66切片價格年初至今分別+2.3%/-12.7%,未來預計成本出現明顯上漲概率較小:①上游己內酰胺和己二腈加速擴產,供給快速增加。②台華作為民用長絲領域頭部客户,有一定議價權。歷史上原材料漲價可傳導,毛利率波動更多取決於產能利用率及產品結構變化。
2、66業務盈利能力下降。我們認為盈利能力無憂:工藝、管理、設備壁壘高,目前還沒有國內競爭者實質性進入,從頭開始到高品質穩定量產還需3-5年。且隨着規模擴張和良品率提升,公司不論是相對海外對手還是國內潛在競爭者優勢都將進一步擴大。
3、疫情影響下游需求。若後續疫情加劇,公司需求有望好於同行:疫情主要影響傳統尼龍6業務需求,當前看訂單充足。而公司新業務高端差異化錦綸66/化學法再生/高強6業務需求確定性較高。因其下游為高景氣的運動瑜伽,且在終端競爭加劇下,更多品牌希望通過面料升級等方式提升產品力。
此外,高壁壘高盈利空間大的再生業務也提供了長期增長動力。下游品牌重視環保成為趨勢,而公司是全球化學法再生錦綸領域為數不多的有量產能力者,客户需求迫切。
預計22Q1收入在紗線新產能達產下實現高增長,利潤在高基數(21Q1有庫存收益)及疫情下,保持較好增長;預計公司2022/23年淨利潤6/9.5億元,分別同增約30%/ 60%,對應估值分別為16x/10x,顯著低估。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風險。
計算機有哪些機會?(中泰計算機 聞學臣)
當前時點計算機板塊基本面、估值均比較樂觀。計算機從長期來看,無論是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還是國產替代的需求,還是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當前加速落地帶來技術變革需求,都在加速釋放。從中短期來講,各個行業訂單維持持續成長的景氣度趨勢。從估值視角,當前的估值水平已經到了 2018 年的估值位置。投資建議上,龍頭的核心資產,都已經處於比較好的價值區間,包括廣聯達,恆生電子,深信服、金山,還有用友網絡等比較核心的品種。
站在當前,我們看全年景氣度的確定性高的領域,建議關注金融 it 、衞星遙感以及醫療方向。金融 it從下游的支付意願上,在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金融信創的背景下,整個行業的 it 支出的意願非常高。另外,金融行業在經濟環境下相對比較有支付能力。金融 it 整體的景氣度上確定性較高。建議重點關注宇信科技,從彈性的視角,建議重點關注天陽科技和京北方。保險it方面建議關注中科軟,在整個行業的市佔率大約40%,也是持續向上的公司。它的利潤在十多年下來有20%的複合增長,可能會延續這樣的趨勢,現金流本身也是遠高於淨利潤。中科軟本身現在的估值對應應該在 22 倍左右。宇信科技,對應到今年的估值也在22-23倍這樣的水平上,增速可能在 30 %。另外衞星遙感這塊是屬於這兩年確定性高景氣度的方向,建議關注航天宏圖和中科星圖。
醫療 it :在公衞及醫保的景氣度有確定性保障。對應到這次疫情,國家對於整個公共衞生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建議關注創業慧康。
風險提示:監管政策變化風險;人才競爭加劇;新業務拓展不及預期;公開資料可能存在信息滯後與更新不及時的風險
三個細分方向尋找通信錯殺標的(中泰通信 陳寧玉)
站在當前的時間點,既要考慮估值,也要考慮未來業務中長期的確定性。所以選三個細分方向,第一個細分方向是物聯網,第二個是汽車智能化相關,第三個是海纜。
1)從物聯網和智能化這兩個細分來看。主要邏輯是1)終端創新,帶來新的需求;2)國內的供應鏈國產化,以及國內供應鏈在全球的供應鏈中崛起。公司邏輯相似但是節奏可能不一樣。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這幾年各個行業物聯網的應用率在持續提升。未來整個行業的需求會持續的有滲透率的提升。從物聯網個模組的角度來看,選公司一定要看上游替代芯片的競爭格局。有上游的深度合作,才能夠在未來的產品創新當中以及客户服務的執行中有優勢,所以建議關注移遠通信、廣和通以及美格智能。結合現在的估值來看,我們覺得廣和通是錯殺的標的。
2)汽車智能化的邏輯就是智能化加電動化加國產化,三個大的邏輯,跟前面是非常類似的,只不過在這個現在時間點來看的話,這些供應鏈是崛起的開始。重點關注三個標的,一個是瑞可達,包括汽車控制器科博達,還有車載功率聞泰科技。
3)海纜:整個一季度來看,三家公司中,中天科技發佈了一季報,東方通信、亨通光電也發佈了新的中標的訂單,整個景氣度今年非常好。
4)從個股角度來看,建議關注寶信軟件。公司兩塊業務軟件信息化、税中心,兩塊業務都有很強的資源支持和技術。公司做了兩期的股權激勵。再加上軟件信息化整體的自主可控,公司也開發了新的 PRC 產品。綜合來看,公司作為央企,整體業務的競爭實力非常強。
風險提示:5G投資不及預期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海外貿易爭端、市場系統性風險等
互聯網如何佈局超跌反彈?(中泰互聯網 韓筱辰)
目前互聯網行業監管層面已經開始出現一些積極信號,我們認為有五個原因導致下跌。第一點是中國在俄烏局勢內的表態;第二點是去年一整年的強監管和政策的不確定性,其中包括資本的無序擴張以及低價傾銷等等;第三點是 SEC 發佈退市風險清單,將 5 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列入暫定清單;第四個由於業績增速的放緩,導致整體中概股以及港、美、科技這邊的業績調整;第五點是滴滴和 boss 直聘等具有潛在數據安全公司的下市風險。五條中的任意一條落地都會使得整個互聯網板塊股價反彈。建議關注美團、騰訊以及京東。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增長不及預期,政策風險,變現率及毛利率提升不及預期,新業務拓展低於預期,業務過度多元化、協同不足,運營資金不足,盈利不達預期,研報使用的信息數據更新不及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