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中概,一夜變天
格隆匯 03-11 17:43

作者 | 美股研習社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01 劇變

年初以來,黑天鵝頻發,好像天天都在見證歷史。真的,太難了。

昨夜(3月10日)中概再度慘遭血洗。數字已經報不動了,基本都是10個點打底。

3月10日熱門中概漲跌幅排序

這次事件,起因是SEC美國證監會官網披露的一條消息:有5家中概股因《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而進入被識別清單,分別是百濟神州、百盛中國、再鼎醫藥、和黃醫藥、盛美半導體。根據文件顯示,這份名單的確認日期是3月8日,如果相關主體認為有誤,應在不晚於22年3月29日前向SEC提交證據。

5家進入被識別清單公司名單

來源:SEC

熟悉美股的朋友可能知道,這次的事情看起來突然,但是實際上由來已久,近年來已經發酵過幾次了,核心在於“審計底稿”的問題。

02 核心問題

其實早在2013年,中方財政部和PCAOB(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就簽了一份備忘錄,不過美方對於這份備忘錄一直心存不滿。

到了2020年5月,美國國會參議院批准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同年12月,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這一法案。這個法案主要要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其證券禁止在美交易。

對這個法案,當時市場上普遍分析認為是在針對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在資本市場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有關各方開誠佈公地就加強跨境監管合作、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議題加強對話和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我們堅決反對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我們希望美方能夠為外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而不是想方設法設置種種障礙…”

覆盤當時的行情,可以發現中概上演了一波轟轟烈烈的大牛市,拼多多、電車新勢力、Bilibili等明星股都是成倍上漲,這個消息並沒有太被當回事。

PDD近5年股價走勢

來源:seekingalpha

然而到了去年9月,PCAOB就如何認定無法獲得審計底稿,出台了新的細則和框架。12月,SEC出台完整細則,其中有一點最為關鍵:在美上市公司的審計機構需向美國證監會部門通報審計細節以及工作底稿。

簡單點來講,“審計底稿”涉及到的是商業機密,往大了説,“信息安全”。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舉個例子,比如去年某家新在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涉及信息安全,遭到了史上最強監管。這個事情的影響至今餘波仍存,也成了許多人心中永遠的痛。

另外有一點:12月出台的細則,還明確了3年退市的計算點和標準,最早開始於2021年第一季度。美國證監會SEC會以中國公司次年提交的2021年報為基礎,判斷公司是否屬於審計底稿無法提供,而被認定為“被識別公司”,就像前文提到的5家。

大部分中概是以12月31日作為基準日,4月份之前提交年報。隨後SEC會進行審計和審核,如果連續3年被放入被識別公司清單,那麼將面臨退市的處罰後果。也就是説,如果一家公司2021年被放入,那麼在接下來連續三次被放入清單後,24年SEC會將公司從交易所退市(幾個工資日就可完成禁止交易)。這次被SEC加入“被識別公司清單”的5家,都是剛剛出完年報。接下來的1個多月時間,可能中概會接連被納入這個清單,很難倖免。

還有一個噁心的事:2021年美國參議院還通過了《加速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草案,目前還未進入眾議院表決議程。這個法案最主要的內容是將審查時間從三年縮短到了兩年。

那麼中概有什麼能做的?

03 應對

首先,這個事情還沒有完全落定,後續仍有談判的餘地。理論上在第三次被識別前,也就是2-3年時間內,都還是能談的,主要要看美方通過這個到底要什麼——美很明確數據安全是我們的底線,所以這個只是籌碼。那麼在做不到脱鈎的情況下,可能會拿這個籌碼和我們要更多的東西,比如買美債,加大進口,金融開放等等。

鬥而不破,大概率還是未來中美的主線,所以談判並不那麼悲觀。

除此之外,中概自身還能做兩件事:第一個是回港回A上市;第二個則是私有化。其實從去年的回港潮來看,不少中概已經有所準備。

政策風險,向來是最難定價的。但越是危險的時候,也越藏着大的機遇。現在無疑是考驗承受能力和判斷的時刻,往往在至暗中看到曙光的,會是最後的贏家。

前路風急浪高,朋友們各自珍重。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