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估值6000億!保時捷“單飛”上市,大眾等不及了!

最近,一枚消息炸彈投入了汽車圈,保時捷收拾收拾準備上市了。

公開消息顯示,大眾汽車集團發佈聲明稱,大眾汽車和保時捷控股(SE)董事會已達成了一項框架協議,明確保時捷汽車(AG)將會獨立上市

圖片來源:網絡

而根據市場預測,若保時捷汽車可以獨立上市,其估值或達到600 億至 850 億歐元(約4275至6057億人民幣)之間。

近年來,不少豪車品牌紛紛選擇獨立上市,在此之前,法拉利已經給它們做了一個好示範。

要知道早在2015年10月,法拉利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當時的發行價每股52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受益於銷量積極,2021年法拉利交付量達到1.12萬輛,同比增長22.3%,創出歷史新高,而目前的法拉利股價已經翻了好幾倍,達到203.74美元,最新總市值為373.77億美元。

圖片來源:富途

這一高光確實叫不少豪車品牌豔羨不已,如今保時捷也擁有了獨立上市的機會,自然也會想要擁有類似或者更甚的輝煌,或者説它背後的大眾需要這麼一個機遇。

1

大眾的王牌資產

談起大眾和保時捷的關係,確實叫人津津樂道。

畢竟,當年那場圍繞控制權的爭奪大戰確實很跌宕起伏。

想當年,保時捷的母公司——保時捷控股一直想要拿到大眾集團的實際控制權,當時有個《大眾法》,股東需要持有超過80%的股份才能獲得大眾集團的控制權,而在《大眾法》被廢除後,根據當時德國的法律規定,股東持有者的股份達到75%才能獲得德國公司的控制權。於是它開始大量收購大眾集團股份,試圖達到目的。

幾番博弈之下,保時捷控股拿到了74.1%的大眾股份,距離美夢只有一步之遙。然而,時運不濟,最終未能成功,甚至最後還讓保時捷成為了大眾集團旗下的子品牌。

如今來看,不得不説,拿到保時捷,是大眾集團做的一次很划算的買賣。

保時捷無疑成為了大眾集團的“利潤奶牛”,是塊優質資產,甚至可以説是全球最會賺錢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全球營業收入達到 231 億歐元,同比增長 19.1%,銷售利潤為 36 億歐元,同比增長 78.4%,保持超過15%的銷售回報率。

而回顧過去一年,保時捷銷量也走勢積極,2021年保時捷在全球範圍內累計銷量30.19萬輛,同比增長11%。而保時捷全球最暢銷的車型分別為Macan、Cayenne、Taycan、911、Panamera和718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的力量不容忽視,保時捷2021年在中國累計交付9.5671萬輛,同比增長8%,連續7年成為其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在全球市場銷量佔比32%。

其中,SUV車型持續蟬聯中國市場最暢銷車型;豪華轎車 Panamera市場需求依然旺盛,新車交付量同比增長26%;傳奇跑車 911 同比增長 67%,連續兩年實現高水平的雙位數增長;中置發動機跑車718達到74%的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乘上汽車轉型的風口,保時捷也在全力衝刺電動化進程,目前效果也較為亮眼。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保時捷電氣化車型新車交付量佔比18%,同比增長8%,在傳統豪華汽車品牌中排在首位。目前保時捷在中國市場共引進了16款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車型,其中,2021年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車Taycan全球銷量達到41296台,而在中國市場Taycan的交付量達到7315台,佔全球總銷量的17.7%。

圖片來源:網絡

按照它公開的規劃,2023年保時捷將推出第二款純電動車Macan;而到2025年,保時捷新能源車型的銷量佔比要達到50%;且到2030年新能源車型的銷量佔比超80%。

顯然,在未來,保時捷將在混合動力、電氣化、數字化方面繼續加大投入,畢竟目前它在技術上還存在一些短板,無論是軟件系統,還是電池性能都亟待提升,若能順利上市,確實多了個吸納資金的渠道,利於品牌加快轉型升級的腳步。

2

大眾急着轉型

而保時捷若是能邁出獨立上市的這一步,大眾集團也將受益,畢竟作為傳統車企,它也想通過籌集的資金進行升級革新,向電動汽車轉型。

如今的汽車產業已不比以前,一句“大人,時代變了”足以概括。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銷量達到近650萬輛,同比增長108%,其中,中國、歐洲市場的增長空間頗受看好。

電動汽車產業的興盛已經全面鋪開,傳統車企若是不能抓住機遇,是真的很容易被拍死在時代的沙灘上的。

畢竟,特斯拉已經很強勢地在搶蛋糕,而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也迎頭趕了上來,甚至也開始進軍有利可圖的歐洲市場,特斯拉在歐洲建設的超級工廠很快就要投產這一消息已經令不少車企感到了危機。

圖片來源:網絡

回顧最新財報,雖然保時捷為大眾集團“保駕護航”,但整體來看其業績並不樂觀。

2021年第三季度大眾集團實現營收569.3億歐元,同比下降4.1%;調整後營業利潤28億歐元,同比下降12%。受到“缺芯”潮的影響,大眾集團無法保證產能的輸出,積壓了訂單,進而影響了交付量。例如,2021年前三季度在中國市場共交付汽車約255萬輛,同比下降4.1%。

圖片來源:官方

具體來看,雖然ID.系列車型在歐洲人氣滿滿,但這一系列車型在中國的銷量還沒完全達到預期。公開數據顯示,從2021年3月底正式交付以來,大眾 ID. 家族2021年累計交付量為 70625 台。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可以發現,大眾的轉型並不易,畢竟特斯拉此前建立的護城河並不容易被打破,它能做的便是儘快縮小差距,以填補缺口,畢竟原材料漲價又或是技術的引入都需要高企的成本,這便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根據大眾集團的計劃,在未來五年擬將890 億歐元用於軟件和電動汽車等技術,佔當期總投資額的56%。

公開數據顯示,大眾計劃到2030年在歐洲市場的新車銷量中,純電動車滲透率要達到70%以上,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純電動車滲透率達到50%,想要完成這一目標,還是頗具挑戰的。

3

結語

作為傳統車企的代表,大眾集團近年來已經在加快電動化轉型的腳步,試圖追趕特斯拉等對手,如今旗下王牌保時捷若能早日獨立上市,對於它和子品牌來説都是一件好事,保時捷可以在獲取資金的同時,提升其品牌價值,也將為大眾的轉型加以助力,畢竟如今市面上羣雄逐鹿,卷得激烈,留給傳統車企的時間也並不多了。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