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2021年國民經濟成績單發佈!全年GDP超114萬億,人均GDP突破8萬元
格隆匯 02-28 10:20

本文來自:國家統計局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官網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統計公報》)。

其中內容涵蓋了農業、工業和建築業、服務業、國內貿易、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經濟、財政金融、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科學技術和教育、文化旅遊、衞生健康和體育、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等方面。

值得關注的是數據顯示,據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143670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全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3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7個百分點。

2021年國民總收入超113萬億,人均GDP突破8萬元。《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1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比上年增長8.0%。國民總收入1133518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全員勞動生產率[5]為146380元/人,比上年提高8.7%。

人口方面,年末全國人口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死亡率為7.18‰;自然增長率為0.34‰。

就業方面,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465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6773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員比重為62.7%,比上年末上升1.1個百分點。全國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比上年增長2.4%。

消費方面,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8.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1.0%。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2.2%。

外匯儲備方面,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2502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6億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兑6.4515元人民幣,比上年升值6.9%。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評讀指出,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而最新發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面展現了一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取得的新成就,生動記錄了奮進新徵程路上取得的新成績。

以下為《統計公報》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

國家統計局

2022年2月28日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徵程,沉着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鬥的結果。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1143670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3]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086億元,比上年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450904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609680億元,增長8.2%。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3%。全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3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7個百分點。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比上年增長8.0%。國民總收入[4]1133518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全員勞動生產率[5]為146380元/人,比上年提高8.7%。

年末全國人口[7]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42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死亡率為7.18‰;自然增長率為0.34‰。全國人户分離的人口[8]5.04億人,其中流動人口[9]3.85億人。

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465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6773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員比重為62.7%,比上年末上升1.1個百分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比上年多增83萬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6%。全國農民工[11]總量29251萬人,比上年增長2.4%。其中,外出農民工17172萬人,增長1.3%;本地農民工12079萬人,增長4.1%。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8.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1.0%。農產品生產者價格[12]下降2.2%。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53個,下降的為17個;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43個,持平的為1個,下降的為26個。

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2502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6億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兑6.4515元人民幣,比上年升值6.9%。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成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14]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2%,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1%;裝備製造業[15]增加值增長12.9%,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4%。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16]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17]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6.0%。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18]比上年增長17.1%。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367.7萬輛,比上年增長152.5%;集成電路產量3594.3億塊,增長37.5%。全年網上零售額[19]13088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4.1%。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887萬户,日均新登記企業2.5萬户,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1.5億户。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進。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個百分點。分區域看[20],全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592202億元,比上年增長8.1%;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50132億元,增長8.7%;西部地區生產總值239710億元,增長7.4%;東北地區生產總值55699億元,增長6.1%。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96356億元,比上年增長7.3%;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530228億元,增長8.7%;長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276054億元,增長8.4%。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深入實施。

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22]比上年下降2.7%。在監測的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佔64.3%,未達標的城市佔35.7%;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全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4.9%,Ⅳ類斷面比例為11.8%,Ⅴ類斷面比例為2.2%,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2%。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763萬公頃,比上年增加86萬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2992萬公頃,減少15萬公頃;小麥種植面積2357萬公頃,增加19萬公頃;玉米種植面積4332萬公頃,增加206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03萬公頃,減少14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310萬公頃,減少3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46萬公頃,減少11萬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增產2.0%。其中,夏糧產量14596萬噸,增產2.2%;早稻產量2802萬噸,增產2.7%;秋糧產量50888萬噸,增產1.9%。全年穀物產量63276萬噸,比上年增產2.6%。其中,稻穀產量21284萬噸,增產0.5%;小麥產量13695萬噸,增產2.0%;玉米產量27255萬噸,增產4.6%。

全年棉花產量573萬噸,比上年減產3.0%。油料產量3613萬噸,增產0.8%。糖料產量11451萬噸,減產4.7%。茶葉產量318萬噸,增產8.3%。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887萬噸,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豬肉產量5296萬噸,增長28.8%;牛肉產量698萬噸,增長3.7%;羊肉產量514萬噸,增長4.4%;禽肉產量2380萬噸,增長0.8%。禽蛋產量3409萬噸,下降1.7%。牛奶產量3683萬噸,增長7.1%。年末生豬存欄44922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0.5%;全年生豬出欄67128萬頭,比上年增長27.4%。

全年水產品產量6693萬噸,比上年增長2.2%。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5388萬噸,增長3.1%;捕撈水產品產量1305萬噸,下降1.5%。

全年木材產量9888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6%。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積46萬公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88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72575億元,比上年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8.0%;股份制企業增長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8.9%;私營企業增長10.2%。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5.3%,製造業增長9.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1.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7%,紡織業增長1.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7.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2%,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2.4%,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2.6%,汽車製造業增長5.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6.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5.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9%。

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7692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7.9%。其中[26],火電裝機容量129678萬千瓦,增長4.1%;水電裝機容量39092萬千瓦,增長5.6%;核電裝機容量5326萬千瓦,增長6.8%;併網風電裝機容量32848萬千瓦,增長16.6%;併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30656萬千瓦,增長20.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87092億元,比上年增長[27]34.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22770億元,比上年增長56.0%;股份制企業62702億元,增長4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22846億元,增長21.1%;私營企業29150億元,增長27.6%。分門類看,採礦業利潤10391億元,比上年增長190.7%;製造業73612億元,增長31.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3089億元,下降41.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74元,比上年減少0.23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81%,提高0.76個百分點。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比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28]為77.5%。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801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利潤8554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3620億元,增長8.0%。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10493億元,比上年增長11.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7061億元,增長12.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7853億元,增長14.5%;金融業增加值91206億元,增長4.8%;房地產業增加值77561億元,增長5.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43956億元,增長17.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35350億元,增長6.2%。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8.7%,利潤總額增長13.4%。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29]530億噸,貨物運輸週轉量223574億噸公里。全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55億噸,比上年增長6.8%,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7億噸,增長4.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8272萬標準箱,增長7.0%。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83億人次,比上年下降14.1%。旅客運輸週轉量19758億人公里,增長2.6%。

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30151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732萬輛),比上年末增加2064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6246萬輛,增加1852萬輛。民用轎車保有量16739萬輛,增加1099萬輛,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5732萬輛,增加1059萬輛。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30]13698億元,比上年增長25.1%。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0.9億件,包裹業務0.2億件,快遞業務量1083.0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0332億元。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31]16960億元,比上年增長27.8%。年末移動電話基站數[32]996萬個,其中4G基站590萬個,5G基站143萬個。全國電話用户總數182353萬户,其中移動電話用户164283萬户。移動電話普及率為116.3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33]53579萬户,比上年末增加5224萬户,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户[34]50551萬户,增加5136萬户。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户[35]13.99億户,增加2.64億户。互聯網上網人數10.32億人,其中手機上網人數[36]10.2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73.0%,其中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7.6%。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户接入流量2216億GB,比上年增長33.9%。全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7]完成軟件業務收入9499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7.7%。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0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1558億元,增長12.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265億元,增長12.1%。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393928億元,增長11.8%;餐飲收入額46895億元,增長18.6%。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8%,飲料類增長20.4%,煙酒類增長21.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2.7%,化粧品類增長14.0%,金銀珠寶類增長29.8%,日用品類增長14.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0.0%,中西藥品類增長9.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8.8%,傢俱類增長14.5%,通訊器材類增長14.6%,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0.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1.2%,汽車類增長7.6%。

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04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2.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5%。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552884億元,比上年增長4.9%。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544547億元,增長4.9%。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中,分區域看[39],東部地區投資增長6.4%,中部地區投資增長10.2%,西部地區投資增長3.9%,東北地區投資增長5.7%。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中,第一產業投資14275億元,比上年增長9.1%;第二產業投資167395億元,增長11.3%;第三產業投資362877億元,增長2.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40]307659億元,增長7.0%。基礎設施投資[41]增長0.4%。社會領域投資[42]增長10.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47602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住宅投資111173億元,增長6.4%;辦公樓投資5974億元,下降8.0%;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2445億元,下降4.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1023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173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22761萬平方米,增加381萬平方米。

全年全國各類棚户區改造開工165萬套,基本建成205萬套;全國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工建設和籌集94萬套。

七、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91009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48億元,增長21.2%;進口173661億元,增長21.5%。貨物進出口順差43687億元,比上年增加7344億元。對“一帶一路”[44]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115979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出口65924億元,增長21.5%;進口50055億元,增長26.4%。

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52983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服務出口25435億元,增長31.4%;服務進口27548億元,增長4.8%。服務進出口逆差2113億元。

全年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新設立企業47643家,比上年增長23.5%。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1494億元,增長14.9%,折1735億美元,增長20.2%。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含通過部分自由港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5336家,增長24.3%;對華直接投資金額743億元,增長29.4%,折112億美元,增長36.0%。全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3469億元,增長17.1%,折522億美元,增長22.1%。

全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7332億元,比上年下降3.5%,折1136億美元,增長3.2%。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203億美元,增長14.1%。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9996億元,比上年下降7.1%,折1549億美元,下降0.6%。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成營業額897億美元,下降1.6%,佔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比重為57.9%。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2萬人。

八、財政金融

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税收收入172731億元,增長11.9%。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22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全年新增減税降費約1.1萬億元。

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238.3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0%;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64.7萬億元,增長3.5%;流通中貨幣(M0)餘額9.1萬億元,增長7.7%。

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45]31.4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少3.4萬億元。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6]314.1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末增長10.3%,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191.5萬億元,增長11.6%。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38.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0.2萬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32.3萬億元,增加19.7萬億元。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98.5萬億元,增加20.1萬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92.7萬億元,增加19.9萬億元。人民幣普惠金融貸款[47]餘額26.5萬億元,增加5.0萬億元。

年末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餘額242496億元,比年初增加26607億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餘額548849億元,增加53181億元。其中,個人短期消費貸款餘額93558億元,增加6080億元;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455292億元,增加47101億元。

全年滬深交易所A股累計籌資[48]16743億元,比上年增加1326億元。滬深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上市A股481只,籌資5351億元,比上年增加609億元,其中科創板股票162只,籌資2029億元;滬深交易所A股再融資(包括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轉股)11391億元,增加717億元。北京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11只,籌資[49]21億元。全年各類主體通過滬深交易所發行債券(包括公司債、可轉債、可交換債、政策性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和企業資產支持證券)籌資86553億元,比上年增加1776億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50]掛牌公司6932家,全年掛牌公司累計股票籌資260億元。

全年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51]14.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0.5萬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2]44900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3572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9657億元,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671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5609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3540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賠款及給付4381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7687億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53]29975元,增長8.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3504元,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6902元,增長11.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50,比上年縮小0.06。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54],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5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3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4949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5836元。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長8.8%。全年脱貧縣[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比上年增長1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上年增長13.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6%。其中,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56]10645元,比上年增長17.8%,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4.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307元,增長12.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16元,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3%。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8%,其中城鎮為28.6%,農村為32.7%。

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807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5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4797萬人,增加55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36424萬人,增加293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5422萬人,增加96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100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2958萬人,增加1268萬人。年末全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5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8284萬人,增加1521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9086萬人,增加15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3851萬人,增加283萬人。年末全國共有738萬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474萬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438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57]救助供養,全年臨時救助[58]1089萬人次。全年國家撫卹、補助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817萬人。

年末全國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4.3萬個,其中養老機構4.0萬個,兒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801個。民政服務牀位[59]840.2萬張,其中養老服務牀位813.5萬張,兒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牀位9.6萬張。年末共有社區服務中心2.9萬個,社區服務站47.2萬個。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44%,其中基礎研究經費1696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資助4.87萬個項目。截至年末,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533個,納入新序列管理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9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636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212家。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累計設立36支子基金,資金總規模624億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0]1287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61]2551家。全年授予專利權460.1萬件,比上年增長26.4%;PCT專利申請受理量[62]7.3萬件。截至年末,有效專利1542.1萬件,其中境內有效發明專利270.4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63]7.5件。全年商標註冊773.9萬件,比上年增長34.3%。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67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7294億元,比上年增長32.0%。

全年成功完成52次宇航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火星,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等任務相繼實施,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羲和號探日衞星成功發射運行。祖沖之二號、九章二號成功研製,我國在超導量子和光量子兩種物理體系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海鬥一號全海深無人潛水器打破多項世界紀錄。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

年末全國共有國家質檢中心869家。全國現有產品質量、體系和服務認證機構932個,累計完成對87萬家企業的認證。全年制定、修訂國家標準2815項,其中新制定1900項。全年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64]為93.08%。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7.7萬人,在學研究生333.2萬人,畢業生77.3萬人。普通、職業本專科[65]招生1001.3萬人,在校生3496.1萬人,畢業生826.5萬人。中等職業教育[66]招生656.2萬人,在校生1738.5萬人,畢業生484.1萬人。普通高中招生905.0萬人,在校生2605.0萬人,畢業生780.2萬人。初中招生1705.4萬人,在校生5018.4萬人,畢業生1587.1萬人。普通小學招生1782.6萬人,在校生10779.9萬人,畢業生1718.0萬人。特殊教育招生14.9萬人,在校生92.0萬人,畢業生14.6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805.2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1.4%。

十一、文化旅遊、衞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044個,博物館3671個。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17個,總流通[67]72898萬人次;文化館3317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户2.01億户,其中有線數字電視實際用户1.95億户。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5%,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7%。全年生產電視劇194部6736集,電視動畫片78372分鐘。全年生產故事影片565部,科教、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68]175部。出版各類報紙276億份,各類期刊20億冊,圖書110億冊(張),人均圖書擁有量[69]7.76冊(張)。年末全國共有檔案館4233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8931萬卷(件)。全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11906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6.0%。

全年國內遊客32.5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城鎮居民遊客23.4億人次,增長13.4%;農村居民遊客9.0億人次,增長11.1%。國內旅遊收入29191億元,增長31.0%。其中,城鎮居民遊客花費23644億元,增長31.6%;農村居民遊客花費5547億元,增長28.4%。

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衞生機構103.1萬個,其中醫院3.7萬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5萬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97.7萬個,其中鄉鎮衞生院3.5萬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3.6萬個,門診部(所)30.7萬個,村衞生室59.9萬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1.3萬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380個,衞生監督所(中心)2790個。年末衞生技術人員112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27萬人,註冊護士502萬人。醫療衞生機構牀位957萬張,其中醫院748萬張,鄉鎮衞生院144萬張。全年總診療人次[70]85.3億人次,出院人數[71]2.4億人。截至年末,全國累計報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02314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94792例,累計死亡4636人。全國累計報吿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283533萬劑次。全國共有11937家醫療衞生機構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總檢測能力達到4168萬份/天。

年末全國共有體育場地[72]397.1萬個,體育場地面積[73]34.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41平方米。全年我國運動員在16個運動大項中獲得67個世界冠軍,共創12項世界紀錄。在第32屆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共獲得38枚金牌,獎牌總數88枚,位列奧運會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二位。全年我國殘疾人運動員在5項國際賽事中獲得110個世界冠軍。在第16屆殘奧會上,我國運動員共獲得96枚金牌,獎牌總數207枚,第五次蟬聯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位。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74]69.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4.8%。其中,工礦倉儲用地17.5萬公頃,增長4.9%;房地產用地[75]13.6萬公頃,減少12.2%;基礎設施用地37.9萬公頃,增長12.7%。

全年水資源總量29520億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592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9%。其中,生活用水增長5.3%,工業用水增長2.0%,農業用水增長0.9%,人工生態環境補水增長2.9%。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76]54立方米,下降5.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1立方米,下降7.0%。人均用水量419立方米,增長1.8%。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60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34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37.1%。種草改良面積[77]307萬公頃。截至年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國家公園5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2萬平方公里。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52.4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5.2%。煤炭消費量增長4.6%,原油消費量增長4.1%,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2.5%,電力消費量增長10.3%。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56.0%,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5.5%,上升1.2個百分點。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電石綜合能耗下降5.3%,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與上年持平,噸鋼綜合能耗下降0.4%,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2.1%,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5%。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78]下降3.8%。

全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質[79]達到國家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面積佔81.3%,三類海水佔5.2%,四類、劣四類海水佔13.5%。

在開展城市區域聲環境監測的324個城市中,全年晝間聲環境質量好的城市佔4.9%,較好的佔61.7%,一般的佔31.5%,較差的佔1.9%。

全年平均氣温為10.53℃,比上年上升0.28℃。共有5個颱風登陸。

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1174萬公頃,其中絕收163萬公頃。全年因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77億元,因乾旱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1億元,因低温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3億元,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億元。全年大陸地區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20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7億元。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616起,受害森林面積約0.4萬公頃。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死亡26307人。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374人,比上年上升5.6%;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045人,下降23.7%。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1.57人,下降5.4%。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