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起底蘇翊鳴背後經紀公司,紅杉、騰訊、方源攢的局
格隆匯 02-21 11:05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投中網,作者:王滿華

谷愛凌之後,剛滿18歲的蘇翊鳴也火出圈了。

2月15日,小將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大跳台比賽中,以182.5的高分斬獲一枚金牌,這是中國首枚單板滑雪金牌,他本人也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冬奧冠軍。

賽後,一條關於“蘇翊鳴經紀人稱每天拒絕100個代言”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將蘇翊鳴的商業價值展露無遺。隨着運動員熱度不斷攀升,其背後“操盤手”,體育經紀公司Endeavor巍美也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Endeavor巍美成立於2016年,背後是全球最大的體育娛樂公司Endeavor集團。Endeavor 在全球30餘個國家經營娛樂、體育及時尚業務,簽約了卓別林、瑪麗蓮夢露、休·傑克曼、盜夢空間導演諾蘭等知名藝人和導演,以及科比、德約科維奇、李娜等體育明星,併為NHL、NFL、英超聯賽等國際賽事提供贊助招商。

根據Endeavor巍美此前在公眾號發佈的推文顯示,本次北京冬奧會,Endeavor共有15位/組簽約運動員參與賽事,集團旗下運動員一共獲得3金1銀2銅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Endeavor巍美也曾是“頂流”谷愛凌代表中國參賽的幕後推手,合作期間,公司曾幫助谷愛凌拿到奧地利紅牛的品牌代言,並登上多家國內外頂尖時尚雜誌。不過,二者的合作已於2021年2月終止。

目前,關於Endeavor巍美及Endeavor集團的介紹文章很多,這裏不再贅述。但關於Endeavor巍美,卻有兩點值得關注:

1、Endeavor巍美雖是Endeavor的中國子公司,卻是由紅杉中國牽頭,騰訊、方源資本、分眾傳媒等共同出資成立的,現任CEO黃海晨也曾是投資人,在弘毅投資工作多年,可以説,這是一傢俱有很強“資本基因”的公司。

2、VC/PE幫海外公司在中國成立合資子公司的不多,文娛/體育已經不是投資人熱切注視的賽道,主動“攢局”更是罕見。

於是,我帶着好奇試圖去扒了一下Endeavor巍美的前世今生。

好萊塢大佬殺入中國,VC/PE“攢局”

時間撥回到2016年6月,國際體育娛樂經紀公司WME-IMG(Endeavor的前身)宣佈成立中國子公司Endeavor巍美,該公司由紅杉中國牽頭,騰訊、分眾方源體育基金共同投資設立。根據天眼查,沈南鵬本人及騰訊的代表馬丹英現在仍為該公司董事。

這並非WME-IMG首次佈局中國。早在1993年,IMG還未被WME收購前就已經進入中國和體育總局合作,拿下了甲A聯賽的商務開發權,並推動了CBA的早期商業化;2009年,IMG還簽下了從體育總局單飛的李娜。合併後的WME-IMG集團更是對中國足球的推廣和市場營銷影響頗深,還已經拿下了中超聯賽2016-2017賽季國際電視獨家版權。

可以説,當時的WME-IMG在中國體育市場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選擇跟VC/PE合作成立合資子公司,更像是其為了實現中國業務的快速擴張、挖掘新機會而主動做出的一次“新嘗試”。

這樣判斷與集團自身的“基因”有關。回顧WME-IMG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這家公司十分善於利用資本手段突破業務天花板。

早在2013年,WME對IMG的那次歷史性收購,就是聯合銀湖資本共同完成的,且銀湖資本當時握有新公司WME-IMG的51%的股權,是其最大股東;2016年,WME-IMG又拿到了軟銀的2.5億美元注資,用於整合併購核心娛樂明星和體育賽事資源。

再來看當初參與出資的幾家機構,也很有講究。

根據通稿,那次合作是紅杉中國牽的頭。彼時,紅杉中國剛剛協助領英及Airbnb先後進入了中國市場,並幫助他們尋求本土化的運作方式,WME-IMG找來“攢局”的確再合適不過。

紅杉中國找來的騰訊和分眾方源體育,前者是當時最活躍的CVC之一,不僅擁有國內最大的流量入口微信和QQ,還在娛樂和體育領域手握豐富的產業資源;後者則是由分眾傳媒和方源資本共同成立的一支體育產業基金,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分眾傳媒作為國內梯媒巨頭,也深度掌控着線下流量入口。

上述幾家湊在一起,加上WME-IMG自身行業優勢,相當於資金、產業資源、投放都有了,堪稱“夢幻組合”。

有意思的是,Endeavor巍美的新任CEO黃海晨,過去也是投資人,他曾在弘毅投資工作多年,主要關注好萊塢市場及TMT領域,參與了眾多投資併購項目,包括髮掘了字節跳動和SMG影業等。

可以説,Endeavor巍美是一傢俱有很強“資本基因”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攢局”在風險投資圈並不少見,但文娛早不是投資人熱切注視的賽道了,加上WME-IMG是一家海外公司,這場“攢局”有哪些偶然和必然嗎?

看一下Endeavor巍美成立的年份,這個問題似乎有了答案。

“曇花一現”的文體投資

Endeavor巍美成立於2016年,當時,中國的娛樂和體育行業正在以一種接近瘋狂的方式增長。

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在五年裏從100億增長到近500億,成為了全球第二大電影票倉;受益於“46號文”的發佈和國家政策,中國的體育行業也在2015-2016年間突然成為了資本爭相投入的領域。

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文娛行業的投資數量曾達到峯值,高達2635起,總投資額超過1462億元;同年,體育產業也迎來投資巔峯,全年融資數多達199起,投融資總額超170億元。

從2015年開始,體育和娛樂行業就成為騰訊的投資重點,其先是以5年5億美元的“天價”拿下了NBA獨家轉播權,隨後又成立了企鵝和騰訊影業兩家電影公司;而蘇寧體育則是以2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國際米蘭68.55%左右的股份;暴風集團作為GP的上海浸鑫資本,也在當時以10億美金的價格控股了全球體育版權巨頭MP&Silva,而樂視體育期間的兩輪融資也從8億劇增到80億,估值一度超200億元。

機構“攢局”,大多出現在行業情緒高漲的時候。Endeavor巍美,一定程度上,正是中國文體產業投資那段“瘋狂歷史”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不過,這段“甜蜜時光”卻更像是曇花一現。自2018年以來,文娛投資呈現出斷崖式下降之勢。受到文娛行業監管趨嚴、二級市場股價下跌的傳導等因素影響,文娛行業2018年的投資數量降至1260起,該數字在2019年更是鋭減72.4%至348起,投資金額下調至824億元;另一方面,2019年,國內體育行業融資數量為84起,五年來首次下降至兩位數,融資金額為36億元人民幣,創2015年以來新低,2020年,國內體育相關公司的投融資迎來冰點,累計融資數量僅為53起,總額約合30億元人民幣。

當下,隨着冬奧運動會的熱度不斷攀升,以及國家“帶動3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號召,不少機構紛紛佈局,體育產業投資似乎迎來了轉機。不過,有投資人吿訴我:“只要國內體育行業還處於發展初期,沒有找到穩定的增長點,想要重演2015-2016年時期的“瘋狂”,就絕非易事。”

有意思的是,昨天某家PE機構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張長圖,數位投資人從冬奧會的角度大談未來投資機會。文中提到了科技、醫療、能源、安全,甚至是元宇宙等多個領域,卻唯獨沒有聊到體育投資本身。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