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投資者網,作者: 吳悦
1月下旬,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要求,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這意味着,國內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進入了加速期。
從政策層面傳遞的信號來看,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戰略的重中之重,並且這一次切切實實地開始了落地推廣,提出了具體的GDP佔比指標。這也催生了近段時間數字經濟相關板塊的炒作熱情。雖然春節前大盤持續調整,數字經濟概念板塊也跟隨大盤出現了一波下跌,但這條備受政策扶持的賽道,仍然有望在年後成為持續性的熱點之一。
不過,數字經濟的範圍很廣,在A股市場上,業務沾邊的公司數不勝數,對於身處其中的企業來説,哪些細分領域更符合此次國家政策扶持和推進的重點方向?哪些上市公司更有望從中受益?小編根據規劃細則梳理出一大主線和幾條支線,或能為投資者提供一些參考。
可能很多投資者已經注意到,在規劃的細則中特別強調了“東數西算”工程。這一工程就是把東部發達城市的數據,傳輸到西部資源豐富的地區進行運算和存儲,以此解決東西部地區算力供需失衡的問題。
也有市場人士將“東數西算”比喻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南水北調”,其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國內相關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同時帶動相對落後地區的產業發展。
從數據相關產業特徵來看,“東數西算”也勢在必行。通常數據運算和存儲需要龐大的數據中心支持,而數據中心建設又需要土地、電力等資源,但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是:東部地區算力需求大、供給不足;西部地區算力需求小,土地、電力等資源供給充沛。因此,“東數西算”工程將有助於降低東部地區的算力成本,同時帶動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
除了在規劃中提及“東數西算”工程,另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今年1月13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四部委聯合發文,同意在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
對此,市場各方普遍認為,這一事件意味着“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A股市場上的數字經濟概念指數也應聲而漲,1月14日至1月18日,三個交易日累計上漲4.77%,而同期上證指數僅微漲0.41%。
根據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四部委聯合發佈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涉及的地區主要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貴州、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八大國家樞紐節點。其中成渝、貴州、內蒙古、寧夏、甘肅是東部算力需求的主要接收樞紐,這也將為這些地區的相關公司帶來明顯的業務增量。
從上述“東數西算”八大國家樞紐節點的建設和運行需求出發,A股市場上有望優先受益的環節也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是數據中心概念板塊,特別是地處西部的數據中心將最先受益。此外,“東數西算”工程在上述八大樞紐節點佈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內主要數據中心廠商均有望受益。重點公司包括A股市場的IDC運營商,如光環新網、數據港、寶信軟件、奧飛數據等。
根據規劃要求,“東數西算”工程的目標是到“十四五”末,東部數據中心總量佔比由60%下降至50%左右,西部數據中心佔比由10%上升至25%左右,因此,在西部地區有業務佈局的IDC企業將重點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雲計算領域,目前市場份額最領先的三大巨頭為3A(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末,阿里雲服務了超過59%的中國上市公司和超過80%的科技企業。但近年來,由於數據資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意義日益提升,特別是此前部分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數據資產歸屬問題引發爭議的背景下,隨着國企、央企的數字化加速落地,具有國資背景的雲計算基礎設施供應商很可能將更多地出現在國企、央企的數據服務商採購名單中。
在此背景下,由各地國資委牽頭設立的國資雲將從中受益,這一領域的重點公司包括國資委旗下的美利雲、銅牛信息等。
除了“東數西算”以外,通過仔細研究規劃細則,還可以看出一些核心內容:
一、規劃繼續強調了要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6G、光纖寬帶以及“東數西算”工程等;二、初步建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加速推進區域性、全國性的數據交易所;三、繼續強調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指出要發揮舉國體制優勢,重點發展傳感器、量子信息、網絡通信、集成電路、關鍵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新材料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逐步實現國產替代;四、強調要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包括政務領域的數字化和新型數字生活,應用場景則涵蓋智慧社區、智能家居、超高清、虛擬現實、雲遊戲等。
其實,劃出了此次規劃的重點,也就基本可以看出受政策重點扶持的重點領域了,這也正是A股挖掘相關概念板塊的五條重要支線:
第一條支線是底層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包括5G、數據中心、光纖寬帶等,這其實和此前反覆強調的“新基建”有一定重合。這一領域的重點公司包括新易盛、數據港等。
第二條支線是數據交易所領域,規劃要求初步建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這也意味着數據資產將逐步具備可交易性,並形成相應的市場體系,包括區域性、全國性的數據交易所。在A股市場,可重點關注那些參股了地方數據交易所的公司,如零點有數、浙數文化等。
第三條支線是產業數字化,也就是為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領域,比如工業互聯網、智慧零售、智慧物流等,重點公司包括瀚川智能、東方國信、用友網絡等,港股的金蝶國際也是這一領域的重要耕耘者之一。
第四條支線是數字產業化,即為了推進數字經濟需要的相關技術形成的產業,如傳感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區塊鏈、網絡安全等。重點公司包括寶勝股份、中國海防、中天科技等。
第五條支線是智慧政務、新型數字生活的應用場景,如智慧社區、智能家居、超高清、數字人、數字人民幣等。重點公司包括延華智能、美的集團、科藍軟件等。
不過,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了關注這些上市公司是否處於政策重點扶持的賽道外,還應關注企業基本面情況,如盈利情況、業績表現、研發投入、資金鍊穩健程度等。
中原證券研報稱,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5.4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長9.6%,增速為全球第一,但是整體大而不強。考慮到年前計算機行業下跌過快,該機構認為節後行業有較大的反彈需求。根據已經披露的業績預吿,顯示出行業4季度業績低於預期的問題,但是看到頭部公司全年仍然表現出較快的收入增長趨勢。同時,受到數字經濟發展政策的強力支撐,數字經濟的產業建設仍然是下一步我國走好產業升級和政府治理能力升級的剛需,因而必然會獲得優先保障,利好長期發展。
總體而言,數字經濟正迎來強勁的政策東風,從部分龍頭公司的動向中也可窺見一斑,如近期剛剛完成定增發行的產業數字化龍頭企業用友網絡,其定增對象中就出現了葛衞東、高毅資產鄧曉峯和高瓴等知名私募。
對中國數字經濟的行業發展前景,光大證券研報稱,此次《規劃》的發佈再次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了有力支撐及具體實現路徑,“數字中國”進入全面建設期,相關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建議由國家政府本位視角出發,從頂層規劃的思路關注 4 個方向的投資機遇:
一、數字政府,即為政府數字化基建助力的企業,推薦金山辦公、東方通、紫光股份等。
二、數字產業,產業數字化是“數字政府”的延伸,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值得關注,推薦恆生電子、致遠互聯、泛微網絡等。
三、信息安全,推薦天融信、深信服、安恆信息等。
四、數字經濟國際化,建議關注新國都、長亮科技、宇信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