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蘋果第一財季營收盈利均創新高,預計供應壓力緩解

無懼供應鏈和疫情挑戰,蘋果在重要的年末購物季營收漲11%、EPS漲25%,均創公司單季史上最高,除iPad 外的所有業務銷售額均跑贏預期,手機、Mac電腦、可穿戴設備和服務齊創新高,大中華區收入最出色跳漲21%。公司八個季度未提供財報指引,CEO庫克稱今年初供應鏈改善,帶動納指100期貨和供應商盤後齊漲。

1月27日週四美股盤後,三週前一度成爲美國首家市值超3萬億美元上市公司的科技巨頭蘋果,發佈了2022財年第一財季(即2021自然年第四季度)的財報。每年的10至12月曆來是重要年末假日購物季,將一窺最新旗艦產品的銷量情況。

蘋果週四漲超2%後轉跌,九日連跌至兩個月新低,下逼159美元,今年迄今累跌10.3%,但在科技巨頭中表現相對優異,同期納指100累跌14%。蘋果已較1月3日觸及盤中歷史新高182.94美元跌近13%,進入技術位回調區間,去年曾累漲35%,跑贏標普大盤表現。

財報顯示,蘋果季度營收和盈利均好於預期,同創公司史上新高。在iPhone 13銷售的第一個完整季度中手機收入好於預期,與Mac電腦、可穿戴設備和服務一道創下收入最高,CEO庫克還證實供應鏈瓶頸正在改善,盤後股價止跌轉漲並漲5%,帶動納指100期貨、QQQ和供應商齊漲。

截至上週五的數據顯示,財報發佈前,華爾街27位分析師中有22人評級「買入」,4人評級「持有」,僅有1人建議「賣出」,平均目標價爲179.80美元,代表還有逾9%的升幅空間。其中,摩根士丹利、德銀、Piper Sandler都將目標價提升至200美元,Evercore ISI持有華爾街最高目標價爲210美元。

蘋果去年頻繁發佈新的硬件設備與服務選項,9月傳統的秋季發佈會推出新一代5G智能手機iPhone 13系列、新版蘋果手錶和iPad平板電腦,10月又推出了搭載更強大自研芯片的MacBook Pro高端筆記本電腦和下一代AirPods無線耳機,新品銷售都將在本次財報中展現。

重要年末購物季的營收同比增11%超預期,頂住惡化的供應鏈壓力,盈利也新高

在截至去年12月25日的季度中,蘋果營收爲1239.5億美元,同比增11%,高於市場預期的1190.5億美元或增近7%,並創公司史上季度營收最高,上個紀錄恰好是一年前的1114億美元。

調整後EPS爲每股收益2.10美元,高於預期的1.90美元,同比增25%,淨利潤346.3億美元,同比增20%,均創公司史上新高。至此,蘋果盈利在21個季度裏(即五年裏)均跑贏市場預期。

不過,營收和盈利的同比增速均較去年其他季度放緩。2021財年一季度時、即一年之前的營收同比曾增21.4%,當時的EPS爲每股收益1.68美元曾同比增35%。

2021自然年的疫情期間,蘋果產品受遠程辦公/居家學習和娛樂的熱潮推動,這將給未來幾個季度的財報同比對比帶來壓力。例如,2021財年二季度營收曾同比增53.6%,2021財年三季度同比增36.4%,2021財年四季度同比增28.8%,而2020財年一季度、即疫情爆發前同比增近9%。

Mac銷售在硬件中增長最強勁,利潤最高的服務收入四季新高,八季未提供指引

按照產品分類:

第一財季iPhone收入716.3億美元,高於預期的677.4億美元,同比增9%並創新高,在總營收中佔比近58%,比華爾街的預期略高出1個百分點。

Mac收入108.5億美元,高於預期的95.3億美元,同比增25%並創新高,在硬件中增長最強勁。

iPad收入72.5億美元,低於預期的81.8億美元,同比降14%。但這一降幅在三季報時曾被公司管理層預警,與芯片短缺有關,同時也與一年前曾同比大增41%、導致同向對比更艱難有關。

可穿戴設備、家居及配件收入147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41.6億美元,同比增13%並創新高。

在硬件之外的另一增長引擎、蘋果利潤率最高的部門服務收入195.2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86.4億美元,同比增長 24%,連續四個季度創新高,但增速弱於上一季度的25.6%。

服務收入兩位數大增,推動當季公司整體毛利率爲43.8%,高於預期的41.7%。

蘋果公司已連續八個季度沒有提供財報指引,從2020年3月歐美疫情爆發之後便不再提供,原因是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分析稱,這是蘋果在年末最重要的節假日購物季又一強勁表現。除iPad之外,每一條產品線都比上年同期增長,而且超過分析師預期。但iPhone銷售額同比增速9%低於蘋果的整體營收增幅。

CEO庫克對財經媒體CNBC稱,iPhone銷量頂住了供應鏈限制的拖累,並承認「我們最大的問題是芯片供應」,但稱主要是較低端的芯片供應有挑戰,而不是旗艦手機中強大的核心處理器。他還稱「通脹壓力毋庸置疑」。

在本份財報中,華爾街主要尋求供應鏈限制和芯片短缺會如何拖累蘋果的增長。庫克稱,財報期內的去年四季度供應問題比上一個季度更糟糕,但預計當前的1至3月季度會有所改善,供應限制會低於本次財報期內的季度,公司預計1至3月季度的收入仍將同比穩健增長。

大中華區銷售同比大增20%繼續亮眼,電話會稱正探索元宇宙新技術

各大地理市場分區無緣集體雙位數百分比大漲,僅大中華區銷售最出色跳漲21%,各地區增速遜於去年前三季:

當季蘋果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收入爲257.83億美元,同比增近21%或增超44億美元,一年前曾爲213.1億美元也同比大增20%,不過2021自然年前三季分別增87%、58%和56%。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蘋果成爲國內第一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市場份額達23%創新高,這是時隔六年(2015年以來)蘋果在華市場份額首次重回榜首。

美洲市場收入同比增超11%至514.96億美元,弱於2021自然年前三季中「最差」的同比增20%。

在歐洲收入同比增近9%至297.5億美元,2021自然年前三季曾分別增56%、34%和23%。

在日本收入同比下降14%至71.07億美元,2021自然年前三季曾分別增49%、30%和19%。

在中日以外的亞太市場收入同比增19%至98億美元,2021自然年一季度曾接近翻倍。

公司首席財務官Luca Maestri表示,最新產品和服務的組合利好,推動整體營收和盈利實現兩位數百分比增長,活躍設備安裝基數升至18億臺的歷史新高。在實現淨現金中性的目標下,當季向股東返還近270億美元,董事會已宣佈派發每股 0.22 美元的普通股現金股息。

公司財報電話會上還透露:

鑑於當前全球性的供應鏈危機,蘋果在供應鏈方面的表現不錯。

iPad供應緊張的持續時間「尤其漫長」。

iPhone收入在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同時創歷史新高。

市場對本公司新款M1 Pro MacBook Pro需求強勁,促進了Mac銷售。大多數Mac銷售來自搭載自研芯片的最新機型。

當季1/3的智能手錶Apple Watch買家是初次購買。庫克特意提到與新版手錶相關的健康功能,並稱這些業務仍處於早期階段。

雲、音樂、視頻、支付、廣告服務均創歷史新高。

跨平臺的付費訂閱用戶數達到7.85億。

蘋果在AR(虛擬現實)領域看到大量潛力。庫克被問及元宇宙時稱:正在探索新技術。

金融博客Zerohedge認爲,疫情期間的寵兒iPad銷售遜於預期並同比兩位數下滑,也許是一件好事,從需求下降變相說明全球正在逐漸走出新冠疫情。

華爾街最關心供應鏈造成的收入損失,期待進軍電動車和元宇宙的利好消息

分析稱,在美聯儲鷹派轉向引發高估值的科技股年初巨震之際,蘋果財報肩負起扭轉科技股頹勢的重任。市場高度關注供應鏈瓶頸和芯片短缺給蘋果帶來的收入損失,上個季度管理層曾預警稱收入損失或至少爲60億美元,供應限制的影響在去年末相對更大,iPad銷售或因此同比下跌。

儘管疫情之下的「居家辦公/學習」風潮顯著提振對蘋果移動硬件設備的需求,疫情引發的全球供應鏈危機也限制了蘋果供你實現更大規模的財務增長,華爾街預計未來幾個季度的公司財報均將面臨芯片和零部件短缺、物流延遲和上年同期財報利好帶來的同向比較壓力。

投行Raymond James稱,蘋果的供應鏈限制涉及攝像頭模塊和德州儀器製造的電源組件,iPad平板電腦可能供應受限,因爲要給佔營收半壁江山的iPhone手機保留組建。供應鏈諮詢公司Blume Global稱,最近幾個月物流延遲和芯片短缺沒有改善跡象,蘋果還需要跟戴爾、惠普等PC巨頭,以及微軟、亞馬遜和谷歌等雲計算龍頭爭奪芯片供應,市場關注蘋果把控供應鏈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盤後公佈全面利好財報、去年四季度營收和盈利均創新高的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就是由於預警供應鏈瓶頸對業務的不利影響,而在財報次日股價暴跌超11%。這將引發市場擔憂供應鏈對蘋果近期收入的拖累,也凸顯了佔總收入比例三成的服務業務更加重要。

D.A. Davidson分析師Tom Forte認爲,未來 12 個月蘋果股價受到三個潛在催化劑驅動——與5G 相關的 iPhone 銷量持續強勁;新產品類別的強勁增長,尤其是蘋果手錶和視頻訂閱Apple TV+;實現淨現金中性的目標時,具有加速股票回購和發放更高股息等顯著的資本回報潛力。

給予「增持」評級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Katy Huberty也稱,營收穩定、即將推出的新產品以及在新市場擴張,使蘋果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中更具防禦性:

「蘋果擁有全球市值最高的技術平臺,超過16.5億臺活躍設備,以及多年來最強大的產品和服務組合。一年內的多重利好包括:5G 智能手機的持續普及、搭載自研芯片的新版Mac銷售推動在PC市場份額增加、高利潤率的服務業務貨幣化水平提升,以及強勁的現金回報。公司對增強現實、支付、健康、汽車和智能家居的長期投資有助於維持增長。」

在未來業務方面,華爾街最關心蘋果在電動汽車和元宇宙硬件等新市場的拓展。券商Wedbush分析師Dan Ives稱,元宇宙有望將其價值提高每股20美元。有傳言稱蘋果會在今年推出AR眼鏡,在消費硬件方面的投資使其比競爭對手擁有強大優勢。今年春季還將發佈5G iPhone SE和新iPad。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