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投資者網,作者:徐慧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往年也是餐飲、旅遊行業的業績爆發期。
在餐飲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2019年春節黃金週各地餐飲企業年夜飯預定火爆,餐廳包廂供不應求。而疫情之後,2020年-2022年春節,為配合防疫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買預製菜在家用餐,這讓預製菜賽道迎來消費新風口。
在旅遊行業,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黃金週,內地居民因私出入境共722.2萬人次,同比增長15.97%,出境旅遊市場火熱。但是在2020年-2022年,遊客出行半徑縮短,春節期間本地化、近郊化逐漸成為旅遊新特色。此外,隨着北京冬奧會臨近,冰雪旅遊也開始升温。
年夜飯是每年春節的重頭戲,除夕夜,一桌豐盛的年夜飯象徵着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根據商務部監測,2019年春節七天假期,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相比2018年春節黃金週增長8.5%,各地餐飲企業年夜飯預定火爆,天津重點監測的36家餐飲企業共預定年夜飯1.2萬桌,同比增長5.3%;北京重點監測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0%以上,年夜飯包廂供不應求。
近兩年,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消費端出現“宅家文化”“烹飪小白”,預製菜的需求不斷增長。截至2022年1月20日,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叮咚平台銷售數據顯示,今年年貨節,預製菜相關食品同比去年增長超過400%。
企查查顯示,2012年我國涉及預製菜餚加工的企業僅有1400家,而到2021年4月,預製菜企業達到7.19萬家。僅2020年一年,新註冊預製菜相關企業就達到1.25萬家。艾媒諮詢預測,2021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隨着消費升級以及冷鏈物流佈局,預製菜市場將向BC端同時加速發展,之後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國預製菜規模將為5165億元。
今年以來,A股預製菜概念可謂“獨領風騷”,得利斯、國聯水產、同慶樓等紛紛上漲。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連續斬獲7個漲停板的得利斯,該公司主營產品為肉製品、速凍食品、預包裝食品,近年其通過速凍米麪產品切入預製菜領域。財報顯示,2020年度及2021年前三季度,得利斯的預製菜相關產品營業收入佔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約為11.22%、9.79%;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預製菜相關產品毛利率與淨利率分別約為20%、2.78%。
國金證券將預製菜行業分為五類玩家,包括專業預製菜企業、速凍企業、農業企業、餐飲企業、零售企業。針對預製菜的餐飲端市場。該券商認為前四類企業均有機會,其中專業預製菜企業能精細化滿足地方性中小餐飲、外賣、團餐、鄉廚及酒店需求,建議關注味知香;速凍企業中龍頭供應鏈能力可複用,建議關注安井食品等;農業企業在調理肉製品領域優勢較明顯;餐飲企業更看好能與自身餐飲業務形成正向協同、跨越規模門檻的連鎖品牌。
面對預製菜概念的火爆,國海證券認為,預製菜有春節和疫情的雙重催化,迎來風口期。今年不少人春節選擇“就地過年”,線上、線下預製菜年夜飯銷量火爆。預製菜短期需關注過熱風險,長期增長趨勢明晰,可優選能貢獻業績的個股。
隨着國民收入上升,境外過年逐漸成為新潮流,2019年中國的春節假期成為了全球“黃金週”。
在2019年春節黃金週,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我國國內旅遊總接待人次達4.15億,同比2018年增長7.6%,全國旅遊總收入達到5139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春節期間,內地居民因私出入境共722.2萬人次,同比增長15.97%。超三成出境遊客選擇泰國、日本、越南,出境旅遊市場火熱。
之後,受疫情影響,我國旅遊業,遊客出遊半徑開始收縮,本地遊風潮漸起。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1年,春節假期七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56億人次,同比增長15.7%,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5.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011億元,同比增長8.2%,恢復至疫前同期的58.6%。2022年,攜程數據顯示,預訂省內旅遊度假產品的訂單量佔比達65%,省內遊訂單相較2019年春節增長顯著,春節期間本地化、近郊化將成為旅遊新特色。
此外,隨着2022年北京冬奧會⽇益臨近,春節冰雪旅遊也逐漸升温。飛豬旅行數據顯示,2022年1月20日,今年春節冰雪旅遊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484%。其中,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松花湖滑雪場、北大壺滑雪場、安吉江南天池滑雪場、廣州融創雪世界、八達嶺滑雪場等冰雪旅遊景區及滑雪場人氣持續增長。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5年-2021年,7年間我國新增註冊冰雪運動相關企業平均增速達到24.3%,尤其在2021年同比上漲38.3%。
中銀證券認為,國內整體旅遊情況平穩,周邊熱仍為主要出行方式,冰雪遊熱度繼續提升,年輕客羣新需求推動旅遊產品更新迭代。隨疫苗接種量提升和疫情常態化,文旅行業恢復邏輯不受短期疫情散發因素擾動,維持強於大市評級。推薦處於文旅恢復中的酒店、景區、旅遊綜合服務標的;並建議關注受冰雪旅遊需求釋放利好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