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琳
企業的價值重構,無外乎有三點:企業業績的提升帶動估值提振;新技術的出現可預期的帶來企業加速成長;企業新佈局方向爆發出來的潛力,帶來業績迎來爆發或是可爆發的預期。
在二級市場,當一家企業的股價開始出現上漲趨勢,要明白是否有邊際變化因子去賦予企業新的成長性。在上個月,筆者發現A股新日恆力的股價低調的開始一波上漲趨勢,股價創新高之際,整個12月份的漲幅,竟超60%。
不禁思考,這家平時十分低調的企業,迎來什麼新價值點支撐估值重構?
1、緊抓碳中和機遇,新日恆力佈局生物基新材料迎來價值催化
隨着能源轉型浪潮的到來,低碳、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逐步深入到各個產業,其中石化行業由於生產過程高碳排放的特點,是碳中和治理的重中之重。而尋找可替代材料,也成為未來必要發展趨勢。
從行業進展來看,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來源於高分子有機物,通過發酵、DNA剪輯、培育、篩選、提純等一系列工序構造材料,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能夠實現對石化基材料的替代,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將合成生物學列入未來十二大顛覆性技術之一的“下一代基因組學”之中,預計到2025年,合成生物學與工業生物技術的經濟影響將達到1000億美元,生物基材料行業發展潛力可期。
換句話説,短期來看,生物基新材料技術在能源轉型的趨勢下,加速對石化化工的替代,長期而言,這不亞於是一場行業的顛覆。而具備生物基新材料技術的企業,就擁有該領域未來發展的話語權。
當前,生物基新材料的主要代表月桂二酸供不應求,在航天軍工領域,產品應用於材料方面、潤滑油;在民用領域,產品應用於尼龍(聚酰胺)、熱熔膠。但是整個行業市場處於壟斷格局。
具有第三代生物法技術的新日恆力開始強勢進場。根據公司披露,新日恆力獨家買斷了中科院微生物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生物法長鏈二元酸規模化生產技術。值得一提的是,此技術也是中科院七個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之一,並在2020年入選中科院“弘光專項”,技術水平全球領先。
目前,由新日恆力負責的年產5萬噸月桂二酸項目已經獲得弘光專項階段性驗收,併入市銷售。月桂二酸項目已於2021年10月初正式投料生產。目前已經送樣企業達幾十家,驗證過程穩步推進,現已簽署部分合同(含國際化工巨頭及國內重要客户訂單)。
所以,在長鏈二元酸市場前景廣闊的大背景下,新力恆日的強勢入場有望打破行業壟斷格局,同時從公司進一步的動作來看,更是有望成為該領域的一匹黑馬。
2、打造完整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鏈,助力民族工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在佈局新業務方向,是離不開管理層團隊專業的判斷。在上個月月末,新日恆力管理層發生變更,上海中能集團總裁黃海粟上任新董事長,同時增補2位非獨立董事,除黃海粟外,另一位是吳江明。而根據資料顯示,吳江明作為國內化學品行業資深專家,曾在赫比國際、陶氏化學、朗盛化學等多個國際化學品龍頭企業擔任中國區市場總監職位。
上述調整直接看出新日恆力在生物基新材料領域發展的重視和信心,新管理層的加持將會進一步助推企業的轉型升級速度。其未來的發展無疑也將更為引人期待。
從公司的動作來看,新日恆力也逐步的打造完整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鏈。
根據資料顯示,控股股東上海中能集團興建的500億中能新材料產業園,力爭於5年內將產業園打造成國內乃至全球裝置最全、單線規模最大、原材料單耗最低的生物基長碳鏈聚酰胺(含耐高温)的生產基地之一。有行業分析師認為,一旦大同市投建的生物基新材料一體化項目完成,上海中能集團及新日恆力將擁有較為完整的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鏈。
從最新的進展來看,近期該產業園已被列入省級重點工程中期調整項目名單,這也意味着上海中能集團及其上市平台新日恆力,將獲得更大的施展空間。
在技術端,控股股東受讓多項技術,給新日恆力增加生物基材料技術儲備,賦予更多的成長性。在2021年9月17日,上海中能集團旗下山西恆力與鄭州大學簽訂長鏈二元胺、長鏈尼龍及耐高温尼龍技術轉讓合同,集團通過受讓鄭州大學自主知識產權的長碳鏈和耐高温尼龍技術,並應用於生物基新材料一體化項目。
綜上所述,從整個行業來看,世界化工巨頭杜邦、贏創、巴斯夫、帝斯曼、阿科瑪等長期壟斷全球長碳鏈尼龍市場,國內的新材料領域始終受限於海外。
對於 “卡脖子”的問題,新日恆力整合資源、技術突圍、圍繞生物基新材料進行全產業佈局,在助力民族工業高質量發展之下,時代賦予企業兩層成長性:
(1)國產替代下依靠技術優勢、產業佈局優勢搶佔海內外市場,能夠在壟斷的格局下產生良性競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2)技術創新永遠都是第一生產力,在碳中和的時代機遇下,一併承擔了行業顛覆者的角色,帶動生物基新材料加速替代原有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