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投資者網,作者: 吳微
不知不覺中,藥房已經與小超市、便利店一樣遍佈在社區周邊,成為人們日常購藥的重要場所。隨着藥房的普及,人們購買常備藥、保健品以及防疫用品變得更加方便。
不過,與商超、便利店等行業不同,醫藥零售企業的售藥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健康,因此監管層採取較為嚴格的監管,尤其是處方藥與抗生素等藥品。因此,需要有擁有藥師資質的人員任職才能開設藥房。同時,目前國內在藥品流通、儲存方面也存在一定要求,導致開設藥房需要一定資產投入。因此,連鎖化的藥房在單店成本、藥品品種以及專業性方面都會強於單體藥房。
近年來,頭部的連鎖醫藥零售企業通過開設、併購以及加盟等形式,積極擴張自身門店數量,促使國內藥房的連鎖化率逐漸提高。據中國食品藥品監管數據中心統計,到2021年一季度,全國擁有醫藥零售連鎖企業6593家,零售連鎖門店31.91萬家,單體藥店24.19萬家。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藥房的連鎖化率已達到了56.88%,其中前10大連鎖藥房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45%。
從目前公佈的數據來看,全國藥房的連鎖化率已與部分較發達國家接近。在此背景下,頭部醫藥零售企業通過擴充門店數量,來提高行業集中度、公司業績的空間越來越小,連鎖藥房行業的發展或已進入新的階段。
隨着醫藥零售行業不斷髮展,各家企業紛紛爭奪發展先機。A股全國性的醫藥零售企業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等,上市時間均在2015年前後,最晚的大參林也在2017年7月完成首發。此後僅有主要收入來自雲南的健之佳和來自山東的漱玉平民等少數幾家醫藥零售企業完成了首發。
據大參林招股書披露,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藥品零售連鎖企業4981家,下轄連鎖藥店20.49萬家,零售單體藥店24.32萬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44.81萬家,連鎖率為45.73%。到2021年一季度,全國擁有醫藥零售連鎖企業6593家,零售連鎖門店31.91萬家,單體藥店24.19萬家,連鎖率已經達到了56.88%,其中前十大連鎖藥房的市場佔有率更是超過45%。
雖然目前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但A股主要的醫藥零售企業還是將擴充門店數量作為發展的主要戰略。截至2021年上半年,一心堂、老百姓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7000家;大參林、益豐藥房的門店數也已超過了6800家;上市較晚的健之佳,其門店數量也有2416家。
自2016年末到2021年上半年,一心堂、益豐藥房、老百姓、大參林等均以每年新開近千家門店的速度擴張。為了滿足公司門店擴張的速度,老百姓、益豐藥房等企業還開放了加盟權限,以此快速搶佔市場。與之相比,一心堂、健之佳則堅持門店自營的策略,加盟門店較少。
在門店分佈上,一心堂、老百姓、大參林以及益豐藥房等企業均各自在穩定收入來源地區優勢後,再向外擴張。因此。頭部企業之間短兵相接的情況還並未大規範發生。線下醫藥零售市場,目前還是羣雄割據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頭部企業在線下門店佈局上存在默契,但線上的醫療、醫藥零售企業卻沒有明顯的區域限制。隨着線上醫療、售藥政策的完善與相關技術的成熟,線上醫療與售藥企業已成為線下連鎖零售商的重要對手。
近年來,港股誕生了數家線上醫療售藥服務企業。截至2021年上半年,京東健康就實現收入136.3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5.37%。雖然目前公司還處於虧損狀態,但相較於此前,虧損幅度已大幅減少。阿里健康在2021年第二、第三兩個季度合計實現收入93.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率30.66%。
與之相對,雖然一心堂、老百姓、大參林、益豐藥房以及健之佳等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擴充門店數量,但在2021年上半年,收入增長最快的大參林,其營收也僅同比增長17.75%。
整體上,一心堂、老百姓、大參林、益豐藥房以及健之佳等公司,2021年的收入增長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究其緣由,一方面,在我國積極的防疫措施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疫用品的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加之目前醫藥零售行業逐漸趨於飽和,線下醫藥零售企業通過開設門店來增厚業績的增速有所減弱。
各種壓力下,A股主要醫藥零售企業的股價均呈現下滑的趨勢。其中,自2021年1月4日到2021年12月17日收盤,大參林股價下跌了逾40%,老百姓下跌了逾30%,益豐藥房的下跌幅度也超過了27%,上市不久的健之佳股價也有10%以上的跌幅。期間僅一心堂的股價出小幅上漲。
截至2021年12月15日,一心堂、老百姓、大參林、益豐藥房以及健之佳等公司的動態市盈率普遍在20倍左右。與之相比,益豐藥房收入主要來自華東、華中等地區,其市盈率勉強超過40倍。而A股可交易的4600多家公司,市盈率中位數在31倍左右。
雖然目前連鎖醫藥零售企業面臨線上線下的競爭,不過,目前這個行業還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行業增長也並未結束。
一方面,對比歐美等發達國家,國內的藥房連鎖率還有一定提升空間,同時線上平台與線下連鎖並非絕對的互相取代,而是存在着較強的互補性。另一方面,隨着醫療改革的推進以及創新支付平台的成熟,專注於處方藥、創新藥的DTP(直接面向病人的英文縮寫)藥房存在較大的發展機會,連鎖藥房在佈局DTP藥房時有一定優勢。
其實,頭部的連鎖醫藥零售商早已佈局B2B、B2C、O2O等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B2B的客户主要是終端藥店和醫療機構的上游,提供信息服務的平台有藥京採、藥師幫等;B2C則通過連鎖藥房自建的公眾號以及其他信息平台直接售藥;而O2O是與叮噹快藥、美團買藥等平台合作,利用自身分部的門店,為患者及時提供所需的藥品。
連鎖醫藥零售企業為了降低管理成本,早已建立了完善的醫藥流通與信息化平台體系。藥品與其他商品不同,管理、銷售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大規模自建醫藥流通平台對互聯網平台來説並不合算。
選擇與醫藥流通企業合作,線上平台可以快速佈局自身的賣藥業務。依託廣泛分部、擁有高度信息化的連鎖門店,患者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務。因此O2O成為了主流連鎖醫藥零售商的新模式,多家頭部零售企業與叮噹快藥、美團買藥等平台保持合作關係。
雖然企業和線上售藥平台合作或損失一些毛利,但線上平台的合作方需要具備信息化、流通等能力,這無疑會過濾掉實力不強的零售門店。因此,與它們合作可提升市場佔有率,整體上有利於連鎖醫藥零售商的發展。
此外,醫藥分離的改革大趨勢並不會改變,“雙通道”未來或會成為藥品流通、分銷的重要形式,由此催生了處方藥外流的發展機遇。隨着醫改的深入,目前很多創新藥開始通過DTP藥房進行銷售。據統計,部分單抗產品90%的銷售是通過DTP藥房完成。
佈局DTP藥房的企業中,有上藥、國藥等醫藥流通企業,也有老百姓、大參林等連鎖零售商,還有圓心、思派等創新支付綜合平台。部分佈局DTP藥房的企業還與鎂信等支付平台或一些保險公司合作,打通支付端和客户端。據頭豹研究院統計,長期以來國內的DTP藥房市場均保持着2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到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730億元。
雖然受到線上藥房競爭,2021年連鎖醫藥零售企業的增速普遍不盡如人意,但從目前的數據看,一心堂、老百姓、大參林、益豐藥房以及健之佳等公司的收入還保持着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行業也還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藥房的發展方式有望更加多元化,而不像之前僅依賴於不斷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