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罕見病藥物研發“獨角獸”,北海康成-B(1228.HK)今日開始招股
格隆匯 11-30 14:48

罕見病又被稱為“孤兒病”,長期存在確診難、治療難、用藥難三大難題。因此,“缺醫少藥”成為了目前罕見病患者面臨的普遍狀況,亟需填補罕見病藥物的市場需求空白。

今日,專注於罕見病領域的北海康成開始於港交所招股,每股發售股份12.18港幣,一手入場費12303.74港幣,招股期為11月30日至12月3日,今日開始招股。聯席保薦人為Morgan Stanley及Jefferies。招股書顯示,上市前,藥明康德為北海康成最大外部股東,持有10.97%股份。

接下來,筆者將從市場環境及公司資質兩方面來仔細探究,身處於罕見病賽道的北海康成是否值得關注。

政策支持罕見病藥物研發,一級市場投資熱度持續火熱

從市場來看,罕見病並不罕見,其全球市場規模早已達到千億美元。

據Frost&Sullivan數據預計,罕見病將會影響全球3.5%至5.9%的人口,全球罕見病藥物市場規模也將由2020年的1351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383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1%。

其中,我國罕見病藥物市場預計將由2020年13億美元高速增至2030年25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4.5%,遠高於美國及其他地區增速。

圖:全球罕見病藥物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招股書,格隆彙整理

因此在政策上,我國開始逐漸重視罕見病治療領域的發展。為了提高罕見病藥物的研發及臨牀研發效率,滿足市場上治療需求的空白,自2018年以來,我國發布多項政策,如《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罕見疾病藥物臨牀研發技術指導原則》等,大力推動了罕見病藥物研發,使其開始逐步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同時,從患者角度考慮,由於罕見病藥物的定價較高,國家也在積極構建多層次罕見病藥物保障體系,包括各地方醫保,專項救助、醫保、商業保險、患者個人支付等,緩解患者支付壓力。

此外,近兩年機構對於罕見病領域的投資熱度也在不斷上升。例如,2020年7月,琅鏵醫藥宣佈完成8000萬美元A輪融資;同年2月及12月,北海康成先後完成了9800萬美元的D輪融資及5800萬美元的E輪融資;今年2月,錦籃基因宣佈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

不難看出,全球罕見病藥物市場規模已達到千億美元,並仍處於持續增長階段,其中,我國市場增速更快。同時,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罕見病藥物的研發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不少機構也已關注到罕見病領域,市場前景充滿想象。

Hunterase®佔據市場先發優勢,其他在研項目進展良好

成立於2012年的北海康成,一直專注佈局於罕見病領域,針對最常見的罕見病以及罕見的腫瘤適應症來發展其產品管線。

在成立不到10年的時間裏,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及合作的方式,擁有涵蓋13個具有極大市場潛力的產品管線,其中就包括3個已成功上市產品。

圖:北海康成產品管線

數據來源:招股書,格隆彙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北海康成已上市產品中,首款商業化罕見病產品Hunterase®(CAN101)是中國第一個且唯一獲得批准上市治療MPS II的ERT藥物。

黏多糖貯積症II型(MPS II或亨特氏綜合症)是東亞國家最常見的MPS疾病。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MPS II是由於中樞神經退化及心臟呼吸系統併發症所引起的,極大概率會在25歲前死亡。然而在國外,患者唯一可使用藥物是由Shire生產的Elaprase®(Idursulfase)。該藥於2006年7月通過FDA批准上市,於2007年8月獲歐盟批准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它是有史以來生產的最昂貴的藥物之一,平均每位患者每年花費56萬餘美元。2020年Elaprase的全球銷售額高達6.29億美金。

Hunterase®是公司從國際知名生物醫藥公司GC Pharma授權引進,是目前唯一獲中國批准治療MPS II的ERT藥物,可以有效延緩疾病發展,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其於2020年9月在我國獲批上市,並且已在全球超10個國家獲得臨牀驗證及上市許可。

同時,我國已將MPS II列入國家罕見病目錄,並且北海康成今年也就Hunterase®納入中國國家及省級醫保目錄的事宜向國家醫保目錄發出了申請,其作為中國唯一獲批治療MPS II的ERT藥物,已提前佔據了中國市場份額

此外,公司近兩個月也發佈了多項其他在研產品的最新進展:

1. 針對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核心產品CAN008,完成臨牀II期首例患者給藥

今年10月,北海康成發佈公吿,宣佈針對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CAN008注射液II期臨牀研究已於中國大陸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目前在現有療法治療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14.6個月,兩年生存率也僅為27%。而在之前的I期臨牀試驗中,CAN008已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時值得一提的是,CAN008早已獲得FDA和EMA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孤兒藥資格認證,並且歐洲藥品管理局也已將其納入優先藥物計劃。

因此,此次北海康成CAN008的有希望為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選擇,進一步提高罕見病藥物的可及性。

2. 針對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的CAN106注射液正式獲批臨牀

CAN106是一種作用於補體系統C5靶點的長效人單克隆抗體,用於治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在2018年被中國列入《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目前全球獲批治療PNH的補體C5抑制劑藥物僅有Soliris(Eculizumab)和Ultomiris(Ravulizumab),這兩款藥物均由美國公司Alexion開發,並且,據Alexion公司財報2020年Soliris 和Ultomoiris 的銷售額達到52.9億美金;Soliris和Ultomiris可成為銷售總額破10億美元的重磅產品,可見PNH適應症市場潛力巨大。待CAN106上市後,或為北海康成打開豐厚的利潤空間。

同年10月,北海康成關於治療戈謝病的CAN103項目臨牀試驗申請(IND)的正式獲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小分子和生物藥,北海康成正在積極佈局下一代基因治療。基因治療對某些罕見遺傳病,是具有永久治癒可能的潛在療法。北海康成正在使用LogicBio Therapeutics授權的AAV sL65衣殼載體,開發兩種分別用於治療法佈雷病和龐貝氏病的基因治療產品。

此外,北海康成與研究合作伙伴UMass合作開展贊助研究計劃,以開發神經肌肉疾病的基因治療解決方案,並獨家選擇許可用於開發的資產。公司還在內部開發針對不同組織的腺相關病毒(AAV)遞送平台,例如針對中樞神經系統(CNS)和肌肉。

3. 與Scriptr Global合作開發神經肌肉疾病基因療法

在基因治療上,今年10月北海康成與Scriptr Global簽訂合作協議。具體來看,北海康成將擁有Scriptr Global的全球獨家授權,使用其Stitchr™平台(一種專有的核酶介導的RNA組裝技術)進行開發、生產和商業化針對抗肌萎縮蛋白病的基因治療候選產品。

抗肌萎縮蛋白病是一種X伴性遺傳性肌肉病,包含了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DMD)、Becker型肌營養不良(BMD)及DMD相關性擴張型心肌病(DCM)。

雖然全球已上市多款治療抗肌萎縮蛋白病的藥物,但中國患者仍面臨着無藥可治的情況。因此,此次北海康成與Scriptr Global合作開發創新基因療法,未來將有可能為抗肌萎縮蛋白病的基因治療領域帶來變革。

4. 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發DMD杜氏肌營養不良症基因療法

在抗肌萎縮蛋白病中,DMD是最常見的遺傳病之一。今年11月,北海康成針對於此專門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達成了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贊助協議,希望能找出針對於DMD更佳的基因療法。

目前在DMD的臨牀治療中,儘管外顯子跳躍療法已在美國獲批上市,但仍不能滿足當下的臨牀需求,而且全球範圍內尚未發現治療這種致命性疾病的最佳基因療法。此次北海康成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發創新基因療法,若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將會為全球的DMD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方法。

小結

總的來説,近幾年來我國對於罕見病“缺醫少藥”的情況逐漸重視了起來,先後發佈多項政策支持罕見病藥物的研發,大力支持罕見病市場的發展。因此,目前我國許多公司也開始進軍罕見病領域,一級市場對於罕見病公司的投資熱度也在逐漸上升。

而北海康成身處於我國罕見病領域第一梯隊,不同於大多數創新藥公司,其3款商業化上市產品已在為公司帶來持續增長的收入。據招股書顯示,公司2019年營收為146.9萬元,並於2020年增至1203.2萬元,同比增長719%;2021年上半年達1219.2萬元,同比增長527%。

由此來看,北海康成作為我國罕見病領域的先行者,在政策支持及公司已有商業化產品的基礎下,上市後表現值得關注。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