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勝華作為國內電池級溶劑行業龍頭企業,公司股價僅僅用半年時間就翻了4倍,牛氣沖天,但最近一段時間牛氣不再,短短一週時間跌去30%,今天更是直接被按在跌停板上。
石大勝華股價恐慌跌停的背後,發生了什麼?
先從業績方面找原因,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55.55億元,同比增長73.31%;歸母淨利潤7.41億元,同比增長1185.75%,前三季度業績整體來看,保持較高增速。
但,前三季度分開來看,營收分別為16.85、19.62、14.08億,淨利潤分別為2.33、3.59、1.5億,第三季度不管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都開始出現下滑。
同時公司毛利率和淨利率持續上升趨勢也在三季度出現拐點。
讓人感到困惑的是根據監測數據顯示,9月國內碳酸二甲酯(DMC)行情大幅上漲,月漲幅達42.7%。同時10月份以來五種主要電池級溶劑價格均有所上漲。其中,電池級DMC和EMC分別上漲至18000元/噸和28000元/噸附近,均達到歷史新高水平。
而石大勝華第三季度並未嚐到產品漲價的“紅利”,業績未延續上半年的高速增長,那麼業績放緩的原因是什麼?
管理層給出的解釋是公司8月份進行了停工檢修,期間產銷量所有降低,影響了公司三季度利潤;公司檢修期間有一定檢修費用的投入,由於今年是大檢修,檢修和技改的項目比較多,這部分的檢修費用影響了三季度的利潤;同時公司在9月18日公吿了兩套傳統化工裝置的停產,進行了評估和一定比例的資產減值計提。綜上三條原因,影響了三季度利潤。公司在9月中旬已經完成了裝置的檢修,產品目前是滿產滿銷的狀態,同時溶劑市場供給也是比較緊張的。
那麼管理層的解釋是否合理呢?
根據石大勝華前三季度營收結構來看碳酸二甲酯系列產品收入佔到總營收的55%。
而碳酸二甲酯系列三季度產量為9.8萬噸,銷量為6.43萬噸,產銷量和一二季度相比都有下滑,停工檢修確實是造成產銷量下降,進而導致三季度業績增速放緩。
但,如果是短期業績波動,股價不至於跌成這種樣子,背後是不是有其他原因呢?
根據之前國信證券的測算,2025年全球電池級溶劑需求約為187.1萬噸,其中國內電池級溶劑需求量約為80.5萬噸,未來5年負責增速為34.6%,DMC、EMC、EC、DEC、PC需求量分別為22.4、19.8、26.8、7.7、3.8萬噸。下圖國內電池級溶劑需求測算表(萬噸)
而需求旺盛的同時,供給也在快速增長。目前國內DMC行業投產產能增速非常快,並且DMC溶劑一直以來就是過剩的,同時其他大化工企業進來做電池級DMC的難度並不是很大,石大勝華護城河並沒有想象的寬,暴利肯定是短期的,不可持續。
更重要的是,關於溶劑的純度問題其實大家有誤區,溶劑最核心的還是雜質問題。電解液廠家最關注溶劑的雜質和水分,所以溶劑的門檻和壁壘在雜質的檢定性控制上,包括雜質的種類和個數,5個9的溶劑可能沒有必要。
綜合來看,當前石大的問題並不是出在三季度,也不是出在明年,而是出在2年以後,大化工企業把溶劑價格打低,並且根據石大的博士透露,磷酸鐵鋰會以DMC為主,未來DMC需求量肯定是會超預期增加的,但是DMC的價格可能已經陷入混戰,就算石大的EMC,EC純度具有優勢,那也只能用於部分高端產品,吃不到電池大量增加的紅利了。
另外,石大雖然説自己電解液幾個成分都能做,也完成了鋰鹽和添加劑的產能佈局,但是目前都沒有擴產計劃。EC EMC的品質和成本是石大的優勢,但這個優勢給人的想象空間有限。
股東方面,今年第三季度,海富通股票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東方增長中小盤混合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同步減持石大勝華,提前跑路,目前三隻基金已不在石大勝華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當下新能源產業鏈的各家公司股價都高高在上,當被氣球吹爆的那天,PE40X的石大勝華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