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精工的時代,時代的精工
2021年5月,博眾精工(688097.SH)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截至當天收盤20.88元,漲幅85.27%,成交額5.50億元,總市值83.73億元。到同年10月,即5個月後,博眾精工總股價已經實現翻倍,總市值超過160億元。
從某種意義上看,博眾精工正是許多科創板企業的縮影:
經濟發展驅動技術提升,技術提升反哺產業轉型升級。
博眾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研發和創新的技術驅動型企業,自創立以來,深耕智能製造裝備領域,主要從事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柔性生產線、自動化關鍵零部件以及工裝夾(治)具等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根據有關行業分類指引和《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該公司屬於智能裝備製造業。
智能裝備製造業在推動《中國製造2025》實施、實現中國製造由大到強的轉變中肩負重要使命。展望“十四五”,全球新一輪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加快重塑,對於中國製造業發展同樣是極其關鍵的時期。
近年來發達國家技術工人短缺,新興國家勞動力成本上漲。同時製造業又出現了製造地點分散、生產方式變更、製造技術日益複雜化等變革。為應對新的社會課題,美德英日等發達國家紛紛實施以重振製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頒佈了一系列以“智能製造”為主題的國家戰略。
因此,中國要想在2025年超越對手、擠進全球價值鏈上游,實現“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身,確保經濟的增長,智能裝備製造必然成為全力推動的方向。
隨着國家政策的傾向,智能裝備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了資本市場目光的交匯點之一。新能源鋰電、光伏儲能、核心零部件、自動化生產線、智能機器人已經成為了投資的熱點。在資本巨浪的大潮中,過去一年裏博眾精工所屬的設備板塊最大漲幅超過32%。
02
供“製造強國”之所需
多年來,博眾精工以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專注務實的匠心精神,不斷開拓創新、發展壯大。公司持續圍繞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進行研發創新,已發展成為擁有豐富底層核心技術和軟硬件技術模塊(系統)的技術型企業。基於自主開發的共性的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所研發的應用設備,公司在多個應用領域發力,按照公司客户所處的行業劃分,目前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領域。
業績面上,下游各應用領域需求旺盛,且博眾精工拓展戰略成效顯著,使得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23.56億元,同比增長49.99%;歸母淨利潤5424.49萬元。由於生產規模快速擴大,生產密集期原材料採購、員工薪酬大幅增加,總資產較2020年末增長36.36%至接近43.29億元。
其中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在消費電子領域。公司2021H1財報顯示,整個上半年,公司在消費電子領域實現了銷售訂單超過26億元,同比增長164.12%;營業收入8.9億元,同比增長196.00%,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8.78%。
公司在消費電子產品和產業鏈上已經形成自身消費電子產品核心競爭力:
在終端產品領域,公司的設備幾乎覆蓋包括手機、平板電腦、TWS藍牙耳機、智能手錶、筆記本電腦、智能音箱等在內的全系列終端產品,正沿着消費電子產業鏈的橫向維度全面延伸自身業務範圍;
在產業鏈生產環節維度上,公司的設備目前不僅可以應用於終端的整機組裝與測試環節,而且已經縱向延伸至前端零部件、模組段的組裝、檢測、量測、測試等環節,公司在產業鏈的縱向維度不斷深化、探索。
博眾精工在消費電子領域的牢固根基,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遙望本世紀初,隨着人口和資源紅利成功向剩餘資本轉化,舊的工業模式已遇到增長瓶頸。這時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以及向高科技、綠色經濟轉型的一系列任務目標。
彼時蘋果公司旗下iPhone系列手機對智能手機進行了顛覆性的詮釋,智能終端市場引爆。當時就職於蘋果運營部的蒂姆·庫克決定將生產環節移至勞動力成本更低的亞洲國家。這個決定影響了往後10年的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生態。博眾精工從一個兩間門面房的工裝夾具加工商,變成今天的3C行業最大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產值超過30億元。
就是這樣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中國大陸供應商脱穎而出,逐漸替代歐美、日韓和中國台灣地區廠商的地位,成為蘋果和中國本土手機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
03
切入新能源賽道,奠定長期增長基礎
時間來到2016年,新能源汽車的龍捲風颳了起來。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時代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國家先後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勵政策,幾乎覆蓋了新能源汽車整個生命週期。
而這一次,博眾精工又抓住了風口。
新能源已成為公司重要戰略業務領域。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發展目標是做專做精,實現高速增長,使之成為第二增長點。2021H1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實現銷售訂單4.35億元,同比增長419.86%;實現營業收入1.37億元,同比增長93.91%,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2.13%。
在動力電池製造方面,公司主要為客户提供注液機、激光模切機、塗膠機、電芯配對機、模組和電池包自動化生產線等鋰電池製造標準設備。在技術積累上,公司擁有專利鈉離子電池頂橋焊接機構專利,而鈉離子電池現階段被認為是儲能領域的突破口之一;電芯PACK高精度模塊組裝技術、圓柱型電池、高柔性智能化鋰電池等技術正在研發階段。2021H1,公司基於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關鍵技術和客户口碑,成功進入寧德時代供應鏈,並已取得寧德時代的量產訂單,注液機等產品已經處於批量生產階段。
在換電設備業務上,博眾精工從2018年開始為蔚來提供全自動充換電站,在充換電站領域已取得先發優勢。到2021H1,博眾精工又相繼推出了標準型換電站、車企定製型換電站、多功能型自動充換電站、重卡智能換電站等產品。此外,還與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吉利汽車子公司)等客户有着密切的合作關係。
隨着新能源行業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公司聚集核心資源向新能源領域拓展。而無論是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還是電池儲能設備製造,博眾精工似乎都踏在了具有長期增長潛力、景氣度預期高的賽道上。
04
尾聲:以技術眼光,感知時代脈搏
如任正非所言,技術世界的“畫中人”,能更準確洞悉“畫卷”尚未展開之處。也許正是因為如此,當我們再回過頭去審視博眾精工,審視其從消費電子自動化裝備到新能源充換電站,再到芯片半導體的發展節奏,會發現這家市值近160億元的公司,踏在了時代脈搏之上。
“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研發和創新的技術驅動型企業,”博眾精工認為,憑藉較為雄厚的技術儲備,公司得以逐步建立產品技術優勢,樹立良好行業口碑;另一方面,強大的研發團隊確保“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能夠結合市場需求、方向進行提前的技術儲備,建立研發設計樣本庫,形成包括設備示意圖、各部分結構介紹、動作説明、設備技術參數等部分的整體設計方案樣本,有效提高了生產部門對客户需求的響應速度。
基於這種判斷,增加研發投入不僅能夠幫助公司保持技術優勢,而且能夠在洞察市場的過程中實現收益最大化。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3.5億元,同比提升近33.95%,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約14.88%。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當年共取得有效授權專利總計1904項,其中發明專利總計885項,專利數量眾多;在研項目接近30個;技術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576人,佔公司員工總人數的33.23%。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裝備製造系統集成則是工業發展的核心,也是人類文明不斷探索的階梯。把握住時代的律動,在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創新型公司功不可沒。
從發展消費電子業務,到如今新能源業務快速放量,博眾精工原有的估值體系應該得到切換,這也意味着接下來將迎來整體的價值重構。
雖然眼下中國資本市場多空割裂,缺乏清晰主題,板塊輪動加劇,也有不少資金選擇從高估值板塊逃逸,在低處尋找有邏輯的賽道和選手。但在本輪康波週期後半段經歷了2021Q3~Q4的一波能源話題後,長線的主題是什麼,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