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上海證券報,作者:陸海晴
基金三季報披露落下帷幕,“頂流”基金經理們最新管理規模以及投資打法也浮出水面。在三季度震盪的市場行情中,部分基金經理管理規模縮水幅度較大。以張坤為例,雖然仍是千億頂流,但其管理規模較二季度末已減少近300億元。
雖然規模有所縮水,但是“頂流”更有信心。在基金三季報中,張坤堅定發聲:“經過此輪下跌後,有一批優質公司的估值已經基本合理。”
此外,基金行業另一大頂流董承非的離任令人惋惜。不過,他10月份離任基金經理,三季度興全趨勢投資、興全新視野等兩隻基金仍由他管理,這意味着上述基金的三季報記錄了董承非對A股市場最新的看法和投資策略。這或也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董承非最後一份較為詳實的持倉報吿。
三季度,多位“頂流”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出現縮水現象。
以張坤為例,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其基金管理規模合計為1057.48億元,較二季度末減少287.3億元。
規模的縮水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基金淨值下跌,二是投資者贖回。以易方達藍籌精選為例,三季度基金淨值下跌14.21%。此外,基金份額減少28億份。
無獨有偶,三季度末劉彥春的基金管理規模也仍維持在1000億元以上,但是和二季度末相比,規模也減少了133.86億元。類似的還有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截至三季度末,基金規模為398.99億元,較二季度末減少近50億元。
謝治宇接手了興全趨勢投資的管理,此前業內預期其將成為第三位千億頂流。但由於基金管理規模的縮水,截至三季度末,謝治宇基金總管理規模為938.07億元。具體而言,其管理的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興全合潤、興全合宜等三隻基金規模較二季度末合計減少超100億元。三季度仍由董承非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規模則縮水51億元。
三季度,新能源板塊的強勢崛起,結構性行情的演繹,多位“頂流”基金經理們的投資並不順利,但從基金三季報來看,他們對市場的信心明顯更強了。
三季度,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略微提升了股票倉位,並對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食品飲料、銀行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醫藥、互聯網等行業的配置。從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來看,加倉了五糧液、海康威視、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伊利股份成為基金新晉前十大重倉股。
張坤錶示,受到市場對未來幾個季度經濟和企業盈利下行,以及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一些長期經營優秀的上市公司最近股價下跌明顯。
“我們認為,這輪下跌後,這批優質公司的估值已經基本合理。如果做一個組合,我們對其整體的生意模式、護城河和行業前景是有信心的,這些公司未來3-5年有望實現一個較高確信度的盈利複合成長。雖然我們不知道是否會有階段性的低估(類似2018年底),但我們認為由於起點估值沒有泡沫,並且優質股權總體仍是稀缺的,因此從未來3-5年來看,可以對這些公司股票的複合收益率更加樂觀一些。” 張坤認為。
劉彥春的態度也頗為相似。他表示:“市場風格正在發生變化,而這僅是開始。邊際景氣定價在今年發揮到極致,但股價最終還是會迴歸其內在價值。短期內看似劇烈的經營波動,從長期看對股票定價影響極小。錯誤總會被糾正,就像疫情終會過去。那些受損於成本上漲、需求下滑、政策擾動的行業和個股,現在大概率是佈局良機。”
劉彥春的這份信心也體現在了三季度調倉中。以其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為例,前十大重倉股變化不大,重點加倉了其過往持倉標的。
董承非管理的基金三季報頗有看點,這或也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他最後一份較為詳實的持倉報吿。
以興全趨勢投資為例,從股票倉位(權益投資佔基金總資產比例)來看,截至三季度,興全趨勢投資仍保持低位運行,股票倉位從二季度末的63.22%略升至65.35%。從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來看,三季度,董承非加倉了歐派家居、妙可藍多,對三安光電、紫金礦業、海康威視的持倉股數有所減少。
在基金三季報中,董承非如此寫道:“基於對於宏觀經濟的審慎以及股票市場連續上漲後存在的估值壓力,在三季度,組合基本維持了上半年較低的倉位和相對穩健的配置結構。以前景廣闊的成長股為核心,以價值低估的硬資產及資源品行業為底倉。組合整體保持了較低的換手率,在結構切換加劇的市場,以相對穩定的結構,看重長期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