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金域醫學公佈2021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6.17億元(同比+47.87%);實現歸母淨利潤16.72億元(同比+58.52%);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6.48億元(同比+61.62%)。
分季度看:2021Q3實現營業收入31.62億元(同比+34.39%);實現歸母淨利潤6.13億元(同比+22.84%);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6.19億元(同比+28.36%)。
公司Q3業績超出預期,分拆來看,常規業務增長提速,新冠檢測繼續貢獻增量。
援引自公司微信公眾號數據,前三季度,公司常規業務實現收入約為52.6億元(同比+34%),單Q3常規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9.2億元(同比+39%),常規業務加速恢復凸顯了公司在ICL領域的龍頭地位和競爭優勢。單Q3公司新冠收入約為12.5億元(去年同期約為6.7億元),檢測人份數超過7000萬人份。因為新冠檢測以混檢為主,且主要是政府採購,單價偏低,Q3新冠業務毛利率略有下降,估計約為47%-48%。Q1-Q3公司新冠收入約為33.6億元(去年同期約為18.8億元)。鑑於新冠疫情國內多點散發已趨常態,全國新冠檢測需求未來一段時間仍將維持較高水平,公司新冠檢測業務預計將繼續貢獻業績增量。
規模效應釋放和項目結構優化提升毛利率,期間費用率穩中向好。前三季度毛利率46.63%(同比+0.89pcts),淨利率20.26%(同比+1.39pcts),ICL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規模效應,省級實驗室已基本佈局完畢,盈利實驗室32家。
公司重點疾病診斷業務保持高度增長,血液疾病及診斷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1.40%、神經及臨牀免疫診斷業務同比增長42.80%,實體腫瘤診斷業務同比增長38.50%。公司堅持高質量發展戰略,客户結構持續優化。客户單產增長43.76%,三級醫院業務佔比(扣除新冠)34.99%(同比+4.49pcts)。
金域醫學成立於2003年,經過17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龍頭,目前金域在內地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建立了38家中心醫學實驗室,5家區域性自建核心實驗室已達到成熟運營狀態,擁有由600多名國內外病理醫生加盟組成的病理醫生團隊,為超過23,000家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服務。
許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第三方醫學檢驗到底是什麼?它和醫院檢驗科有區別?
第三方醫學檢驗(ICL),作用類似醫院檢驗科、病理科。ICL通過向上遊供應商規模化採購檢驗儀器及試劑耗材,利用免疫學等檢驗檢測技術,為下游各類醫療機構提供集約化醫學檢驗外包服務。下圖為醫學檢驗產業鏈。
ICL的核心優勢本質在於通過集約化降本增效。首先是採購,ICL集中採購試劑與設備可提高議價權從而降低採購成本。其次設備利用率,更具規模的產業線可提高檢驗儀器的利用效率, 減少單次檢驗固定成本。
金域醫學的董事長梁耀銘先生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同時金域醫學也是外資重倉標的之一。
對於金域醫學從年初開始的持續下跌,許多人感到困惑,綜合來看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公司之前的估值並不算便宜,跌到現在PE也有25X,伴隨疫情逐步消退,市場擔心公司新冠檢測這一塊的收入會持續下降,讓公司估值越來越高,但鑑於新冠疫情國內多點散發已趨常態,全國新冠檢測需求未來一段時間仍將維持較高水平,公司新冠檢測業務預計將繼續貢獻業績增量,需求不降反增,短期來看無需擔憂,並且公司常規業務也在三季度保持高速增長,中長期邏輯逐步驗證。
具體來看,公司新冠檢測業務主要來自醫院外包和國家抗疫統籌,檢測價格在60-70元,很多醫院是不願意做的,國家大規模抗疫統籌這一塊,雖然單價不高,但是量很大,總體來看新冠單價價格下來了,但是量提升了,規模效應得到提升,公司利潤總額還是會提升。
另一方面是從安徽省開始的體外診斷試劑集採引發的擔憂情緒,後文就試劑集採對公司的影響展開分析。
首先第三方實驗室作為體外診斷(IVD)下游,主要提供檢驗服務,其收入主要依靠醫療機構外包業務,檢驗服務所需診斷試劑在成本端佔比為30%。
目前國內體外診斷試劑銷售仍以經銷為主,由試劑廠商的省級代理給到醫院,而金域醫學試劑的價格比省級代理價格還低10% ,即使未來金域醫學的試劑價格比代理商給到醫院的價格還高,公司也有談價空間,因為公司議價能力很強,不用擔心成本問題。並且第三方實驗室優勢,不僅僅是試劑,試劑只佔30% ,成本優勢更重要體現在運營效率上面。
國家的帶量採購,是為了節約醫保。僅憑試劑價格的下降,節約不了多少醫保開支,更多是要節約檢驗服務費,檢驗服務費才是大頭。如果醫院的檢驗費下降,醫院無利可圖,醫院就會外包,反而是利好第三方檢驗。檢驗外包出來後,第三方醫學實驗規模化,醫院能掙錢,公司也獲得合理利率。如果國家把價格壓的第三方實驗室都沒利潤了,那就基本就沒人能接檢測項目了。
例如核酸檢測,公司武漢試劑已經比代理商供應給醫院的試劑價格低一半。國家強求各個地方醫院要做核酸檢測,要求服務費下降,但很多地方醫院做不了,就只有外包。長期來看,國家帶量採購,是利好龍頭金域醫學的,短期的衝擊也不大。
最後,在檢測項目數量方面,第三方實驗室地位無可替代,三甲醫院目前可測項目為1000多個,而金域是2800多個。大量高端檢測例如病理,基因組學佔50%,這個未來很難集採。集採主要是針對量大、流水作業低端項目(發光項目)。
總結,當前大環境對金域醫學來説,是挑戰,更是機遇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