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印度,瞧不上中國造的特斯拉?
uSMART盈立智投 10-19 17:02

來源:虎嗅汽車組

明年一定”,這是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去年10月2日,回答印度網友“特斯拉何時進入印度”時給出的許諾。然而一整年過去了,印度官方也坐不住了。

據外媒報道,印度交通和運輸部部長尼廷·加德卡裏(Nitin Gadkari)表示,特斯拉要想擁有印度市場,就必須在印度建廠生產,避免在印度銷售“中國製造”,並將“印度製造”的特斯拉向全世界出口。

對於印度這個神祕國度,馬斯克保持着嚮往的精神,但考慮到印度有着世界上最高的汽車進口關稅,特斯拉始終未正式進軍印度市場。

在雙方博弈之時,印度政府放起了煙霧彈,印度議會批準了總額爲2600億盧比的電動汽車及相關產品的生產促進計劃。

那麼,特斯拉中國的模式,能否被印度成功複製呢?

一、特斯拉入印,難在哪?

特斯拉進入印度,可謂是層層阻礙。

先聊個有趣的題外話,印度早在1953年就有一家收音機公司叫做TESLA,與特斯拉的英文名完全一致。根據不少印度網友的說法,這款收音機的價格在當時來說是極其昂貴的。

可以說,特斯拉這三個字,在印度人眼裏相當於權貴的象徵。

對於那些在印度能開上特斯拉的人來說,絕對是非富即貴。

印度汽車進口關稅是世界最高。爲了保護本國車企的利益,印度政府對進口車收取了高額關稅——這也是馬斯克遲遲不進入印度市場的原因。

目前4萬美元以下的汽車進口稅率爲60%,4萬美元以上的汽車稅率爲100%。這也意味着,絕大部分進入印度的特斯拉車型,當地政府都會收取100%的關稅。

這也導致了,去年印度汽車年銷量的240萬輛中,絕大多數售價在2萬美金以下,其中電動汽車只有5000輛,售價多爲2.8萬美元以下的低端車。

在印度的特斯拉Model 3

衆所周知,特斯拉進入一個新的國家,都會先在該國建設直營銷售渠道,比如在韓國就是如此。同時,會鋪設配套的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只有在當地的進口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時,特斯拉纔可能會考慮建設工廠。直到今年1月份,特斯拉纔在印度註冊公司,並開始了招聘,計劃將汽車出口到印度市場。但馬斯克眼裏的阻礙,並未徹底剷除。

馬斯克曾表示,印度對待清潔能源汽車和化石燃料汽車一樣,其政策與印度的氣候目標不一致。此前,馬斯克希望,電動汽車至少會有暫時的關稅減免。如果特斯拉能夠在印度汽車進口中取得成功,那麼公司很有可能在印度建廠。

就這樣,印度政府和特斯拉陷入了僵局。一邊不願意降低關稅,一邊執意要先賣車再建廠。

馬斯克的做法並非沒有道理。2014年,特斯拉第一次在中國銷售Model S車型。直到2018年,才宣佈落戶上海浦東新區,同時也是首例100%外資持股的汽車企業,屬於“開綠燈”和“第一個吃螃蟹”的典型案例。所以簡單來說,特斯拉入印並不難,難就在於雙方的條件能否談攏。

如果特斯拉能夠在印度生產,不僅稅低了,還能拿到補貼。

2019年3月,印度政府批準了一項爲期3年1000億盧比(約合14億美元)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補貼計劃。補貼金額取決於電池容量,每千瓦時電池容量補貼1萬盧比(約合144美元)。

比如塔塔把熱銷的燃油車Nexon進行“油改電”推出了Nexon電動版,印度ARAI循環工況下擁有312公裏的續航裏程,起價約爲18,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1.58萬元)。按照印度對電動車的補貼政策,這款車補貼後的售價將至大約爲14,000美元(約合人民幣9萬元)。

以中國製造的Model 3磷酸鐵鋰版電池的55kWh電池容量計算,可以拿到55萬盧比(約合7330美元)的補貼,約人民幣4.7萬元。這樣的補貼幅度,馬斯克能不愛嗎?

二、印度人怎麼急了?

印度汽車市場的這扇大門背後,塔塔汽車是第一保護對象。

塔塔汽車是印度最大的綜合性汽車公司,尤其是塔塔商用車和微型車。江湖上有這麼一句傳說:印度的公路上每十輛卡車裏就有七輛來自塔塔。除了在國內形成壟斷,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塔塔的傳說。最出名的一次事件,就是收購捷豹和路虎。

2008年3月,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與印度塔塔汽車公司聯合宣佈,雙方已簽署協議,塔塔以23億美元現金,收購福特汽車旗下捷豹路虎兩大品牌業務,此次收購內容包含捷豹路虎兩大品牌,組裝工廠及所有車型的知識產權。

塔塔收購捷豹路虎這幾年,並未與吉利沃爾沃那樣,爲雙方帶來巨大的收益,相反還在拖自己後腿。財報顯示,塔塔汽車2021年6月30日的第一財季業績。季度營收6641億印度盧比(約89.5億美元),上年同期爲3198億印度盧比。本期虧損445億印度盧比,上年同期虧損844億印度盧比。

在印度國內的銷量排名中,馬魯蒂鈴木牢牢佔據第一的位置,市佔率超過50%,也是最早進入印度市場的外資企業。其次,韓國的現代和日本的本田,在印度都有着堅不可摧的銷量地位。相反,塔塔雖然備受保護但銷量並未看漲。

電動化,似乎是塔塔的下一個突破口。

10月12日,塔塔汽車和TPG Rise Climate簽署了一項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根據該協議,TPG Rise Climate及其聯合投資者ADQ將投資塔塔汽車新成立一家子公司。TPG與ADQ將一起投資10億美元用於強制性可轉換證券,以獲得該公司11%至15%的股權,可轉換爲高達91億美元的股權估值。

新公司也將利用塔塔汽車現有的投資和能力,加大電動汽車、專用純電動汽車平臺、充電基礎設施和電池技術等項目的投入。在獲得了私募股權公司TPG的投資後,塔塔汽車的一位高管在10月12日表示,該公司將在未來五年內對其電動汽車(EV)業務投資超過20億美元。

據悉,在未來5年,該公司將推出10款新的電動車型,並與塔塔電力有限公司合作,以建設廣泛的充電基礎設施。塔塔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N Chandrasekaran對此表示:“我們致力於在政府的願景中發揮主導作用,到2030年實現30%的電動汽車滲透率。”

消息一出,塔塔汽車公司在印度股市大漲22%。

印度的天

印度向新能源轉型的一個主要動力是改善令人窒息的有毒空氣。但印度電動車普及較慢,主要是因爲缺乏充電基礎設施與技術、車價較高、推出研發和生產電池和其他技術資金的時間較晚。目前,印度有一些電池組裝廠,但沒有電芯製造廠。

比如塔塔,就得靠買中國公司的電池。早在2019年,國軒高科與印度塔塔成立合資公司,塔塔爲印度和全球汽車設備製造商OEM以及一級供應商提供產品和服務,目前國軒高科已對其實現供貨。

在鋰電池上遊產業鏈上,印度試圖開始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今年8月,印度鋼鐵大亨的女婿Vikram Handa建立了印度第一家鋰離子電池零部件製造廠Epsilon,從其嶽父的鋼廠採購原材料。計劃投資600億盧比(約8.07億美元),到2030年生產100,000噸合成石墨陽極,約佔全球總需求的10%,旨在使印度從電池礦資源中心轉型爲電池材料中心。

Handa表示:“你太過依賴於中國電芯的話,那麼你的成本結構永遠不會真正減少。印度有生產電芯所需的專業知識,還有充足的原材料,如鋁、銅、電解質和鎳這些電池關鍵元素。”

寫在最後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這條“鮎魚”已經驗證了其能量。2020年初,特斯拉的國產化率僅有30%,到了年底,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就曾表示,“特斯拉100%國產化率目標基本已經實現。”

印度想要複製“特斯拉中國”,關鍵還在自己的格局能不能打開。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