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雙匯“廢太子”向生父開炮!全球最大肉企如何闖過這一關?
格隆匯 08-18 17:31

本文來自: 上海證券報,作者:覃祕、王喬琪

8月17日深夜,公眾號“新肉業”發了一篇題為《萬洪建:我眼中的父親和萬隆》的文章。在這篇署名萬洪建的文章裏,萬洪建爆料了他父親萬隆與雙匯的諸多內幕,涉及到洗錢、利益輸送、私生活等諸多“狗血劇情”。

自6月17日萬洲國際宣佈罷免萬隆長子萬洪建所有職位以來,這起“父子內鬥”事件已持續了兩個月。受萬洪建爆料內容影響,港股萬洲國際和A股雙匯發展股價均出現大幅下跌。

18日中午,萬洲國際在港交所發佈公吿稱,董事會謹此澄清,指控不真實且具有誤導性。公司保留向萬洪建先生/或對指控需負責的人士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兒子爆料老子,內容極其“狗血”

“萬隆曾是我眼中神明一般的父親。”文章的第一段,萬洪建講到自己作為親歷者,更知道老強人一步一步走來的艱難困苦,步步荊棘。

這個“老強人”,應是指他的父親萬隆。

不過,接下來的內容就如同一篇舉報信,或者是戰鬥檄文。以“咱沒做過壞事,咱不怕!”這句話為引,萬洪建講述了他所知道的多個“內幕”。

一是“洗錢”。

文章稱,萬洲國際沒有實際的生產運營,它實際上就是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的拼盤,它的作用,就是通過各種眼花繚亂的財務手段,複雜的架構,將境內雙匯的錢不露痕跡轉出境外。

二是“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文章稱,今年2月26日,萬老闆攜郭麗軍一起簽發“關於調整美國六分體價格建議”,不理會國內雙匯管理人員的強烈反對,繼續大量進口美國六分體,2月底進口六分體的市場平均價格只有21500元,“你們卻強行將美國產品進口結算價格從21000元/噸大幅提高到25800元/噸,進口量接近10萬噸。目前這批從美國史密斯出口到中國的六分體,給中國雙匯造成的損失多達8億人民幣以上。”

三是“化公為私”。

文章稱,在員工處於一盤散沙的弱勢背景下,(萬隆)巧取豪奪,從員工持股的興泰公司,強行用一半的低價交易,萬隆先生自己獲利50多億港幣。再把原來承諾授予管理團隊的3.5億股萬洲獎勵股票,在2017年,也全部裝入他一個人的口袋。

四是“偷税漏税”。

文章提到,2007年,雙匯的國企改制進入尾聲,參與國企改制的鼎暉公司不知何故,私下無償授予萬隆先生5%的雙匯股份,由於雙方無法或不願公開此項交易,於是這5%的股份就直接轉賣給了香港一家公司,而萬隆先生私下獲得了2億美元的對價款項,之後興奮地將這筆鉅款存放在香港DBS銀行。從2007年至今,這筆鉅額收入至今沒有申報,至今沒有納税,你(萬隆)難道不怕相關部門向你追繳税款嗎?

在文章中,萬洪建甚至對父親的私生活“下手”,爆出父親與人姘居20年,全家隱忍至今。

上述諸多讓人震驚的爆料,遭到了萬洲國際公吿否認。不過其影響力已經波及資本市場及輿論場。

在“新肉業”這篇文章文末的眾的留言中,有人認為是“利益扼殺了親情”,有人支持萬洪建“是可忍,孰不忍”,也有人認為“萬洪建已經徹底失去了理智”,理由則是:他是一個“廢太子”。

52歲太子爺被踢出權力中心

兩個月前的6月17日,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發佈罷免公吿,公司以“攻擊公司財物”為由,免去了萬洪建執行董事、董事會副主席以及集團副總裁等職位。

這則將52歲的“太子爺”踢出了權力中心的公吿,徹底拉開父子反目鬧劇的帷幕。

7月16日,萬洪建在社交媒體發聲稱,被罷免的起因是在討論高管任職問題與萬隆發生分歧,氣急之下以頭撞擊萬隆辦公室玻璃牆櫃,被萬隆保鏢摁倒在地,並被要求拍照取證。

在《萬洪建:我眼中的父親和萬隆》一文中,萬洪建再次提到,他與萬隆先生的衝突,導火索在於CEO的人選問題。“我還沒有開口,強人就開始暴怒,談話變為怒罵。

8月12日晚,萬洲國際發佈公吿稱,萬隆已辭任萬洲國際行政總裁,並由郭麗軍接任為行政總裁,萬隆次子萬宏偉獲任執行董事兼董事會副主席。此時,萬洪建在萬洲國際已經沒有任何任職。

當日下午,萬隆在萬洲國際、雙匯發展2021年上半年聯合業績電話交流會上回應稱,調整萬洲國際班子是基於正常工作需要,為以後退休做準備。

“這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調整。”萬隆在業績電話交流會上説:“我們萬洲國際的CEO由郭麗軍擔任,我認為是合適的。他在企業工作已經一二十年了,工作業績出色,具有擔當精神,是一個合格的經理人。”

同時,他也對次子萬宏偉表示了肯定:“萬宏偉擔任萬洲國際董事會副主席也是合適的,他有着境外學習的經歷,在企業也已經工作多年了。”

在此期間,萬洪建曾多次隔空喊話萬隆:“80多歲了,要放下心中的權魔,要授予將士們真正的帥印”,並對萬洲國際的發展提出建議。

是家醜,也是千億商業帝國的危機

萬隆今年已81歲,比任正非大4歲,比宗慶後大5歲,他曾身兼港股萬洲國際和A股雙匯發展兩家上市公司董事長,一手締造了千億商業帝國——2020年,萬洲國際營收255.89億美元,雙匯發展營收738.63億元。

和他的成功一樣為人所知名的,是萬隆的強勢。一手打造萬氏帝國的萬隆,個性表現極為強勢,凡事捨不得放手,更願意親力親為。

強勢了一輩子的他,肯定沒有想到,自己的大兒子會寫一篇舉報自己的文章,給自己帶來如此巨大的麻煩。

作為絕對的知情人,萬洪建在文章中爆料的內容,真相究竟如何?萬隆和他創立的萬洲國際以及雙匯發展,又將如何應對?

有券商人士分析,洶湧的輿情已經對雙匯的品牌造成嚴重傷害,這家全世界最大的豬肉企業,由於老闆的家事,正遭遇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

但值得強調的是,這些不僅僅是家醜,而且還與兩家公眾公司密切相關,牽涉到諸多投資者利益。其中的是非曲折,有無違法違規?還需監管層介入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雙匯發展此前曾實施了吸並雙彙集團的大手筆資本運作。萬隆掌舵的雙匯系股權架構複雜。吸並之前,萬洲國際下屬的羅特克斯通過雙彙集團控制雙匯發展。萬洲國際的上游還有兩層架構。複雜的股權架構是萬隆等管理團隊MBO的產物,其中香港註冊的羅特克斯是關鍵平台。在那場國際頂級投行參與的資本運作中,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團隊最終完成了入主。

2019年初,上證報曾對雙匯發展吸並雙彙集團這一大事件做過深度剖析:

當時文章指出,“交易完成後總股本增加了,擬注入的資產盈利增量很小,對上市公司而言,沒有業績增厚的效果,降低關聯交易的作用也不大,反而要承擔集團的大量負債,對中小股東而言有什麼價值?”

回顧來看,雙匯發展上市以來發展的很不錯。1998年雙匯發展正式登陸A股,藉助資本市場的東風和多年行業積累,公司從上市至今二十餘年來,從未出現過虧損。從近6年的財務情況來看,公司業績一直處於平穩上升狀態。2019年,公司業績增幅擴大,其中營收603.1億元,同比增加23.74%,淨利潤56.66億元,增幅54.38%,兩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

但是,雙匯發展到了今年上半年卻出現了頹勢。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48.42億元,同比下滑4.14%;歸母淨利潤為25.37億元,同比下滑16.57%。這是近10年來出現的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

如今再遭超級內訌,雙匯發展未來何去何從?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