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河南人的鑽石生意,“統治”全球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創業邦

最近,有關河南人造鑽石的新聞在網絡上不脛而走,什麼美國人到河南商丘買鑽石啦,河南鑽石統治地球啦……人造鑽石是個什麼物種?河南與鑽石又有什麼樣的關係?

鑽石是金剛石的俗稱,它是距今33億至12億年前,在地表下150-200公里的地幔中,碳原子在1000多度的高温、4500到6000個大氣壓下重新排列組合,結晶形成的礦物。

早在80多年前,就有人在琢磨人工合成鑽石這件事了。1938年,美國國家標準局的工作人員發現了石墨和鑽石能夠穩定存在的温度和壓力條件;一直到1970年,寶石級的合成鑽石才被通用開發成功;1990年,戴比爾斯人工合成了超過14克拉的淺黃色透明大顆粒寶石級鑽石。

中信證券此前發佈的研報顯示,2020年全球培育鑽石產能高達600萬到700萬克拉,其中近一半產能都來自中國。而在中國人造鑽石中,又有80%來自河南。

河南的人造鑽石歷史悠久

早在1963年,第一台國產兩面頂壓機在河南鄭州三磨所誕生,製造出了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

第二年,我國製造出了六面頂壓機,這台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的誕生,不僅在生產效率上高出兩面頂壓機10倍,而且在耗材上也更加節省成本。

這波技術在1966年投入量產,同年中國製造了第一批人造金剛石,總重量10萬克拉。此後幾十年間,中國人造金剛石產量一騎絕塵。

中國六面頂壓機不僅為未來的“基建巨人”提供了堅實的“工業牙齒”,也成為壟斷國際人造鑽石市場的鑽石“母機”。全球幾乎所有高温高壓法制造的人造鑽石,都要進口中國的六面頂壓機、借鑑中國人工金剛石製造技術。這當中也包括戴比爾斯的“第六元素”工廠。

產業聚集之下,河南省誕生了人造鑽石三巨頭:豫金剛石、黃河旋風、中兵紅箭。

黃河旋風率先登陸上交所。2002年,喬金嶺以1.2億美元身家排名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第58位,成為“河南首富”。2010年,豫金剛石登陸深交所,郭留希實現了上市夢。

黃河旋風董事長喬金嶺

最近位於河南商丘的力量鑽石也已過會。若它順利上市,人造鑽石三巨頭或將變為四小龍。

“中國珠寶之都”並不屬於河南,但以人造金剛石行業為代表的“中國超硬材料之都”卻是名副其實。

為什麼是河南?

有人説河南九省通衢,便於原料運輸,沒錯;有人説河南是能源大省,工業能源充足,也沒錯。

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得益於上個世紀50年代國家的產業佈局。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將機械行業中的磨料磨具行業設置在鄭州,除了建立了第二砂輪廠作為磨料磨具的重要生產基地之外,還配套成立了機械部第六設計院和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也就是俗稱的鄭州三磨所。

作為國家的行業技術歸口研究機構,三磨所是我國唯一、專門從事超硬材料,及其製品研究開發工作的專業研究機構。在超硬材料行業的發展中,三磨所不僅開發了大量的技術和產品,而且成為了河南超硬材料行業發展的主要技術源泉。

而在時間的催化下,三磨所技術人員不斷流動,流向了構成河南超硬材料產業集羣的各個企業,如今看到的人造鑽石四小龍,背後多多少少都有着三磨所的影子。設想一下,如果三磨所不在鄭州,恐怕就很難在河南形成今天的超硬材料產業集羣。

人工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有什麼區別?

那有人就要問了,人工合成的鑽石和天然鑽石有什麼區別嗎?答案是,合成鑽石的成分、物理化學性質和天然鑽石沒有明顯的差異。

也就是説,給你一顆天然鑽和人工鑽,肉眼下你是看不出來任何差異的。

但21世紀,眼見不一定為實,現如今利用攝像機記錄在超強短波紫外光下鑽石表面激發的熒光影像,進而顯示不同類型鑽石的內部特徵及熒光、磷光顏色的方法,已經能夠區分大多數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了,此外,通過幾種光譜的綜合分析,也能夠區分一些經過特殊處理的,鑑定難度較高的合成鑽石。

反正,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早在2015年8月,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深圳實驗室在139件日常抽檢樣品中發現了36粒合成鑽石,它們被夾雜鑲嵌在珠寶飾品的配鑲副石中。對於商家來説來説,肉眼的無法區分也就意味着偷樑換柱的可乘之機。

對於我們來説,結婚的時候買一枚天然鑽石還是人工鑽石是一個更需要解答的疑惑。畢竟面對800一斤的鑽石,身體還是很容易變得誠實。而這個疑惑的潛台詞就是——第一,天然鑽石會降價嗎?第二,寶石級人工鑽石的未來價值,我們應不應該看好?

從價格方面來看,近兩年寶石級人工鑽石的零售價和批發價都在快速下降。2016年,人造鑽石的零售價還是天然鑽石的80%,到2018年,人造鑽石的零售價僅為天然鑽石的一半,而批發價更是低至天然鑽石的20%。

可以預見的是,人造鑽石的價格將會隨着合成技術的發展帶來的生產效率的提高而進一步下降,並且從原料上看,9.8一斤的石墨粉也算是相當低成本。

天然鑽石會因為人工鑽石原來越便宜而自降身價嗎?這個問題,我們先應該搞清楚天然鑽石為什麼貴。

有了莆田鞋,難道阿迪耐克們就便宜了嗎?

我們購買一枚鑽石戒指的成本中,有多少是鑽石本身的價值,又有多少是營銷包裝的溢價?恐怕在寶石級鑽石的市場裏,技術問題只是次要方面,對於越來越成熟的寶石級人工鑽石體系來説,百年來戴比爾斯等巨頭們營造的文化氛圍和營銷神話,才是其價值問題的根源所在。

其實,並非只有天然鑽石才可以決定愛情的價值。什麼能代表愛情?這不應該由外界來建構,而是由相愛的雙方來共同決定的。

幾年前,還有人鼓吹天然鑽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騙局,説賣家捂盤惜售,藉此維持鑽石高價。這個因素並非沒有道理,但是,寶石級天然鑽石的選礦比確實很低,平均每選出1克拉鑽石,就要處理4-6噸原礦,鑽石礦本身就屬於比較稀缺的資源,而鑽石上游開採的壟斷經營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稀缺。

2020年全球天然鑽石總產量為1.11億克拉,其中產量最高的五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博茨瓦納、加拿大、剛果、澳大利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

優質鑽石礦的國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能夠繼續開採,並開發新的礦點。

大致可以推斷,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寶石級天然鑽石的產量也不會有太大的波動,每年維持在1億克拉左右。

天然鑽石的礦產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裏,現在培育鑽石把機會給了中國。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