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關“陪酒”的話題在社會上議論紛紛。一時間酒文化千夫所指,白酒也在相當層面上捲入了負面輿論之中。
正當股民們對此憂心忡忡時,今天,白酒股又用強勢的表現上演了一出王者歸來的好戲:
午後,白酒板塊延續上午漲勢,截至收盤,茅台大漲超6%,水井坊、捨得酒業、皇台酒業、海南椰島等6股漲停,古井貢酒漲超9%,五糧液、瀘州老窖漲超8%,酒鬼酒、山西汾酒漲超7%。
除*ST廣珠外,今日白酒板塊內近40只個股全線上漲,“永遠的神”又回來了?
消息面上,此前,工信部表示支持中國白酒文化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834號建議的答覆》中,工信部指出高度重視保護白酒文化遺產、深入實施白酒行業“三品”專項行動等相關工作。
2017年以來,工信部發布了白酒文化遺產15項,基本囊括了瀘州老窖、茅台、五糧液、古井貢酒、水井坊等具有代表性的白酒釀酒作坊及窖池,涵蓋醬香、濃香、清香等主要香型白酒釀造技藝。
可以看出,工信部對白酒文化遺產還是挺上心的。有工信部的背書,也在輿論上有助於“穩定軍心”。不過,這畢竟是情緒面的影響。白酒股今日大漲,更多還是跟A股風格切換有關。
要具體解釋是怎麼回事兒,還得從2020年講起。
去年,在流動性氾濫的情況下,隨着機構抱團行情演繹到極致,白酒,尤其是茅台被機構捧上神壇,走出了翻倍行情,股價一度站上2600元關口。除了茅台,瀘州老窖、五糧液,大把酒企翻了幾倍,連帶着讓鍾愛白酒的張坤火了一把,在新進基民的追捧下,屢屢登上熱搜。
隨後,雖然年後白酒股紛紛下跌,但隨着中小股頻繁爆雷,沒跌多久,市場情緒又重新偏向基本面穩固的核心資產。先是捨得連番三倍有餘,帶領二線白酒股一波竄升。茅台雖然有漲有跌,但始終圍繞2000元上下震盪。
直到上個月,茅台一口氣跌到1600元,連帶着整個白酒股一地雞毛。年初高點信了張坤的邪買入白酒基金的朋友們,個個怨聲載道。
短短几個月時間,茅台的基本面並沒有什麼變化。市場突然變心,不是白酒不香了,而是資金從消費、醫藥轉向了新能源、光伏、芯片。寧德時代、比亞迪、北方華創,後者股價不斷創出天際。
至於原因,則跟政策有關。從教育股被團滅以來,市場認識到了監管的威力有多大,以至於後來先後對互聯網反壟斷,和醫藥、白酒出手。政策不斷敲打之下,市場自然轉向了更安全的板塊。
所謂安全板塊,跟基本面關係不大,主要是看是否符合政策引導方向。
政府希望資本市場不要總是在消費、醫藥板塊輪番炒作,而是多去支持新能源、芯片等科技創新、和被卡脖子的產業。因此,資金蜂擁而至這些板塊,白酒自然受到了冷落。
然而,以茅台為首的白酒股,和鹽津鋪子、煌上煌等食品加工股今天的大漲,代表着市場風格又切換到了消費板塊。這次輪動,則主要與估值修復有關。
比起市場捉摸不定的風格切換,估值是更明顯和具有參照力的指標。
比如,去年白酒、醫藥、新能源受到資金輪番爆炒,導致由於估值過高年後紛紛下跌。這波新能源和芯片半導體等熱門賽道受到爆炒後,估值更是誇張。
比如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3月底以來,漲幅累計最高超過220%,動態市盈率一度接近400倍。如此之高的估值,完全具備了泡沫磨滅的前提條件。
數據來源:choice
另一邊,白酒和食品加工板塊的白馬股們則經過了一陣子的下跌,估值或來到了自身歷史估值的正常水平,或遠低於行業平均估值,因此也具備了超跌反彈的前提條件。
新能源和傳統行業估值的此消彼長,為市場情緒轉變造成的資金迅速輪動創造了基礎。剩下的,就是等待信號傳出。
從上週開始,官媒發佈對資本扎堆新能源“缺芯”不是“炒芯”理由的喊話,週末也有數家新能源股發佈股價短期異常風險警示。齒輪一旦開始轉動,今天高低切換的市場表現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白酒股這波能反彈多少還不好説。
從基本面來説,雖然茅台、五糧液的業績仍有確定性,但部分白酒股的業績未來可能不及預期。
拿今年漲停的水井坊來説,一季度還實現12.4億的營收,和4.2億的淨利潤。二季度就大幅下滑至營收6億不到,淨利潤更是負的0.42 億。
這是由於酒企具有囤貨炒作的特性,上半年多數酒企業績增速逆天,下半年則要還鋪貨行情的債。從估值來看,白酒雖然跌了一陣子,估值也不能算低,不見得能反彈多高。
雖然新能源、半導體行業估值泡沫確實超高,但一方面是政策導向,有確定性的賽道優勢,龍頭的業績確定性可以彌補估值過高的缺席。
另一方面,機構們趨勢投機、集中火力賺快錢,已經成為市場特性,和不穩定運行的最大根源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今天的白酒,還是前陣子的新能源,都只能是“暫時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