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今晚, “下週回國賈躍亭”帶着造車夢上市了

轉眼間,距離賈躍亭的“下週回國”已經過去了四年,但他始終沒有再踏上國土半步。而他在2017年的“讓我們一起,爲夢想窒息”口號還響徹在股民中間。

人雖然沒回來,但造車夢終究還是實現了。

7月20日,PSAC(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舉行特別會議,會上,其與Faraday Future(下稱:FF或法拉第未來)之間的擬議合併交易相關的全部提案均得到了股東的通過。

媒體報道顯示,PSAC成立於2020年7月,是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其成立就是爲了給其他公司用於收購上市。

本次業務合併後,PSAC 將更名爲 "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Inc.",簡稱FFIE,其中 I 代表智能(Intelligent)和互聯網(Internet),E 代表生態(Ecosystem)和電動車(Electric)。

普通股和認股權證預計將於2021年7月22日前後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開始交易,股票代碼分別爲 "FFIE " 和 "FFIE.WS"。

33ce2742-2225-41a3-825f-41125a218f57.png

據公開信息,在合併交易前,FF控股的是公司管理層及員工(50%+的股權佔比),另外恆大佔據32%的股權。

合併交易後,FF的原股東共計持股50.3%,增發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的認購者持股23.5%,債權人轉換的持股比例爲17.2%,SPAC shareholders持股6.9%(可供公開市場交易部分),原SPAC Sponsor持股2.1%。

41003b76-1897-453b-a87d-7c3034390147.png來源:法拉第未來官網

延續多年的造車夢

早在2014年12月,時任樂視CEO的賈躍亭就發佈了微博宣佈樂視將開啓SEE(Super Electronic Ecosystem)計劃,視頻起家的樂視勢要打造最好的電動車,志在顛覆傳統汽車行業

彼時,樂視還是首家宣佈要造車的互聯網公司。

對比如今智能汽車三小龍的成立時間,賈躍亭的造車夢也絕不算晚。蔚來和小鵬,最初都成立於2014年,稍早於賈躍亭幾個月。而理想汽車成立於2015年7月。

當時的樂視正站在羣山之巔,相比新成立的造車三傑來說,本應擁有更強的資金實力。別說國內的三傑,就連特斯拉那時也還在虧損,差點被馬斯克賣掉。

但樂視造車卻停滯了下來。整個2015年,樂視造車在專業性和資金方面都備受質疑,並被譏諷爲“PPT造車”。

2016年4月,樂視超級汽車LeSSE首款超高端互聯網無人電動概念車千呼萬喚始出來,雖然離量產還很遙遠。當年9月,賈躍亭宣佈樂視汽車已完成10.8億美元首輪融資,創下全球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首輪融資記錄。

2016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發佈會現場,樂視汽車發佈了LeSEE概念車升級版——LeSEE Pro。

2017年4月,樂視和易到用車陷入撕逼大戰中,在同期進行的上海車展中根本找不到樂視汽車的影子了。

樂視汽車沒戲了,但賈躍亭還在佈局,2016年他已經成爲美國硅谷電動車初創公司 Faraday Future (法拉第)的背後金主。

2017年1月,FF首款量產車型FF 91發佈,號稱“全球地表加速王”,0到60英裏加速時間僅爲2.39秒,峯值功率可達到1050匹馬力,一次充電續航可高達700公裏,同時搭載了無人代客泊車系統(Driverless Parking)。

自發布以來,從2017年到2020年,FF 91的預訂超過6萬單,但是交付時間卻屢屢變更。

直到近期合併計劃公佈。

FF 91量產版已經開始預定

據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官方APP顯示,旗下首款車型FF 91正式開始接受預定,並且預計將在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完成交付。

這也是繼上一年12月份FF 91“預量產車”下線傳聞後再度傳出上市消息。不過據有關媒體瞭解,FF 91將設立5萬元的可退預定金額,並且新車將於今年九月份正式亮相。

在續航方面,法拉第未來宣稱其離子電池電芯的能量密度是其他量產電動車電池的兩倍左右,續航裏程按照最嚴格的美國EPA標準爲378英裏(合608公裏),略低於特斯拉Model S;按照歐盟NEDC標準約爲700英裏(合1126公裏)。

96fe7772-2fc6-491e-994f-c25ae02d78ea.png來源:法拉第未來官網

動力方面,FF 91內置模塊化的可變電驅動底盤架構。此外,FF 91的駕駛艙還有27英寸的顯示屏與專利連接模塊,能同時支持三個網絡運營商。

現在FF 91在加州工廠生產,法拉第未來還表示FF 81和FF 71會在2023年和2024年開始量產。

賣車之外,FF 91還公佈了三大產品變革,包括全能車、超級機器人、打破邊界的智能出行生態系統。看來賈躍亭的野心仍舊不小。

但高配置的單一車型背後是高昂的價格。

汽車界相關人士猜測,作爲主打高端市場的車型,FF 91的售價可能達到20萬美元,即超過100萬人民幣,如果採用進口方式進入國內的話,加上關稅,價格還要再往上走。

上市能否再續舊夢?

當下的智能汽車市場,已經不再是賈躍亭剛剛做夢的時代了。

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都已經迭代了好幾代產品在售,融資也相對順利。

在價格方面,目前只有特斯拉的Model S高配版售價超過100萬元,其他品牌的最新款車型高配也僅在30萬-50萬之間,因此FF 91是絕對的高配智能汽車了。

當然,這個價格本身也並不面向普通消費者,最多和特斯拉一比高下,但這個比試,基於特斯拉的國民度,FF 91贏面可能並不大。

ed85b2b8-0776-4b7b-9c07-0194d505034a.png來源:華爾街見聞整理、品牌官網

在資本運作方面,不論這款車最終銷量如何,至少上市能夠爲下一步的彈藥做準備。此前小鵬汽車的何小鵬曾經說過,現在造車還在拼彈藥階段,獲得融資非常重要。

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均早已經在美上市。

今年來,蔚來、小鵬、理想又謀求在港二次上市,爲了再次奪取彈藥。目前小鵬已經回港,另外兩家據稱也已經提交了材料。

就募資金額來看,特斯拉歷史融資總額177億美元,蔚來當初上市募集了11億美元,小鵬美、港兩次共募集了55億美元,理想也募資超10億美元。

而此次合併交易據稱也僅能給法拉第未來帶來10億美元左右的融資規模,總估值34億美元左右。

c5231344-7955-4cb9-a632-43326c29ebfe.png來源:法拉第未來官網

無論從融資額還是估值,法拉第未來與美股“四傑”相比起步晚,彈藥方面已無明顯優勢。

在經營方面,10億美元的收益對FF也顯然是杯水車薪。目前先上市的幾家國產造車新勢力雖然也還在虧損,但毛利率已經轉正。

而FF還沒有實現過一分錢營收。過去的兩年時間裏,公司的總開支分別爲1.1億美元、6494萬美元,淨虧損1.42億美元、1.47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作爲造車廠,目前蔚來、小鵬、理想的虧損都是數十億計的。

這一點在研發支出上體現得尤其明顯。

2020年,蔚來的研發支出約爲24.88億元,小鵬汽車的研發支出約爲17.26億元,理想汽車爲10.99億元左右。

但FF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研發支出僅爲2018.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左右;2021年一季度,這一數據更是僅爲672.1萬美元,僅4000多萬人民幣。

5d67a700-0f99-4843-b176-75967ae0942d.png來源:PSAC收購方案

如果說準備明年交付車輛,那麼今年應該正在大舉投入纔對。

以蔚來爲例,蔚來最早的收入來自2018年。但在2017年的衝刺階段,它的年度研發支出高達26億元。

5dc29d17-5e14-4bda-9dd6-567ff83d6d1b.png來源:蔚來年報

所以,FF準備如何靠一年僅2000多萬美元的研發支出,支撐其2022年交付數萬輛車,從數據上看,是個謎。

不過,收購方案卻顯示,FF預計自己將於2024年實現9.14億美元的息稅前利潤。

50e4a83f-cd09-4c55-a5f1-7f697682f5b8.png來源:PSAC收購方案

造車是燒錢的遊戲,賈躍亭夢想超前,但夢想無法讓資本和消費者買單。

從“PPT造車”走向汽車交付,僅僅是第一步。國內造車三傑的生存尚有風險,信用已經破產的賈躍亭還能讓大家再次買單嗎?

這一問題仍然存疑。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