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維他奶暴跌12%!這恐怕只是個開始
格隆匯 07-05 14:42

不出大家所料,週末“維他奶事件”發酵後。今日,維他奶國際開盤即迅速下跌,一度暴跌近15%,截至發稿跌至12%,股價現報25.9港元,成交額9.5億港元,最新總市值276億港元。

自2019年6月中旬達到46.4港元的股價高點以來,維他奶國際兩年來持續陰跌超45%,幾乎腰斬。

這説明,維他奶國際的大跌並不全是由於上週的“恐襲”事件,它本身的經營也存在很大問題。

1 拒不道歉?維他奶攤上大事了

消息面上,這兩天維他奶屢次登上熱搜,不過出的並不是什麼好名。事情還要從7月1日的一起暴力事件説起。

7月1日晚22時左右,在香港銅鑼灣崇光百貨附近,一名當值警員被男子用刀突然襲擊刺傷。該警員因此受到嚴重背傷,傷口深約10釐米,深及肺部。

該警員完成手術後,情況在7月2日上午由“危殆”轉為“嚴重”,並沒有生命危險。施暴男子卻在襲擊警員後當場逃跑並用刀插向自己心臟,最終不治身亡。

7月1日本是舉國慶祝黨成立100週年的好日子,同時也是香港迴歸24週年紀念日。選在這天實施暴力行動,實在是其心可株。

這次事件是否包含政治意味先不説,不容置疑的是,它一定是一起恐怖活動。在世界各國任何一個國家,刺殺警察都被稱作恐怖主義活動。

因此,香港警方將這件事初步定性為“孤狼式本土恐怖襲擊”。

事情就是這樣,重點是,這名叫做梁健輝的恐怖分子被曝出的社會身份,是香港維他奶公司的採購部主任。

但這件事本身責任並不在維他奶公司,老老實實發通吿道個歉,向受害警察表示一下慰問也就過去了。問題在於,警方都已然定性的一次恐怖襲擊,維他奶公司偏偏要撞南牆。

看看這家公司的那些騷操作。先是在7月2日,該公司也算第一時間發出了一份內部通吿。但看看這份通吿上的措辭,看着實在讓人義憤填膺。

這本來就是梁健輝本人發起的恐怖事件,被襲擊的警察還躺在醫院,通吿卻表示“沉重心情”,惡人殞命,有什麼值得悼念?

並且,對這樣一個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寧的恐怖分子和港獨人士,不但沒有對被襲擊警察的絲毫道歉,還把事件形容為“一位同事於事件中不幸逝世”,併發出“最深切慰問”。

在某種意義上,這份內部通吿已經代表了維他奶公司堂而皇之地支持恐怖主義和港獨分子的傾向。

並且在輿論發酵後,維他奶官方微博於次日凌晨又發出了一則不疼不癢的正式聲明。既未對上一份公吿致歉或做出解釋,又未與梁某劃清界限,更未對受到傷害的警察表示慰問。

羣情激憤之下,維他奶內地代言人龔俊、任嘉倫工作室紛紛宣佈與維他奶終止合作。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維他奶發出了第二份聲明,表示網傳內部文件內容極其不當,承認該內容由旗下員工撰寫並在內部轉發,但未經過集團官方批覆和發佈。

然而吃瓜羣眾並沒有這麼好糊弄,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內部帶編號的文件不經領導同意而私自發布,恐怕是不可能實現的。

並且到現狀,維他奶公司依然沒有公開表示對恐怖分子的批判,和對受傷警察的道歉。

2 墮落的豆奶神話

事實上,就算沒有發生這樣的惡性事件,維他奶公司無論在名聲還是經營層面,都已經陷入了不小的危機。

從21 世紀初,維他奶進軍中國內地並獲得極大成功。在近十幾年的發展中,擴張速度都很快,目前是中國液態包裝豆奶的絕對龍頭,市場份額 40.2%,遙遙領先於其他品牌。

從收入增速看,大陸地區近10年營收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26.1%。並且,維他奶的6成以上的收入來自內地。從這點來説,實在不理解該公司為何決定袒護一個疑似“港d”分子。

得益於在內地市場的巨大成功,也讓其在資本市場收穫了近十年來股價漲幅近20倍的巨大漲幅,一度被認為是被投資者看走眼的超級大牛股,甚至被外界賜予“港股小茅台”的名號。

但從19年中至今,維他奶國際累計跌幅超過45%,這與它增長乏力的業績表現分不開:2020年,維他奶公司淨利潤負增長,這是該公司進入內地22年的首次,盈利能力已經下滑到2016年的水平。

並且,去年一月份,機構Valiant Varriors發佈做空報吿,直指維他奶涉嫌財務欺詐,虛報中國內地利潤,持續做假賬,編造增長神話等問題;三月發佈盈利預警,顯示公司2020財年利潤整體下滑高達25%-35%。

維他奶品牌誕生80週年的這一年,着實不太好過。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在於維他奶公司的經營思路存在問題:雖然早就進入大陸市場,但一直未能打開北方市場。

商場如戰場,不進則退。維他奶的主要產品檸檬茶麪臨着其他品牌的激烈競爭,豆奶業務又侷限在華南市場,導致業績增長乏力。

維他奶到了增長瓶頸的同時,還面臨中國豆奶品牌遍地都是,競爭異常激烈的局面。維維、養元,乃至伊利、蒙牛等企業都有類似產品。

而維他奶的優勢,自然在於老品牌建立起來的市場認知度和口碑。但在這一點上,維他奶也陷入了麻煩。

根據海關總署發佈的信息,2020年,維他奶旗下共有11批次產地均為中國香港的飲料產品被拒入境。原因是標籤不合格和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泛酸鈣”。

這還沒完,在海關總署發佈的2021年4月全國未准入境食品化粧品信息中。我們又發現了

9批次維他奶旗下飲料被海關拒絕入境,原因同上。

再加上今年3月和1月,還有總共7批次維他奶飲料未能入境。才一個季度,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安全衞生項目不合格而未准入境的批次就超過了去年全年。

事實上,就算擺放在超市貨架和冰櫃裏的維他奶,營養成分也着實堪憂。數據顯示,人們需要喝12盒維他奶才能補充人體所需的60g蛋白質,但同時會攝入15g飽和脂肪和78g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説,維他奶含有大量糖分,對人體基本上沒什麼好處。再加上每年都有數以萬噸的維他奶在口岸被銷燬,看來這家公司從政治傾向到產品,問題都不小。

3 結語

近年來,維他奶急於拓展內地市場,因此不斷贊助綜藝打廣吿。但偏偏在這樣的危急存亡之際,又爆出這樣的醜聞。以後在內地的這6成收入恐怕要打個大大的折扣。

對維他奶來説,此時不要講進軍北方市場,能不能保住華南市場的基本盤,都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真發展到這一步,維他奶的商業邏輯恐怕會被顛覆。相應的,今天的股價暴跌,恐怕僅僅是個開始。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