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操盤翻車“中間人”劉鵬:申萬宏源9年老員工,得知葉飛舉報曾勸“不如做好下一單”
格隆匯 05-21 08:55

本文來自:華夏時報,作者:王兆寰

私募大V葉飛在微博實名舉報事件持續發酵,牽出4家券商中的民生證券、恆泰證券、天風證券(601162.SH)均已做出迴應,而唯一一家大型券商申萬宏源目前並沒有給出官方迴應。

據葉飛爆料稱,葉飛的上家是申萬宏源證券青島營業部劉鵬。從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看出來,上市公司和盤方賴賬沒有付錢,劉鵬和葉飛自掏腰包付錢給了他倆的下家恆泰證券管宣。

同時,就在葉飛表示要去深圳證監局舉報之前,劉鵬索要墊付的錢。而面對葉飛雙管齊下,到公安局進行刑事犯罪舉報之時,更是表示:“有這時間,還不如做好下一單。”

有意思的是,面對劉鵬的運作能力,有網友喊話:為何不給本家申萬宏源做做市值管理?

據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5月20 日收盤,申萬宏源股價報4.66元/股,總市值為1167億元,較2020年底縮水11.8%。

特殊的券商業務員

據葉飛爆料顯示,葉飛的下家是恆泰證券管宣,天天催着葉飛要債。

在《華夏時報》記者獲得的一份電話錄音中,葉飛執意要求劉鵬聯繫上家給出尾款,哪怕讓葉飛自己聯繫上家也可。

電話與微信一起追討。在葉飛爆料的微信截圖中,葉飛執意要求劉鵬詢問上家,盤方的解決問題的想法,是確定賴賬還是分期付款。

而劉鵬再次索要提前墊付的錢,否則不會出差去辦這個事。“你給人家多少錢留多少我不管,我總不能白跑一趟還貼錢進去。”

連接上家,尋找下家,這一貫穿整個“市值管理”過程的關鍵人物,劉鵬作為券商的一名工作人員能量着實不小。

劉鵬何許人也?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中國證券業網站查詢顯示,劉鵬在申萬宏源證券的登記日期為2012年9月4日,崗位是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目前的登記狀態為正常。2010年,曾在光大證券任職。

可以看到,面對爆料中涉及的恆泰證券管宣,民生證券及天風證券等券商紛紛闢謠澄清。在漩渦中的申萬宏源目前並未給出官方迴應。

恆泰證券表示,管宣在3月5日已從恆泰證券離職,而中源家居操作事項發生在3月中下旬,自媒體提到他所參與中源家居事項,恆泰證券並不知情,公司與此沒有任何關聯。

天風證券則表示,公司從未參與過葉飛所述中源家居維護市值管理的相關行為,自營和資管部門2021年也未發生過疑似中源家居市值管理相關的股票交易記錄,自媒體大V所言存在不實。

民生證券迴應稱,民生資管並未參與中源家居市值管理,今年一季度確實有自營部門的投資經理在投資權限內買入中源家居股票,但公司肯定不會參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然而,作為“上家”關鍵人物的劉鵬目前是否還在申萬宏源繼續工作?公司是否進行自查?作為證券從業人員涉嫌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對此公司如何看待?是否顯示公司風控出現較大漏洞?

《華夏時報》記者向申萬宏源發送正式電子採訪函,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的官方回覆。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撥打名為申萬宏源青島營業部的電話繼續詢問情況,接聽人表示,這裏是申萬宏源青島分公司,自己並不清楚相關情況,具體問業務部門。

《華夏時報》記者在撥通劉鵬電話時,他則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記者的採訪,不便多講,並很快掛斷電話。

據記者進一步瞭解,目前申萬宏源並沒有官方回覆口徑,公司內部正在組織檢查。

面對突如其來的爆料和輿情,一位接近申萬宏源的內部人士向記者直言,確實無法予以進一步回覆。截至記者發稿,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上顯示的劉鵬狀態仍然是正常,即還在申萬宏源工作,並未受影響。

處罰不斷

與其他中小券商不同,申萬宏源作為頭部券商,其員工劉鵬作為中間人蔘與“市值管理”引發了市場對於其合規風控缺失的高度關注。

記者注意到,就在葉飛爆料持續發酵時,5月13日,中國證監會青島證監局網站掛出【2021】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前申萬宏源證券經紀人楊曉君涉嫌違法買賣股票以及違法為客户辦理證券認購、交易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並依法向當事人吿知了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

楊曉君借用他人證券賬户買賣股票行為違反了2005年《證券法》相關規定,根據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決定對楊曉君違法買賣股票行為,沒收違法所得1361.92元,並處以40000元罰款;對楊曉君違法為客户辦理證券認購、交易行為,給予警吿,沒收違法所得63元,並處以5000元罰款。合計罰沒款46424.92元。

就在4月30日,中國證監會重慶證監局發佈對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經查,發現公司重慶分公司負責人王軍在任職期間,存在於其他營利性機構兼職的行為,公司未及時處置王軍的兼職行為並予以報吿,反映出公司內部控制不完善、合規管理不到位。

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監管辦法》相關規定,決定對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2021年4月,博科資訊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過程中,因存在信披違規的情況遭監管警示,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正是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

零容忍嚴查

2021年,證監會對於監管始終採取高壓“零容忍”,面對葉飛的爆料引發的資本市場的大地震,證監會第一時間予以表態,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打擊包括惡性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在內的各類重大違法行為,持續淨化市場生態。針對近期媒體報道有相關方涉嫌合謀實施不法行為等問題,根據交易所核查情況,證監會決定對相關賬户涉嫌操縱利通電子、中源家居等股票價格立案調查。

證監會強調,操縱市場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秩序,必須堅決剷除這類市場“毒瘤”。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持股、資金、信息、技術優勢,多方合謀實施操縱的案件仍時有發生。證監會將此類違法違規行為列為稽查執法打擊的重點,2020年以來,已經累計對65起涉嫌操縱市場的違法行為立案調查,王某操縱“愷英網絡”、吳某模操縱“凱瑞德”等一批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惡性操縱市場行為得到嚴肅查處。

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直言,從某種意義上説,在資本市場的濫用和不規範操作,正在使市值管理出現“污名化”趨勢。

“市值管理作為雙刃劍型工具,一方面需要防止短期化、過激化和泡沫化,另一方面也有待正本清源,防止失序。”付立春表示,真正的市值管理本不是貶義詞,是企業採取合法合規的經營方式和科學手段,使公司股票價格服務於公司整體戰略目標。

在付立春看來,中介、私募等機構進行“市值管理”往往會失之於短期化、過激化,甚至觸犯市場正常運轉秩序,這是一種概念上的混淆。從近些年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市場上以各種方式拉抬股價的行為層出不窮,通過操縱股價或進行資本運作來推高市值,這無疑背離了市值管理的初衷,也成為監管重點關注的方面。

5月19日,距離微博爆料一週時間之際,葉飛接受了證監會相關負責人的談話。另有消息顯示,消失已久的“盤方”蒲菲迪也出現在了上海,諸多人和疑點再次浮出水面。劉鵬作為中間人也將迎來不一樣的時刻。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