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九
4月19日,2021上海國際車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是今年全球第一個如期舉辦的A級車展。2021上海車展的主題是“擁抱變化”,而如今汽車領域最大的“變化”之一是智能化。
不“造”車的華為成為車展焦點
(圖來自網絡 侵刪)
4月19日。據華為介紹,賽力斯SF5的“駝峯”電驅增程系統,搭載華為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為用户提供長續航、高性能的駕控體驗。可實現“有電加電,無電加油”,在純電模式下可實現續航150公里,滿足城市日常通勤;在增程模式下可實現1000+公里續航。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搭載高精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環視攝像頭、高感知攝像頭等感知硬件,標配交通擁堵輔助、高速巡航輔助、前碰撞預警、自動緊急剎車、車道居中保持等多項L2+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讓智慧出行觸手可及。
時間再往前兩天。4月17日,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華純電轎車北汽阿爾法S(華為HI版)在上海發佈,採用華為快充技術,充電10分鐘,續航197公里,其智能座艙搭載鴻蒙OS操作系統。阿爾法S 華為HI版,它最大的亮點就是搭載了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它從技術上已經達到了可以全程由車輛自行判斷路況,自己駕駛的級別。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不僅搭載了華為HI解決方案,同時也是首款搭載華為激光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華為H1版起價38.89萬元,高配版售價42.99萬元。華為智能駕駛總裁蘇箐表示,阿爾法S華為HI版在今年底量產的時候,會開放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大約每三個月會開放一批新的城市。
然而,到目前為止,華為仍然堅持華為不“造”車!
時間往前一天。4月18日,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2021新品發佈會在上海召開,以“專新致智”為主題,發佈了包括4D成像雷達、MDC810在內的新一代智能化部件和解決方案,促進中國汽車在新能源、智能化、智能駕駛等前瞻領域加速領先。
按照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此前透露,華為目前選擇了三家車企作為合作伙伴,打造三個子品牌:北汽今年四季度開始推出一系列車型;長安和廣汽的子品牌的名稱尚未確定,但與廣汽合作的L4級智能駕駛汽車計劃在2024年推出。
此次,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表示,華為與全球主流車企建立了廣泛合作。華為攜手200多家產業夥伴共同發展。此外,華為表示,持續加大對汽車行業的投入,今年在研發上的投資將達到10億美元(約合65億元人民幣),研發團隊超過5000人,其中自動駕駛團隊超過2000人。
(來自“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2021新品發佈會” 侵刪)
春秋時代來臨 光學產業受益於智能化趨勢
4月真是精彩。
4月16日,威馬汽車旗下純電動中型SUV威馬W6正式上市,指導價為16.98-25.98萬元。
4月15日吉利極氪001在寧波市極氪工廠正式亮相併上市,補貼後售價為28.10-36.00萬元。
4月14日小鵬汽車旗下首款量產激光雷達智能汽車P5正式發佈,新車將會搭載Livox車規激光雷達,測繪精度可達到毫米級別。
……
此外,最近一年以來科技巨頭紛紛入局智能汽車產業,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無不重金佈局電動汽車以及無人駕駛技術。智能電車儼然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重中之重。隨着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加速發展,5G技術的廣泛應用,汽車智能化水平將大幅提升。
小鵬汽車CEO、董事長何小鵬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從現在開始,智能汽車全新的春秋時代會到來。過去五年中國大概累計有300家左右新造車企業,今天還有10家左右。未來5-10年全球造車企業會縮減到10家主體汽車企業。”
車展上,部分整車企業以及零配件供應商展示了其最新的產品與技術。智能化與自動駕駛是本次車展的核心看點之一,汽車與電子、軟件、通訊技術深度融合的趨勢正在加速。國內汽車產品逐步智能化、高端化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
汽車自動駕駛有兩種主流技術解決方案:1)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傳感器圖像算法路線;2)以Google、華為為代表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視覺傳感器融合數據算法路線。
信達證券在《汽車、VR共振,電子產業的下個十年》表示,自動駕駛大勢所趨,光學/AR產業鏈最為受益。伴隨着自動駕駛方案的持續演進,車載攝像頭無論量與質均有顯著提升。特斯拉Model 3搭載了8顆攝像頭,蔚來發布的ET 7搭載11顆攝像頭,極狐更是使用13顆攝像頭。此外,華為的AR-HUD還將AR與車載顯示相結合,使用硅基液晶技術將行車信息直觀展示,拓寬了AR的應用落地範圍。
車載攝像頭指安裝在汽車上,用於監控汽車內外環境情況以輔助汽車駕駛員行駛的攝像設備。車載攝像頭的主要組成部件包括鏡頭組、CMOS芯片、DSP芯片。車載攝像頭按安裝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前視、後視、環視、內視車載攝像頭。
傳感器是ADAS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於ADAS的傳感器主要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衞星導航等。車載攝像頭是ADAS的主要視覺傳感器。感知層是車聯網中的基礎組成架構之一,感知層主要通過RFID、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車載攝像頭等對物理世界的信息進行採集和識別。車載攝像頭是車聯網感知層的重要信息採集和識別設備。
(來自“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2021新品發佈會” 侵刪)
對於自動駕駛的感知部分來説,未來將會是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多部件融合發展,各自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功能,使得自動駕駛的感知能力更精準。
對於車載攝像頭這一市場,以歐菲光、舜宇、聯創電子等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很早就開始佈局了。據介紹,作為光學光電的龍頭企業,歐菲光在智能汽車領域已經完成了智能中控,ADAS、車身電子三大分支的佈局,產品包括網關、車身域控制器、數字儀表、電子流媒體、ADAS攝像頭、毫米雷波等等。
資料顯示,中國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29.7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3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6.4%。在ADAS、車聯網等行業的發展帶動下,中國車載攝像頭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單車搭載攝像頭數量將會從1~2顆增長到10到20顆,預計2025年全球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達到27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5.7%。
來源:啄木鳥財經
原標題:智能汽車春秋時代來臨 光學產業受益於智能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