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國際環境長期複雜多變,與國際龍頭的貿易變得變數重重。歐菲光作為安卓主流客户主力供應商地位穩固,已成為業內雙攝和多攝模組的主流供應商。歐菲光從更長遠和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考慮,選擇轉換賽道。
3月16日,歐菲光披露公吿,在公吿中指出"特定客户計劃終止與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採購關係,後續公司將不再從特定客户取得現有業務訂單。"特定客户,當然是大家知道的那個特定客户。
市場情緒反應激烈,3月17日當天一字封板跌停,18日上午歐菲光股價開盤後一度跌至8.23元。但下午股價開始起底回升,最後以8.93元價格、2.30%的跌幅收盤。
目前市場上的聲音非常多。其中,負面聲音主要圍繞着兩個點:一是表示震驚,歐菲光竟然從某巨頭的供應鏈剔除了;另一個觀點則理性很多,認為這可能會帶來淨資產減值,帶來基本面的影響致使股價下跌。
利空出盡,會跌到什麼價格?
第一個觀點説明股價下跌,很大原因是情緒的動盪——因為歐菲光離開某產業鏈,是已經披露了好幾輪的公吿、板上釘釘的事情。
為什麼這麼説?來複習一下歐菲光1、2月份的公吿:
1月底,歐菲光發佈公吿澄清,近日市場上所謂的"廣州得爾塔將被出售給立訊精密"的傳聞,為不實報道。但是公司的確"正在籌劃出售相關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資產,包括廣州得爾塔、江西慧光微電子、南昌歐菲光、江西晶潤光學。"雖然沒有明説,但這個廣州得爾塔,就是歐菲光給某巨頭供貨的主力生產線。
2月7日,歐菲光公吿"聞泰科技擬以現金方式購買歐菲光擁有的與向境外特定客户供應攝像頭的相關業務資產。"具體包括廣州得爾塔100%股權以及相關業務的經營性資產。聞泰科技被市場寄希望能切入產業鏈,股價因此大漲。
經過兩個月,市場上關注歐菲光的投資者,理應已經充分消化了歐菲光出售資產,剝離某巨頭生產線的消息。歐菲光的估值中,本來就不包括了對某巨頭業務的估值。現在的消息,只不過正式"官宣",帶來的更多的是情緒面的震盪。
但是第二個理由,就十分客觀。它背後隱含着利空,所以直接衝擊了股價。根據公吿披露的具體細節,歐菲光和聞泰科技的這筆交易價格,可能會受到此次事件的影響。歐菲光需要對出售的"設備等資產進行減值測試,測試結果和計提金額尚未確定。"
市場對歐菲光辭別某巨頭產業鏈,早就有預期。如果拋開情緒面來看,評價這個事件的影響,就是評估第二個因素的影響。
雖然難以估計賣掉這塊資產歐菲光獲得的損益,但可以簡單粗暴地估算最壞影響——這塊資產直接灰飛煙滅,價值歸零。
從P/B估值的角度,這種最極端的壞情況下,將給歐菲光帶來多大的影響?截至 2020 年 12 月31日,歐菲光的相關設備資產賬面價值約為32.82億元(未經審計),約佔公司2020年12月31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資產(未經審計)的 31.78%。P/B為每股股價與每股淨資產的比率。假設在此次事件影響下,賬面資產全部歸零,也就是32.82億元直接計提減值,相當於每股淨資產直接減少約31.78%。如果P/B保持不變,相應資產直接原地消失直接歸零,公司的股價也不過下跌三成。
但是資產直接歸零的情況,當然是不可能發生。而從產業鏈來看,歐菲光的這塊資產依然算得上香餑餑。攝像頭模組封裝技術有CSP(Chip Scale Package)、COB(Chip On Board)、COF(ChipOnFlex)、FC(FlipChip)等。歐菲光的產線應該是主要採取FC封裝技術,從某種角度説這是其中最尖端的技術——FC封裝得到的模組會更薄,更能滿足手機更輕薄體積更小的要求。
事實上,按照原來的協議價格,這塊資產的打包售價應該在40億到50億之間,取中間值45億元,大手一揮資產折價一半,減值約為這塊資產賬面價值的三成。按P/B估值,股價下挫應該不超過10%。
這可能是為什麼歐菲光從3月17日到3月18日上午跌去了近15個點之後,股價出現回彈。當前留下來的人,除了是因為看到了足夠的安全邊際,也是在下注歐菲光的未來。
目前靴子已落地,最大風險因素已釋放。進入當前,國際環境長期複雜多變,與國際龍頭的貿易變得變數重重。歐菲光作為安卓主流客户主力供應商地位穩固,已成為業內雙攝和多攝模組的主流供應商。因此歐菲光從更長遠和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考慮,選擇轉換賽道。
回顧公司的過去,會發現這家公司的狼性程度也是極其震撼的。2002年公司開始做紅外濾光片業務,2006年就達到全球領先地位;2010年公司增加觸摸屏業務,2013年該業務稱霸;2012年公司進入攝像頭模組領域,2016年開始公司持續保持行業老大地位至今。結合這家公司的發展歷史,這並不是其首次轉換賽道,每次轉換賽道之後的表現都是優秀的。
退出某產業鏈,歐菲光還剩下什麼?
歐菲光退出某產業鏈,弊端是顯而易見——失去了一個大客户,營收的體量必然受到影響。雖然喪失了部分收入和炒作的想象空間,但對盈利的影響其實沒這麼大——因為相關資產的產品較為低端,且需要較大的固定資產投入,折舊負擔較大,相當燒錢,盈利能力並沒有這麼強。
而在這個時間點退出某手機陣營,似乎沒有太壞。資本市場最近已經開始明白在這個陣營裏的弊端——雖多銷但薄利,單一大客户風險大,自主空間小,有業績大波動風險。對該產業鏈公司,資本也選擇了用腳投票。而由於國際環境複雜多變、聚焦核心業務、相關業務過於燒錢等原因,歐菲光從在一月份就開始主動做出的資產剝離,現在看來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當然,這並不是説歐菲光就此吿別光學的舞台。歐菲光本來就是光學細分賽道的龍頭,橫跨兩大陣營,覆蓋賽道主要玩家並保持長期合作,客户壁壘較高;三攝以上,國內目前具備研發和量產能力的主要供應商僅為歐菲光、舜宇光學和立景創新,歐菲光還是目前國內3D Sensing模組的主力供應商。技術優勢能形成一道很寬的護城河。
2019年,歐菲光在全球手機模組市場中的市佔率位列全球第一。看?2020年前三季度的數據:歐菲光的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為5.53億顆,同比增長21.81%;鏡頭總出貨量達到1.32億顆,同比增長29.28%;3D模組出貨量達0.79億顆,同比增長38.96%,市場滲透率提升較明顯,龍頭地位還是十分穩當。
剝離掉這一塊業務,歐菲光未來的發展脈絡更加清晰:最主要的業務板塊光學模組業務方面,三攝、多攝的出貨量佔比更高,滲透率也會持續提升;鏡頭業務良率上升、切入高階產品;3D Sensing 和3D ToF模組的滲透率也在提升;公司從消費電子領域,延申至車載應用。
尤其鏡頭業務,值得期待。2018年,公司切入鏡頭賽道,現在正是收穫的時候。目前歐菲光已經開發了1億像素7P鏡頭,達到了目前行業最高水準。在光學價值鏈中,鏡頭的價值量僅次於CIS,擁有更高的ASP和毛利率。歐菲光業績快報顯示,歐菲光的鏡頭業務產能利用率和出貨量持續提升。歐菲光還實施定增,計劃將其中大量的募集資金用在鏡頭產能擴張。隨着鏡頭產品放量,公司的產品結構向高端化升級,並帶來盈利水平的上升。
剝離掉相應的資產,相當於甩掉了最大的風險,並得到一大筆資金回籠,公司剩下的業務可見度高得多。理智一點的投資者,應該已經開始就歐菲光聚焦的核心業務,重估歐菲光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