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並不平靜的週末。
不講武德的公司繼續出來造作了。
前有“買醉騙漲停”與景芝酒業重組吿吹的ST亞星,後有定增159億大股東高賣低買的900億大牛股天齊鋰業,再有廣汽石墨烯電池引發熱議,只能説,股民的信任或許成了一場幻影。
ST亞星“買醉”重組失敗
1月10日,ST亞星擬現金收購山東的景芝酒業的控制權。
1月17日,ST亞星便宣佈這一合作吿吹。
一個星期的時間,ST亞星可算是吊足了市場的胃口。
這年頭,跨界“喝酒”才是潮流,不少A股紛紛買醉上頭,成就了飛漲的股價,收穫了市場的絕對關注。
大豪科技宣佈收購紅星二鍋頭,股價暴拉12個漲停板,且在公吿收購酒之後,暴漲211%。
豫園股份在公吿競得捨得集團70%股權之後,股價頻頻拉出漲停,創出5年新高。
ST亞星自然也按捺不住,迫不及待搭上白酒牌火箭,期待可以一飛沖天,拯救自己的業績和股價。
圖片來源:富途牛牛
畢竟近年來,其主營化學業務一直沒做出什麼成績,反而每況愈下。
盈利能力不行,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284.20萬元,同比下降96.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1997.92萬元,同比止盈轉虧,去年同期淨利1954.01萬元。同時,賬面資金只有1.45億元,而資產負債率高達97.18%。此外,由於停產搬遷,2020年全年累計淨利潤可能為虧損。
管理層變動頻繁,曾經的一任董事長還因涉嫌經濟犯罪被逮捕。
重大資產重組吿吹,攜手曾經的濟南首富——高元坤旗下醫藥板塊資產以失敗吿終。
這一曾披上“濰坊百強企業”榮光的標的,如今走過了上市的第十個年頭,但已然淪為垃圾股之流。
於是乎,與景芝酒業這一“山東白酒一哥”的合作當然求之不得。
畢竟這年頭,豔羨於白酒股的高景氣,沒有人可以抵擋蹭其熱度的誘惑。
回顧2020年,在度過疫情黑天鵝籠罩的一季度後,白酒板塊便一路高歌,堪比股市拉漲的扛把子。其中,大部分上市酒企漲幅超過100%至300%。
白酒板塊指數近一年表現
數據來源:同花順
市場自然對於與景芝酒業的合作樂見其成,這也就是此前ST亞星在釋放這一利好後可以收穫“酒股皆跌我獨漲停“的主要原因。
然而,到底還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廣大股民還是“很傻很天真”。
今日ST亞星直接釋出一枚消息炸彈,稱現經審慎研究,交易雙方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隨後便收到監管層一紙文書。
圖片來源:官方公吿
EXCUSE ME?逗誰玩呢。
仔細想想,這樣的事例在A股可謂是既魔幻又真實,瘋狂炒作後落得一場空,我們在此前火爆的網紅經濟板塊見過,在數字貨幣概念上見過,如今在白酒板塊繼續見證,可以説是習以為常。
顯然,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事實證明,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儘管白酒“牛氣沖天”,但並不是所有入局者都可以嚐到這一甜頭。
板塊熱潮不斷,其間的炒作情緒也不容忽視,畢竟目前不少公司的股價與業績存有一定的錯位性,風險溢價的泡沫明顯。
像ST亞星這種標的,本身的運營能力就不夠突出,甚至是十分欠缺,主業無法取得成就,就想通過搞副業一口吃成胖子,顯然風險極大。
更何況在10日晚間收購公吿出來前,ST亞星就已經提前漲停,實在頗有內幕交易之嫌。
面對這麼不成熟的收購舉措,即便是高景氣的賽道擺在眼前,股民還是得在內心掂量幾分,這是舉起了幸運的旗幟還是割韭菜的鐮刀。
圖片來源:股吧
天齊鋰業“高拋低吸”定增秒慫
備受爭議的還有天齊鋰業。
深交所的一紙文書激起了股民的輿情四起。
一切要從6號大股東的減持行為説起,此前控股股東天齊集團擬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5908.4萬股公司股票,以為天齊鋰業提供財務資助及其他資金需求。
然而不到十天,天齊鋰業再次發話,擬向控股股東天齊集團或其全資子公司以35.94元/股的發行價,定增募資不超過159.26億元,將全部用於公司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這一定增乍一看利於緩解天齊鋰業的流動性問題,這也就是為何定增計劃披露當天,天齊鋰業股價強勢封板的原因(全天成交金額高達85.58億元)。
同時,天齊鋰業披露定增預案的前60個交易日內,其股票價格漲幅超過201%。
圖片來源:富途牛牛
2018年,天齊鋰業以“蛇吞象”之勢成功收購了SQM23.77%的股權,耗資約40.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8.9億元),這一舉措直接使得其資產負債十分承壓,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9月末,天齊鋰業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0.39%、73.26%、80.88%、81.27%。
同時,業績也並未因收購而實現什麼佳績,反而出現了明顯的虧損,頻頻走下坡路。
2017年至2019年,天齊鋰業分別實現營收54.7億元、62.44億元、48.41億元;實現淨利潤21.45億元、22億元、-59.83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天齊鋰業實現營收24.27億元,同比下降36.09%;淨利潤虧損11.03億元,同比下降890.95%。
數據來源:網絡
然而,仔細探究本次定增行為,再聯繫時間線前後,似乎並不單純。
首先,天齊鋰業在近1個月內完成了2次減持,12月29日減持8861萬股,合計21.32億,均價24.05元;1月5、6日減持5108萬股,合計27.45億,均價53.743元,兩次減持合計,13969萬股,合計48.77億,均價34.91元。
數據來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系列的減持都是在股價被炒高之後進行的。
而不到十天的時間,其又通過政策優勢“高賣低買”,即以35.94元/股向大股東定增募資159億元,這一價格遠低於公司減持均價(53.743元)以及最新收盤價(59.76元/股)。
根據現在的“政策優勢”,非公開發行已經可以打到定價基準前20日的平均價再打八折。
要知道天齊股價在近期的股價一路飆漲,使得20日均價大幅低於現價,再疊加政策規定,20日均價44.92,再打8折等於35.936,通過後期的定增可以直接將股票原價的6成接回手中,真是一通操作猛如虎。
數據來源:Wind
而這一系列的騷動作實在存有短線交易之嫌。
比較時間跨度不過十日,價差之大着實有些匪夷所思,這也難怪監管層會火速發函,對其連環發問了。
圖片來源:微博
顯然,在輿情壓力之下,天齊鋰業也“慫了,就在剛剛連忙發了公吿,取消定增,這可真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廣汽埃安遭遇”打臉“
同樣,為市場增添笑料的還有廣汽集團。
廣汽埃安曾“誇下海口”,稱其搭載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的車型8分鐘可充電80%,NEDC標準續航里程達到1000公里。
圖片來源:網絡
狠話一出,當日廣汽集團A股漲停,H股暴漲近20%。
隨後就遭中科院院士“打臉”,稱以目前的技術來講,這麼説話的人一定是騙子。
而面對質疑,廣汽埃安依舊”嘴硬“,認為理論上可行。
怎麼説呢,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只怕是又成了一個行動上的矮子,上演了一出成就股價的博傻遊戲。
結語
A股就是一個資本聚集的魔幻江湖,深究其利好和利空之下不乏藏有另一幅面孔。
而往往股民常常成為公司炒作蹭熱度,又或是短線交易、內幕交易後的接盤俠,後知後覺發現,曾經期待已久的陽光普照的大地,早已成為驚雷陣陣的割韭菜場所。
無論是蹭熱度概念,還是減持再折價認購的行為,又或是提前畫餅吹牛皮,都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股民的利益和感情。
只能奉勸一句眾A股公司,真誠多一點,套路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