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正懿 徐鋭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一起離奇的“踩雷”事件,正將“莊股”身後的隱祕角落曝於陽光之下。
因所投私募產品發生鉅虧,中來股份2020年度業績突然“變臉”。1月11日公司股價跌停,市值一天蒸發約18.5億元。
作為“受害人”的中來股份稱,已採取相應的法律手段,擬向基金管理人泓盛資產、前海正帆及基金託管人申萬宏源、國泰君安,以及差額補足義務人李萍萍、李祥提起訴訟或仲裁。
但事件並非表面所呈現的這般簡單。
首先,據公吿,上市公司斥資2億元購買私募產品未經內部審議程序,屬於“先上車後補票”。其次,操作中也存在着種種疑團:誰私自主導了2億元的理財決策?贖回過程中究竟有何阻力?系列操作幕後是否暗藏不為人知的利益鏈條?
1月11日上午,深交所向中來股份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説明泓盛資產與前海正帆的關聯;擔保人李萍萍、李祥與泓盛資管、正帆資管的關係,為相關產品提供擔保的原因及合規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等問題。
事實上,“踩雷”的還有國資。
2020年10月,中來股份披露,公司實控人林建偉、張育政與國資背景的併購基金泰州姜堰道得基金簽署協議,通過“轉讓股份+委託表決權+定增”的組合方式,向後者讓渡控制權。目前,5.70%存量股權轉讓已經實施完成,定增方案處於交易所審核問詢階段。而這次突發事件,是否會影響控制權轉讓的交易?
簡單來看,中來股份是於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先後分四筆進行了閒置自有資金委託理財(認購私募基金),向泓盛資產分別認購了騰龍1號基金、騰泓盛龍4號基金3000萬元、5000萬元;向前海正帆管理的方際正帆1號基金、正帆順風2號基金分別認購了6000萬元、6000萬元,合計認購總額為2億元。
因重倉濟民製藥、奇信股份等股票,中來股份所持前述基金產品淨值2020年12月當月虧損1.587億元,加之此前虧損,從而影響上市公司2020年度淨利潤-16820.6萬元。
追溯事件的原點,中來股份上述委託理財是“偷偷”進行的。2020年4月27日,公司就使用閒置自有資金委託理財的情況進行了説明並致歉,公眾才知曉了這筆投資。
當時公吿稱,公司未經內部董事會審議程序,也未通知保薦機構,於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認購了私募基金合計2億元,違反了相關規定。公吿表示,公司已向上述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提出了私募基金贖回申請,對投資的上述基金份額進行全部贖回。
2020年4月30日,中來股份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補充確認公司使用閒置自有資金委託理財的議案》。
程序上的“補丁”並未剎住風險。公司的贖回申請,遭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推諉。公吿描述如下:
2020年4月23日,公司第一次正式通過郵件及書面方式向基金管理人遞交了將全部所持基金份額贖回的申請,之後多次與管理人確認贖回進度,但管理人以“公司贖回金額大,短期內集中拋售會導致市場波動,會造成公司和其他投資者的損失”為由,未執行贖回操作。
7月10日,正帆1號基金、騰龍1號基金、騰龍4號基金截至6月30日資產淨值均觸及預警線或止損線,公司再次以郵件等方式向管理人發出正式贖回申請,其後通過電話和微信語音等方式催辦。公司以快遞方式寄出贖回申請原件,基金管理人分別於7月13日及7月15日簽收。
7月20日,公司派聯絡人赴泓盛資產及前海正帆指定的聯繫地址進行現場交流要求贖回。
8月26日,公司收到正帆順風2號基金贖回金額1983.52萬元,對應認購款項1840萬元及盈利143.52萬元。
11月7日,公司再次以郵件方式向基金管理人遞交了剩餘所有基金份額的贖回申請,同時以快遞寄出原件,基金管理人於11月9日簽收。
11月12日,公司再次派聯絡人赴深圳進行現場交流,但基金管理人以淨值處於回升階段或將有序退出為由,最終未按照公司要求落實贖回事宜。
基於上述背景,交易所關注函要求,結合四支基金產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及投資期間其他節點知悉的淨值情況,説明相關虧損或盈利是否觸及臨時信息披露義務,公司是否及時充分披露投資風險,相關定期報吿的披露是否準確。另請説明公司未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贖回全部款項且未披露相關贖回不利進展的原因,公司董監高人員、保薦機構就督促公司及時贖回款項已採取的措施,是否履行勤勉盡責義務。
“單邊、重倉、兜底、拒不執行贖回,因為平不出來或者不想平,五毒俱全了!”有私募公司人士如是感歎。更應追問的是,購買高風險私募產品的決策者是誰?誰來對此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0月後擬入主中來股份的潛在控股股東泰州姜堰道得基金,又是否知悉這筆暗藏風險的投資?
李萍萍、李祥的角色更加耐人尋味。
據公吿披露,自然人李萍萍、李祥於2020年1月7日向中來股份出具了《承諾函》,其二人對公司認購的騰龍1號基金、正帆1號基金、正帆2號基金合計1.5億元做出承諾:保證公司能夠收回本金並獲得年化10%的投資收益,若基金未來向公司分配的總金額(包括期間分紅、份額贖回所得、清算分配等全部收入)低於公司投資本金並加計年化10%收益,則差額部分由李萍萍、李祥以現金補足。
關注函要求公司核實李萍萍、李祥與泓盛資產、前海正帆的關係,為相關產品提供擔保的原因及合規性,公司接受擔保時就其履約能力所採取的核查措施及結論;同時結合目前掌握情況説明其履行差額補足義務的可行性,如與前期判斷存在重大差異請説明原因。另要求説明公司未及時披露上述承諾函內容的原因,是否符合信息披露完整性等相關規定。
從表層邏輯看,李萍萍、李祥與泓盛資產、前海正帆顯然關係匪淺。另外,泓盛資產、前海正帆的關係也頗為可疑。
關注函指出,兩家公司的住所均為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且四支基金產品持倉重合度較高,要求核實並説明兩家公司是否存在關聯關係,相關基金產品的實際募資規模及其他投資方,上市公司及相關方與基金管理公司相關方的關聯等。
工商信息顯示,李萍萍系北京金證互通資本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持有深圳市中科傑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84%股權,持有深圳金證智通投資諮詢有限公司39%股權。李祥持有深圳市融泰匯通投資有限公司49%股權,曾是深圳市中科傑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
“這很令人費解。出面兜底的李萍萍、李祥,是借錢炒股的操盤人?還是幕後另有請託方?”私募人士指出,“資管新規打破了剛性兑付,簽訂此類擔保協議顯然是違規的。”
一個疑問是,最新公吿稱,上述《承諾函》是2020年就作出了,換言之,距今已經過了整整1年。但據查,中來股份此前從未披露過該擔保協議及產品收益承諾。
私募基金投資標的股價先後閃崩,是導致連鎖反應的主因。表面上看,先是中來股份購買私募產品踩雷,私募產品又踩雷了上市公司(持股標的)。那麼,相關股票為何會閃崩,導火索又是什麼?
從股價走勢來看,2020年12月16日,濟民製藥、奇信股份、榮科科技同日發生閃崩,騰龍4 號和正帆1號均持有上述標的。從基本面看,幾家公司並未出現明顯的利空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閃崩發生當日,前海正帆旗下私募產品的另一投資標的法獅龍(2020年三季度末持有50.89萬股)也同時發生閃崩。
“由此來看,不止是中來股份投資的私募產品出了問題,而是前海正帆整個公司產品發生了問題,導致旗下產品投資標的集體崩盤。”有私募人士對此稱。
那麼,僅僅是前海正帆麼?據披露,泓盛資產與前海正帆住所均相同,且旗下四支基金產品持倉重合度非常高,有理由猜測兩家投資公司背後或為同一操盤手。
不僅如此,濟民製藥2020年三季報顯示,報吿期末,前海正帆另一私募產品正帆敏行4號也持有347.79萬股股份。其它相關個股奇信股份、榮科科技截至去年9月末也有多隻私募產品進駐十大流通股東序列,這其中是否有泓盛資產和前海正帆的“暗籌”或“盟友”?
進一步追問,倘若泓盛資產、前海正帆為同一幕後方控制,其投資相關個股是否存在超比例持股的行為?是否存在操縱股價“坐莊”的嫌疑?
“至少從明面上看,是前海正帆旗下產品的投資標的發生了閃崩,按照過往案例,應是公司突發某些狀況導致其不計成本賣出股票,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其中是否存在其它違法違規行為,還有待監管部門查實。”上述私募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