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禿如其來”的90後,造就了一個蒸蒸日上的產業
格隆匯 12-23 20:59

作者:黃子榮 高翼

來源:遠川商業評論

在中國廣告史上,有一個難以磨滅的經典。

2004年,霸王洗髮水以皂角、首烏等中藥成分做了一款號稱可以防脱髮的洗髮水,然後找到了紅極一時的影視明星成龍來代言。一頭烏黑亮髮的成龍在宣傳片裏説:當我第一次知道要拍洗髮水廣告的時候,其實是拒絕的……(我怕)拍完加特技,頭髮DUANG~~DUANG~~DUANG~~

時隔十幾年,這個簡單粗暴的廣告本該已被遺忘,但隨着喜歡上網的90後們開始變禿,為脱髮焦慮的他們,在這個廣告裏發現了一個重大祕密——

號稱用完之後“乘風不禿頭,破浪不掉髮”的霸王洗髮水,自己的老闆萬玉華也脱髮了。

自詡“中藥世家”的霸王集團在1990年代中期涉足洗髮水領域,並逐步確立了以“防脱”、“中藥”等定位,聯合明星代言的營銷方式,在一段時期內爭取到了大量用户。

2009年7月3日,霸王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中草藥第一股”,其巔峯時期市值一度逼近200億港元,萬玉華夫婦也一度成為中國洗護品領域首富。

但好景不長。2010年7月14日,香港《壹週刊》報道稱國內多家知名護理產品中含有致癌的二惡烷,霸王旗下產品首當其衝。儘管最後澄清含量未超標,但業績從此急轉直下,六年虧損超過16億。而且向《壹週刊》索賠6億,霸王只拿到了300萬賠償。

致癌是造謠的,那霸王宣傳的防脱髮是不是真的?

霸王宣傳裏強調的“中草藥原料”的成分中有:側柏葉、首烏、黑芝麻。這種“以形補形”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效不清楚,但霸王老闆陳啟源亮閃閃的M型禿頭讓洗髮水的效果難免有點可疑,也讓開始變禿的90後在五花八門的產品面前一籌莫展

01

防脱產品是不是智商税?

在霸王洗髮水之前,防脱產品的扛把子,當屬中國馳名商標章光101。

90年代,宣稱“100%中草藥護理”的章光101賣遍了亞洲,日本的媒體曾經用多次用大篇幅讚歎中醫的神奇魅力。結果2010年,章光101被查出偷偷添加米諾地爾,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重拳出擊,責成浙江藥監局對其嚴查,並處以鉅額罰款,章光101從此一蹶不振。

章光101為什麼要鋌而走險往產品里加米諾地爾?這就要從脱髮的原理説起了。

人體分泌的雄性激素中有一個叫“睾酮”的激素,會和人體的“Ⅱ型5α-還原酶”產生反應,生成一種叫“二氫睾酮”(DHT)的物質。當DHT作用於頭頂的頭皮時,會使頭皮毛囊萎縮閉合,使其無法吸收營養,導致頭髮失去營養而變得細軟,最終會走向脱落。脱髮患者大多數是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的人。

這種雄性激素脱髮(遺傳性脱髮,AGA)佔據人類脱髮種類的95%,而剩下的的5%裏,多為一些特殊脱髮,例如產後脱髮和內分泌失調脱髮。此外,外傷、感染性疾病和精神問題也可能導致脱髮。

在大多數情況下,脱髮是有救的,但以霸王為代表的防脱產品更像是智商税——畢竟霸王拿的是化粧品類批文,也就是説不能添加任何規定藥物成分,治脱髮簡直是無米之炊,無怪老闆陳啟源只能在視頻中嘴硬自己的髮型是“富貴頭”。

但有需求就有市場,超過2.5億人的龐大脱髮羣體規模,疊加脱髮年輕化趨勢,令近年防脱髮產品市場呈現急速擴張的趨勢,線上市場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近80%。而大眾對脱髮原理不瞭解,各路智商税產品大行其道,今年6月李佳琦的公司就因為虛假宣傳洗髮水防脱功效遭到處罰。

解剖這些產品“收税”的手段,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純天然”、“中草藥”。早已爛大街的營銷概念,但用在聞化學藥劑色變的國人消費者身上就是屢試不爽。章光101和霸王威名尚在,在化粧品不讓加“西藥”的監管背景下,洗護品類拿出“天然中藥”,顯然是最為有效的大殺器。

第二種,“無硅油”。硅油是洗髮水中常用的柔順劑,使頭髮變得光滑柔順。但是為了鼓搗出防脱髮概念,有廠家選擇了“過河拆橋”,宣稱“由於硅的不透水性和惰性,會堵住毛孔,容易使人頭皮發癢,甚至脱髮、掉髮等”。

但這顯然是在欺負消費者“沒文化”——硅油屬於大分子物質,而大分子物質是不可能進入毛囊和皮膚的,硅油堵塞毛孔屬實無稽之談;況且洗髮水含硅濃度一般都不會超過4%,洗完頭後多半是剩不下什麼硅油的。

第三種,冷門成分+歐美背書。一堆花裏胡哨的成分名,XXX因子、XXX皂苷,再加上其他吸眼球的概念:諾貝爾獎得主推薦,亞馬遜爆火,歐美名媛都在用。以鋪渠道為主,主打基層市場。

目前已經驗證具有防脱髮功效的外用非藥物物質,都能夠講清楚針對雄性激素脱髮的機理,例如咖啡因能夠促進毛囊細胞增殖,鋸棕櫚果提取物能夠從多個渠道降低DHT影響等等。今天市面上打着各種亂七八糟噱頭的防脱髮洗護產品,如果成分表找不到這些針對AGA的活性物質,那無非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霸王而已。

02

誰在拯救脱髮?

在藥物治療脱髮中,也存在一個彎道超車、國產替代的過程。

雄性激素脱髮有具體機理,非那雄胺就是一款影響DHT的藥品。原研藥的是美國默沙東公司1992年上市的5mg的“保列治”,本來是用來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後來低劑量非那雄胺被發現可以治療雄性脱髮,1997年默沙東推出1mg非那雄胺,命名為保法止。

默沙東在發現非那雄胺在防脱領域基本沒有其他玩家,便給保法止定下了一個割韭菜式的價格。5mg*10片的保列治賣55元,1mg*28片的保法止賣到169元,要知道這是在上個世紀末,深圳的房價才五千一平。

不過,原研藥專利一過期,國內藥企也很快研發出了仿製藥。

上海現代製藥首仿藥“浦列安”只賣6元,天方藥業拿出的仿製產品“啟悦”也只賣原研藥的一半不到,啟悦在2004年獲批後還招致默沙東的專利訴訟,打了四年多官司之後終於勝訴,成功上市,這才挫了原研藥企默沙東的鋭氣。

然而,藥物干預只能在脱髮前期,還有着抑制性慾、引起內分泌失調等副作用。並且當脱髮惡化到極端情況,此時毛囊已經萎縮閉合、可以看到頭皮的時候,這個時候藥物緩解已經無力迴天,便只有一條路——植髮。

脱髮一般是從前面的頭髮開始脱落,往往前額反光之時後腦依然茂盛有餘。植髮是以人體後腦部位的毛囊作為植髮來源,將其分離為單株或多株毛囊單位,藉助特殊器械及顯微技術將毛囊單位移植到需要植髮的位置,使毛囊在新的部位存活並自然生長。換句話説,就是“拆東牆補西牆”。

植髮手術在醫療行業裏面屬於一項入門簡單,但極難精細的手術,加之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目前行業魚龍混雜。2010年,全國的植髮機構一隻手都可以數出來,而如今已經急速擴張到上千家的規模,其中90%是民營機構,公立醫院植髮科僅佔10%。

03

植髮機構是不是好的生意?

植髮,是有強烈消費屬性的醫療服務行業。

第一,從需求的支付方來説,這完全由消費者付費,不可能進醫保,不會遇到一刀90%的靈魂砍價。在這個情形下,消費者通常願意為邊際效用支付更高的溢價。例如,降火的雲南白藥牙膏,護肝的片仔癀,可以增高的生長激素,可以變美的牙科等等。

第二,從產業鏈條上來説,一般醫美的利潤重頭在上游材料,例如玻尿酸的華熙生物、愛美客,淨利率遠高於下游的診所。但在植髮領域,上游沒法做耗材/原材料,因為耗材就是用户自己的頭髮毛囊,下游是個人消費者,利潤都落在中游的醫院/診所

第三,植髮高度依賴醫生的手工作業。光是取毛囊進行移植,就得5個小時以上,不但需要醫生,還需要護士;不僅需要會動刀,還得懂點審美,不然植髮植得東倒西歪,就是醫療事故了。

第四,脱髮/植髮人羣在快速增加。《人民日報》曾多次發佈關於80後、90後脱髮的報道,透露出中國脱髮人羣中最小年齡為16歲,平均年齡30.1歲,其中20-33歲居多。這不僅意味着市場規模在擴大,還意味着醫生技術迭代機會變多了。這不是科技創新,這是服務,只有動刀的腦袋多了,技術才會熟練,好醫生才會多。

一邊痛飲茅台,一邊慶祝自己買了愛爾眼科的老股民,一定能想到,這樣的醫療服務,要是能降低“人工”的成分,讓醫生在一天內多接幾台手術的生意,加快門店擴張速度,那就是又一個天天漲的好生意。

04

尾聲

截止上週五收盤,霸王集團股價收報每股0.103港元,市值從巔峯時逼近200億到現在僅剩3.26億,似乎已經很難再有第二春。接班的陳啟源長子“85後”陳正鶴,髮際線也在一天天往後移。

霸王雖然有點日薄西山,但防脱髮和植髮這門生意卻越來越火熱。

今年雙11開搶不到30分鐘,天貓國際直營進口防脱髮洗髮水全線售罄。僅僅是防脱洗髮水這一個賽道,2019年市場規模就達到13.2億元,同比增長16.8%,預計到今年年底將達到15億元;而植髮賽道市場規模更是預計將突破200億,雍禾、大麥在市佔率上已經有比較明顯的領先優勢。

衡量植髮生意的發展,不妨回顧一下眼科服務龍頭愛爾眼科的歷史。2009年,愛爾門診量佔眼科門診量的1.5%左右,上市市值70億,而目前在5.5%左右,市值高達2900億。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如果能解決醫生標準化的問題,中國的脱髮患者也將捧出一個新的愛爾眼科,把高昂的植髮費用成千上萬倍地賺回來。

參考文獻:

2020-2021年中國美容美髮行業細分領域及總體趨勢研究報告,艾瑞諮詢

霸王洗髮水到底好不好用?

探祕植髮醫生的一天:日植六千單位練足半年才出山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