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催肥的蒙牛
格隆匯 12-15 08:51

作者:陳曉京

來源: 斑馬消費

蒙牛這次對A股的“奶酪”動手了。

日前,內蒙蒙牛擬通過定增拿下“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控制權,進一步加碼奶酪業務板塊。砸錢收購,壯大規模,這只是蒙牛趕超千億目標的一面。近年來,從上游奶源到奶粉,再到乳業細分領域的併購,幾乎都能見到這頭牛的身影。

蒙牛瘋狂併購的背後,是下降的盈利能力和持續走高的負債。

搶奶酪

輾轉9個月,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內蒙蒙牛)終拿下妙可藍多(600882.SH)控制權。

12月13日,妙可藍多披露公告,擬向內蒙蒙牛非公開發行股票約1.01億股,募資不超過30億元。

在此次定增前,內蒙蒙牛已持有妙可藍多5%股權,交易完成後,內蒙蒙牛持股比例升至23.80%,實現控股。妙可藍多實控人柴琇及其控制的東秀商貿持股比例降至15.95%,並將放棄表決權。

妙可藍多是國內奶酪行業第一股,也是本土奶酪行業龍頭企業。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18.76億元,歸母淨利潤0.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92%和348.50%。其中,核心單品奶酪棒收入8.66億元,佔比公司收入的46.20%。

公開數據顯示,2016至2019年,妙可藍多奶酪銷量分別為4019噸、5805噸、10542.4噸、18069.7噸。最近3年銷量同比增長分別為44.4%、81.6%、71.4%。

斑馬消費發現,這家本土崛起的奶酪企業,與內蒙蒙牛“眉來眼去”已久。

今年1月,內蒙蒙牛與沂源縣東里集體資產經營管理中心等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獲妙可藍多5%股權。兩個月後,內蒙蒙牛擬再參與定增,不料這宗定增案在幾個月後突然終止。

直到12月9日,妙可藍多公告,公司實控人柴琇通知,公司擬籌劃重大事項,可能構成公司實際控制權變更。兩家企業的動作再度被市場關注。

斑馬消費梳理髮現,在奶酪業務上,內蒙蒙牛早有佈局,2018年至今,其與妙可藍多的合作不斷。

妙可藍多主要為內蒙蒙牛代工奶酪產品。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代工金額分別為424.45萬元、1615.52萬元和2744.31萬元。

不過,內蒙蒙牛的野心不止於代工,更在於建立一個完整、牢靠的奶酪版圖。今年3月,內蒙蒙牛以對價4.58億元獲得妙可藍多子公司吉林廣澤乳品42.88%股權。

此外,蒙牛乳業還與丹麥乳企Arla成立合資公司,運營旗下“愛氏晨曦”奶酪業務,專注零售和餐飲渠道的奶酪市場。

瘋狂收購

蒙牛乳業被稱為乳製品行業“收割機”,通過收併購圈定乳業資源,規模迅速膨脹。

尤其是在中糧入股之後,雅士利國際、多美滋中國、君樂寶、現代牧業、聖牧高科等知名企業,一個接一個被收入囊中。公司也藉此在上游奶源、奶粉等領域迅速補齊短板。

上述不少企業還是蒙牛乳業前高管創立,比如, 創立中國聖牧的姚同山,為蒙牛乳業前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蒙牛乳業前副董事長鄧九強則創立了現代牧業(01117.HK)。

2016年是蒙牛乳業的關鍵轉折點,當年9月,達能出身的盧敏放出任公司總裁,自我調整、找出差距與原因成當務之急。

在盧敏放治下,公司加速收購。他曾説,公司無論作出任何增持或併購併購,都是從戰略考量出發。

蒙牛乳業在上游奶源領域鏖戰,先後出手控股現代牧業、中國聖牧(01432.HK)和投資原生態牧業(01431.HK)等牧場企業。

迄今為止,包括上述企業和富源牧業在內,大部分奶源優先供給蒙牛乳業,公司對上游奶源控制力進一步加強。

光靠本土資源支撐市場需求和發展肯定不夠,公司在海外市場收購亦如火如荼。

僅在2019年,公司在澳大利亞連續發起3起收購,將澳洲LDD、貝拉米以及BurraFoods等3家擁有高端品牌的乳企納入囊中。公司除在國內以特侖蘇為首的高端品牌陣營之外,在海外市場擁有一支高端乳品牌企業矩陣。

抄底乳業?

2013年,蒙牛斥資124.6億港元收購雅士利國際(01230.HK),是當年乳業領域最為關注的收購案。

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旗下歐氏奶粉業務注入,雅士利國際成為蒙牛乳業奶粉平台企業。

雅士利國際的發展並未獲得預期效果,業績接連下行。

2014年至2016年,雅士利國際收入從28.16億元降至2016年的22.03億元,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增速均連續3年負增長。2016年至201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20億元和-1.80億元。直到最近兩年,雅士利國際的業績才回正。

與收購雅士利國際補齊奶粉業務短板不同,公司為掌控上游奶源,不惜買進虧損的標的。

2017年,蒙牛乳業通過不斷增持,成為現代牧業的實際控制人。而現代牧業在併購前的經營狀況堪憂,2016年,公司歸母淨利潤-7.42億元。2017年至2018年,公司分別淨虧損9.75億元和4.96億元。2019年,公司才實現扭虧,歸母淨利潤為3.41億元。

今年7月,蒙牛乳業認購中國聖牧12億股,成為中國聖牧單一大股東。

中國聖牧(01432.HK)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受到國內奶價下跌,生物資產減值等影響,公司在2017年至2018年,分別虧損9.86億元和22.25億元。

2019年,蒙牛乳業對完成中國聖牧子公司聖牧高科股權收購,公司80%以上奶源供應給蒙牛,中國聖牧才實現扭虧,當年實現收入27.59億元,歸母淨利潤0.28億元。

在2016年,蒙牛乳業淨虧7.51億元,依然斥資12.3億元收購連虧多年的多美滋中國。

盈利能力下降,負債高企

接連不斷收併購背後,蒙牛乳業面臨來自市場、業績和資金等多重壓力。

最近3年,公司收入增速放緩,與競爭對手伊利股份的差距逐漸拉開。

液態奶和奶粉是兩家巨頭的核心業務,蒙牛乳業通過收併購讓這兩項業務獲得增長,2017年至2019年,液態奶業務收入從530.15億元升至678.78億元,同期,奶粉業務收入從40.42億元增至78.70億元。不過,這兩項業務收入規模,相較伊利股份仍有不小差距,2019年,伊利股份液體乳產品收入737.61億元、奶粉及奶製品業務收入100.55億元。

兩家企業差別在於,伊利股份倚重於內生增長,蒙牛乳業熱衷收併購驅動業績。2020年上半年,蒙牛乳業營收增速-5.83%,伊利股份增長7.42%。

2020年上半年,蒙牛乳業歸母淨利潤下降41.67%,淨利率降至3.02%,盈利能力遠在伊利股份(7.94%)之下。

作為乳業雙巨頭之一,蒙牛乳業在國內外陸續實施收併購,已讓公司背上沉重的“負擔”。

最近4年,公司未償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規模劇增,從2016年的55.42億元增至2019年的234.73億元。

2019年末,公司總負債451.90億元,資產負債率57.54%,為2004年以來最高水平。2020年上半年,資產負債率達到60.29%,同比增長3.23個百分點。

截至今年6月,公司未償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296.651億元,1年內應償還150.147億元,在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17.99億元。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